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8课·百年锐于千载——自革命与立宪的互动中所见的辛亥革命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8课·百年锐于千载——自革命与立宪的互动中所见的辛亥革命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5 15: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8课
自立宪与革命的互
动中所见的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百年?锐于千载
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能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百年锐于千载”是孙中山对于同盟会成立以前那一百年世界历史的精辟概括,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形容同盟会成立以后这一百年的世界历史,因为20世纪的“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等等,其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更远远超越了19世纪那一百年。
——章开沅
辛亥革命在中国的这“两百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百年锐于千载?
清末新政
废除科举
编练新军
鼓励工商
改革教育…
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
兴中会成立
1894
1901
八国联军侵华
1905
五大臣出洋
同盟会成立
预备立宪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
皇族内阁
1909
设立咨议局
法国大革命
1789
鸦片战争
1840
马嘎尔尼来华
1793
洋务运动
1861
戊戌变法
1898
1921
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
1927
1931
中华苏维埃
全面抗战
1937
1949
新中国成立
百年锐于千载?
清末新政
废除科举
编练新军
鼓励工商
改革教育…
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
兴中会成立
1894
1901
八国联军侵华
1905
五大臣出洋
同盟会成立
预备立宪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
皇族内阁
1909
设立咨议局
法国大革命
1789
鸦片战争
1840
马嘎尔尼来华
1793
洋务运动
1861
戊戌变法
1898
1921
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
1927
1931
中华苏维埃
全面抗战
1937
1949
新中国成立
百年锐于千载?
清末新政
废除科举
编练新军
鼓励工商
改革教育…
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
兴中会成立
1894
1901
八国联军侵华
1905
五大臣出洋
同盟会成立
预备立宪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
皇族内阁
1909
设立咨议局
法国大革命
1789
鸦片战争
1840
马嘎尔尼来华
1793
洋务运动
1861
戊戌变法
1898
1921
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
1927
1931
中华苏维埃
全面抗战
1937
1949
新中国成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
革命
1.1·知识分子的变化——救国方略的分化
革命
中国今日,固号称专制君主国也,于此而欲易以共和立宪制,则必先以革命,然革命决非能得共和而反以得专制…民主专制政体之所由起,必其始焉有一非常之豪杰,先假军队之力,以收揽一国之实权。然此际之新主治者,必非以此单纯之实力而能为功也。而自顾已所有之权利,以比诸他国神圣不可侵犯之君主,而觉其浅薄无根柢也,于是不得不求法律上之名义,即国民普通投票之选举是也。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1905)
立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903年,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光复会,徐锡麟、秋瑾等加入,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手段。
1904年,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宗旨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1905年,陈独秀等在芜湖组建岳王会,立志“精忠报国”,开展暗杀活动,笼络下层新军。
1905年,孙文、黄兴等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为基础,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
革命组织的建立与联合
1.1·知识分子的变化——救国方略的分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二:
虽然,近二百年来,所谓优胜人种者,其灭国之手段,略见一斑矣。莽莽五洲,被灭之国,大小无虑百数十…由是观之,安睹所谓文明者耶?安睹所谓公法者耶?安睹所谓爱人如己、视敌如友者耶?西哲有言,“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灭国新法论》(1901)
梁启超的议论
1.2·知识分子的变化——对西方的新认识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1905)
《民报》发刊词
民族
民权
民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三:
……夫革命党所持之主义,吾所极不表同情也,谓其主义之可以亡中国也。虽然,吾未尝不哀其志。彼其迷信革命之人,固一国中多血多泪之男子,先国家之忧乐而后其身者也。多血多泪、先国家之忧乐而后其身之人,斯亦国家之元气,而国家之所以立于天地也。其曷(he)为迷信此可以亡国之主义?有激而逼之者也。激而逼之者谁?政府也。以如是之政府,非底于亡国不止。等是亡也,不如自亡之而希冀万一于不亡,此彼等之理想也。其愚可悯,其遏(e)可悲也。
——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1907)
梁启超的议论
1.2·知识分子的变化——互动中所见历史趋势的显现
◎梁启超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新民丛报》部分篇目
《民族的国民》
《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
《希望满清立宪者盍听诸》
《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
《杂驳<新民丛报>》
《辩满人非中国之臣民》
《斥为满洲辩护者之无耻》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
……
《民报》部分篇目
《开明专制论》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
《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
《中国不亡论》
《暴动与外国干涉》
《杂答某报》
《答某报第四号对于本报之驳论》
……
◎《民报》书影
◎《新民丛报》书影
1.3·知识分子的变化——革命与立宪在思想界的斗争
材料四:
我生长在香港。父亲…在香港成了相当大的资产家、地产家。我自小生活优裕,社会接触少……
当时,孙中山先生宣传推翻清朝、号召革命的名声。在日本留学生中早已传播开了…后来,我和仲恺又再到那“下宿屋”去见孙先生两次,对他表示我俩也想参加革命工作,愿效微力。孙先生指示我俩先在日本留学生中物色有志之士,广为结交。此后,我俩积极参加“革命同盟”的各项活动。
——何香凝《我的回忆》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何香凝
材料五:
(1903年)秋季,蠡县陈幼云先生去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孙中山先生等在日本东京所组织的中国同盟会…他到保定以后,先被聘为保定北关崇实中学的理化教员…陈幼云先生带回来一部分宣传革命的书报,如《民报》、《天讨》…不久,他就发展了历史兼国文教员郝仲清。
(郝仲清)在讲历史和国文的时候,常常借题发挥,提倡民族思想和革命思想…(1907年)春天,我同一位同班同学贺季高经郝仲清、苏少衡两位先生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刘仙洲《辛亥革命前后保定革命运动回忆录》
清华大学副校长·刘仙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1·社会各阶层的变化
◎王磐德《人间天上有双清》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六、七、八:
朱峙三:“凡知识分子,见科举已停,贫士无进身之阶,随相属投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编《辛首义回忆录》
方孝纯:“一九〇六年,我年十九岁,认为男儿无路请缨,须当有怀投笔,乃奋志投入武昌新军第三十一标前队充当士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编《辛亥首义回忆录》
何遂:“当时社会上都认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母亲不愿我去。可是我想:‘乱世用武人,要革命还得靠武装,便坚决地去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
为何加入新军?
