(共21张PPT)
思考:近代中国的外交状况如何?
新课导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挽救
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资产阶级
的震动:
戊戌维新运动
问题一:戊戌维新运动为何会发生?
①政治形势:《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
材料一: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 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 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材料二: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主张“君民共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④思想基础:
康、梁等人宣传维新思想
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材料: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议和,……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却不收。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1895年《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从1895年夏到1895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北京强学会《中外纪闻》
天津《国闻报》
上海强学会《时务报》
长沙南学会《湘学报》
广州万木草堂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问题二:百日维新的特点及意义?
目标 新法内容 改革旧制
政治 提倡民权学说 (君主立宪制) 开言路,提拔新人 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
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倡实业 ,开矿筑路 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废除旗人
寄生特权
文化 提倡实学 传播新学 设学堂,兼习中西 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练陆军,改习洋操 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裁汰八旗
绿营旧军
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性质
103天里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
特点
牵涉面广;操之过急。
意义
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思想的传播。
问题三:戊戌维新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一:在当时中国社会内部,还没有足以支持变法取得成功的社会力量。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在不触犯地主阶级根本权利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这对那些无拳无勇的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缺乏可以依靠的社会基础就终究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原因一:顽固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原因二: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原因三: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值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实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明定国是诏》
材料三:伯兄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戊戌六君子遗集》
材料四: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原因四:没有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原因五:没有严密的组织,急于求成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问题四:戊戌维新运动具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农民阶级
的激荡:
义和团运动
问题六:义和团运动为何兴起
材料:列强侵略日甚一日引起的社会恐慌,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终于酿成此伏彼起、连年不断的教案。仅德国侵占胶州湾之后的一年半中,山东省境内因铁路、矿山及教案所引发的外交纠纷就有1000余件。排外心理已占据整个中国社会。
——马勇《中国近代通史》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②西方势力深入 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
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
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反洋教斗争兴起。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
义和团揭帖(节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
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尽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问题七:如何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口号:扶清灭洋
义和团直隶省长新镇北
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
扶清
与清政府协同作战,争取部分爱国官兵
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缺乏认识,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灭洋
抗击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爱国主义性质
盲目排外色彩,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问题七: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材料四: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
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那些消极落后
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
运动一样。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山东义和团民谣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二: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义和团揭帖
积极性: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局限性:
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晚清帝国
的沉沦:
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加剧
问题八: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会侵华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团民则沿途徒,烧教堂、拆电线、毁
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为此,1900年5月
八个国家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殖民扩张加剧,要求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中国是列强瓜分的主要目标之一。
——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没有义和团,列强也会找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5月28日,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6月10日,义和团和清军发起廊坊阻击战
◎6月中旬,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决定◎8月中旬,北京陷落,慈禧太后和光绪西逃
◎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一:(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锸既毕,即将舁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者。
——《缘督庐日记》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材料三: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惨遭杀害的百姓
◎金銮宝座上的侵略者
庚子之难:国弱则民苦
问题九:东南互保起到了什么作用?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东南互保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余联沅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1.东南互保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①使南方免遭战火;
②削弱了全国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统治。
2.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为清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辛丑条约》
问题十:《辛丑条约》的影响?
◎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
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
细条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
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
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
丑条约》。
奕劻与李鸿章及列强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阅读教材121页,梳理《辛丑条约》的内容,完成表格
问题十:《辛丑条约》的影响?
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文化
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运动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拆毁大沽炮台等,各国可在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使馆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完整
精神和文化上征服中国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上谕》(1901年2月14日)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
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