◎聘请德国教官训练的湖北新军
2.2·社会各阶层的变化——加入新军前后的思想变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九:
军官都由上级派来,一般当兵的没有升迁的希望,即使升迁,也只有极少数人,并且充其量至多到排长地位,绝大多数的士兵,只能终身充当士兵,这种不满的思想,都已埋藏在每个士兵的脑海中间,如能利用这一情况,进行宣传,必定容易深入,收到极大效果。
——李白贞《共进会从成立到武昌起义前夕的活动》
加入新军后有何感受?
◎新军训练照片
2.2·社会各阶层的变化——加入新军前后的思想变动
材料十:
闻成效素著之江鄂奉直等省,亦仅衣帽步伐整齐可观,居平卫生洁净自喜,此兵家之所忌,非所宜也。上年安徽兵变,尽属新军,其首恶且系武备毕业学生。江南征兵亦有与巡警冲突情事,流弊至此、可为寒心。
——陕甘总督升允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命风云
1.1·同盟会成立以来中国的革命运动
同盟会员参与,安源工人响应,起义失败
1906年 萍浏醴起义
毛泽东安源调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07年 安庆起义
光复会领导;暗杀;秋瑾就义,起义失败
1907年 镇南关起义
同盟会领导,广西反清会党参与,失败
1908年 河口起义
同盟会领导,云南反清会党参与,失败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同盟会领导,新军作为同盟会主力登台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领导,牺牲可考者八十六人,失败
材料十一:
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要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江苏咨谘议局议长张謇(1909年11月)
材料十二:
(1908-1911年)三个兄弟(摄政王载沣及其弟载洵、载涛),一个(载沣)以监国摄政王代行大元帅亲统禁卫军,一个(载洵)办海军,一个(载涛)作参谋总长,总览一切军务,皇族的基本大权可算巩固了。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预备立宪
1.2·预备立宪后的立宪派与清廷动向
1911年庆亲王之责任内阁
内阁总理大臣 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 满人
内阁协理大臣 大学士·那桐 满人
内阁协理大臣 大学士·徐世昌 汉人
外务大臣 外务部尚书·梁敦彦 汉人
民政大臣 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 满人
度支大臣 度支部尚书·镇国公载泽 满人
学部大臣 学部尚书·唐景崇 汉人
陆军大臣 陆军部尚书·荫昌 满人
海军大臣 郡王衔贝勒载洵 满人
法部大臣 法部尚书·绍昌 满人
农工商大臣 农工商部尚书·溥伦 满人
邮传大臣 邮传部尚书·盛宣怀 汉人
理藩大臣 理藩部尚书·寿耆 满人
材料十三:
川汉全线约长三千按余里,估计需银七千万两。其集股办法,分購(购)股、租股、商股三种…購股以有资产者为对象。商股以富商大贾为对象,尤注意于盐业的厂运商和土药商…惟租股则以有土地者为对象,按照粮册摊认,于每年征粮时摊成带收。
辛亥年(1911)四月初六日,清廷下令说,特借英美德法四国银行一千万磅,日本横滨银行一千万元,专备改定币制、振兴实业及推广铁路之用。十一日,又下了一个命令,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石体元《忆成都保路运动》
姓名 职务 保路独立之表现
蒲殿俊 四川谘议局议长 进士。倡办保路同志会及股东大会反清。
罗纶 四川谘议局副议长 举人。保路同志会交涉部长,反清最烈,演说废约拒债保路,如不达到目的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颜楷 特别股东大会会长 侍讲衔翰林院编修。屡主持争路,心肠热烈。“血是人所流、川人岂不能流血耶?”
张澜 特别股东大会副会长 贡生。沉毅刻深,饶胆识。争路独立大问题,彼多参与。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保路运动
1.2·预备立宪后的立宪派与清廷动向
◎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材料来源:黄绶《四川保路、独立人物表》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辛亥年阳历十月十日
领导组织:共进会、文学社
起义准备:黄兴:“鄂代表居正由沪派人来云:新军自广州之役,预备起事,其运动之进步神速……今既有如此之实力,则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
突发事件:邓玉麟密会熊秉坤曰:“今日汉口炸弹失慎,孙武受伤入院医治。清吏恐慌,大事搜捕。我等决定今日起事炮,队先行发动。军械所系汝营驻守,今夜无论如何困难,一听炮声,必须即行占领。”
武昌首义
2·武昌首义与各省响应
◎起义的武汉革命军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材料十四:
十月三十日(旧历九月九日),在昆明的革命党人举行起义,当夜由李根源率领新军七十三标在城外北校场发动;蔡锷率领新军七十四标在城外南校场巫家坝发动……
——朱德《辛亥革命回忆》
材料十五:
武昌起义后,太原人心震动……是夜,终夜未睡,天将拂晓,进新南门,枪声一响,城内三营果出助战。而防队及满城尚在睡梦中,毫无抵抗,不一时,巡抚陆钟琦、统领谭振德及其属下某些军官僚属皆授首矣……
——姚维藩《记辛亥山西革命军》
辛亥革命形势图
2·武昌首义与各省响应
材料十四:
当时安徽巡抚朱家宝在高涨的革命形势之下,惊惶失措,既欲与革命党人联络,宣布独立,又与清政府暗中勾结,首鼠两端,投机取巧。谘议局局长童挹芳(茂轩)怕地方“糜烂”,奔走于朱家宝与革命党之间,翰旋宣布独立。
——李公宷《辛亥革命在安徽》
材料十五:
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
——张謇致电袁世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民国建立与革命果实——从清帝逊位到宋教仁案
1911.12
袁世凯任清内阁总理大臣
南北和谈
1912.1.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1.4
孙中山复电袁世凯邀其赴南京就职。
1912.2.12
清帝逊位
1912.2.15
南京选举
1912.2.29
北京兵变
1912.3.10
袁世凯于北京就任第二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施行
1913.3.20
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代表宋教仁被刺杀于上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摘录)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民国建立与革命果实——清帝逊位与宋教仁案
1911.12
袁世凯任清内阁总理大臣
南北和谈
1912.1.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1.4
孙中山复电袁世凯邀其赴南京就职。
1912.2.12
清帝逊位
1912.2.15
南京选举
1912.2.29
北京兵变
1912.3.10
袁世凯于北京就任第二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施行
1913.3.20
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代表宋教仁被刺杀于上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
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因人设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我有一位朋友杨亚崇在辛亥纪元以后,很激奋地告我,还告他许多朋友:“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从今以后我做三件事:(一)决不再抽鸦片;(二)绝不再赌博;(三)绝不再逛妓院。如违犯,尽你们责罚。只是酒我还没有能戒绝,今后少喝些吧!”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精武体育会时,立即有许多全员集会,有人倡议到武汉去参加革命……船到九江,靠近码头,看见岸上的人大多数已剪掉辫子,身穿短衫,头上戴有象京戏中短打武生戴的扎巾,额上插有一个三尖牌,耳边挂有一个绒线球,这些人也是当时响应革命的青红帮人物。
——卓仁机《辛亥革命的几个片段回忆》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周刊《图画报》(1912年4月6日)盖勒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1919.7.2)
2·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定位
大陆学者是以阶级分析法来研究辛亥革命……认定辛亥革命是失败的革命,失败的原因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必然失败,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李文师《论中共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参加辛亥革命的人,可以说是来自各个阶级,革命的许多领导者甚至还是出身贫寒之家,而且当时革命即或得到资本家的经费收支持,但这也绝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辛亥革命当然是全民革命》(刊于《中国时报》)
2·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定位
我从来都认为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幼弱...但是,我一向又认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尽管幼弱,它的发展程度却已经足以从根本上决定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世界上任何一次资产阶级革命都不是只包括单一的社会成份,西欧哪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主要由农民提供了战斗队伍?腐朽透顶而又倒行逆施的封建统治者,必然是严重地损害各个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且因此极大地孤立并被围困于民众怒火之中。
——章开沅《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
革命成员身份与革命性质问题的模糊
对唯物史观的狭隘偏见
判断一次革命的性质,不能仅仅根据领导这次革命的党派团体的宣言和领袖人物的主观愿望,更重要的还是必须认真考察其主要的社会实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社会效果。
当时的世界潮流和人群需要,亦即历史客观进程所提出的重要课题,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谋求中国的独立、进步和富强。在二十世纪初年的历史条件下,解决这个课题的最先进的方案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章开沅《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