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读写“媚、砖”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借助鱼骨图,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景物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借助鱼骨图,梳理文中母亲做的事及相对应的“我”的内心变化,初步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借助心理历程图,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揭题 作者简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匆匆》,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去体会“真情如何在笔尖流露”的。(出示课题)
2.莫言曾说过: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出示史铁生的介绍: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伟大作家。他在寂寞的轮椅中进行创作,用沉默而有力量的语言将他与命运不懈地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本文选自《务虚笔记》。
板块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1)生词闯关
明媚 拨弄 念叨 耽搁 沉郁 缥缈 急遽 惆怅 惊惶 依偎
消逝 不好挨 翻箱倒柜
(指名读—齐读)解决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如:缥缈 明媚 急遽 惆怅 翻箱倒柜)
(2)易写错的生字
吻:“吻”的右边是“勿”,不要写成“匆”(练写两个)、蟋蟀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2)交流:(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从早到晚,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3)比较句子 :
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体现“我”的感情?
(第二句更能体现“我”的感情,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昏暗下去”在这里不但表现了天色的变化,表明了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而且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追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我”的心情)
板块三 概括事件 梳理心情变化
1.借助鱼骨图梳理心情变化
你一定发现了:从早晨到下午,再到天色昏暗下来,在一天盼的过程中,“我”的内心随着母亲所做的事在不断变化着,你能抓住这一线索将图中母亲做的事及相对应的“我”的内心变化补充完整吗?借助《语文作业本》的第3题,试着完成这张鱼骨图,梳理心情。
2.交流反馈,完善鱼骨图。
教师示范指导第一格期盼、兴奋的填写。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从“母亲答应我出去”,“到底是让我盼来了”等语句中可见我的内心是期盼、兴奋的。
预设:
(1)“买完菜,买完菜就去。”(母亲出去买菜),留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此时“我”的内心是(焦急)的。
(2)“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母亲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此时我的内心是(急迫)的。
(3)“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下午(母亲洗衣服到天黑),此时蹲在那儿一声不吭的“我”内心是(失望委屈)的。
3.根据鱼骨图,说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一天的“盼”,我的心情变化很大,从期盼兴奋到焦急,最后失望委屈,作者围绕“盼”又是怎样表达内心情感的?
板块四 绘制心理历程图,品味融情于景的表达
1.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
2.预设:(第3自然段)“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那个春天的早晨,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我是多么兴奋和期待,所以连阳光都是明媚的。)
(第6自然段)“看着盆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随着光线沉郁缥缈,我的心情变得无奈、伤感起来。)
(第7自然段)“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直到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黄昏即将到来,我变得惆怅、失落、沮丧。)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最后光线无可挽回地消逝,此时的我是彻底失望了。)
3. 这是作者在借景抒情。光线急速的变化预示着黄昏的到来,也预示着“我”愿望的破灭。作者是在借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在表现内心的沮丧和失落,这样表达是多么巧妙呀。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也能真切表达我们的情感。作者还会怎样来表达内心情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4.布置作业:
词语抄写;完成《语文作业本》1—3题。
【板书】
9 那个星期天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的细致描写,感受在具体事例及独语式表达中饱含的细腻真挚的情感。
2.通过对比阅读,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 学习新课
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板块二 细读独白式语言 品味情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采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很特别。那除此之外,在这篇课文中,围绕“盼”,作者还会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内心情感呢?
1. 让我们再次走进那天的早晨,自由默读2-3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期盼与激动?圈圈关键词,写写批注。
2. 交流:
(出示句子)“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1) 指名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抓住两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感受到“我”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母亲实现承诺,感受到“我”多么期盼着母亲带我出去。
(2) 聚焦语言:读句子,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句子很短,是“我”与母亲的对话,却没有引号。
(3) 引导对比阅读: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作者不给“我”和母亲的对话加引号。
(“走吗?”我问。“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母亲头也不抬地回答。……“您说了去!”我急了。“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母亲不疾不徐地答道。“买完菜马上就去吗?”我忍不住追问。“嗯。”母亲点点头。)
(“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预设:这样读起来更简洁,也更流畅,更能表达那种急切的期盼。
3. 这样的独语式语言,就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处,请同学们去文中找一找,将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感受独白所表达的心情,写写批注。
4. 交流:
(1)出示“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着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①引导关注语言,这段话里除了“我”和母亲的对话,还有“我”在心里默默说的,如“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还有“我”念念叨叨反复说的话“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这些穿插在一起更能表现“我”的焦急。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念念叨叨的可怜样,越来越着急、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感觉。
(2)出示:“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里你又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要点:对“再不”“一洗完……马上”“决不许”的体会,感受“我”迫切的心情。
小结:这富有儿童情味的话,把当时“我”内心的那份急迫,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作者就是通过借这些内心独白和富有儿童情味的稚语,来表现“我”当时的情感。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借鉴。
板块三、聚焦插图,关注融情于事的表达方法
我们已经学习了作者融情于景、内心独白式的表达方法,那么作者还会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内心情感呢?
1.聚焦第四自然段,自主学习。
“我”做了什么 “我”的心情(内心想法)
跳房子
看天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2.交流。
(1)交流“我”做的事情,跳房子、看天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四件事情。
(2)教师引导,呈现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①当“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时,我想母亲应该很快回来。
②母亲没有回来,于是“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我”满心想的是——
③“我”仿佛听见时间在我耳畔滴答滴答流逝,母亲还没有回来。“我”只能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此时,“我”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④仿佛过了很久很久,母亲怎么还没有回来,“我”只能坐在草丛翻看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我”看着画报,浮想联翩——“我”还会想象到什么?
(4) 呈现表格,发现 “我”看似做了这么多事,而实际上,只是在做一件事,就是等待,难怪作者说“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做了什么 “我”的心情(内心想法)
跳房子 母亲应该很快回来。
看天看云彩 母亲快回来了吧,我马上可以出去玩了。
拨弄蚁穴 母亲怎么还没回来,她答应过带我去玩的。
翻看画报 我多想快些出去玩,母亲快回来了吧。
等待 这段时光不好挨。
(5) 对比阅读。把第四自然段改成“这段时光不好挨。我一直在等着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这样好吗?
将“我”等待母亲时焦急又兴奋的心情寄托在具体的事例中,更真实自然,这种写法叫做融情于事。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那个星期天》作家史铁生主要是通过:融情于事,融情于景,以及借内心独白和童言稚语,来表现那个星期天的复杂心情,流露真情实感。
板块三 比较阅读 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填写《语文作业本》第5题的表格。
课文 表达情感的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 一连串的问句占了全文很大篇幅,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
《那个星期天》 更多地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情感。
2.出示学习提示四:
3.全班交流:
预设:朱自清写《匆匆》表达情感主要用到了两种方法:一是借一连串的问句,表达情感;二是用具体的形象(太阳),表达情感。
《匆匆》作者善于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更直接。而《那个星期天》则主要通过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来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相对接间一些。这是这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最大的不同。
这两篇文章其实都用到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在《匆匆》这篇课文中作者借助描写太阳这一具体形象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感叹,融情于景。而《那个星期天》主要通过对太阳光线的描写,来表现“我”从兴奋到失落的心情变化,也是融情于景。
4.总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别忘了将这节课的所得记录在《时光小手账》中吧。
5.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题。
板书设计
9 那个星期天
融情于事
流露真情实感 融情于景
借内心独白和童言稚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那个星期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学习提示一: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圈句子,找出有关母亲做的事以及“我”的心情的句子,简单概括并填写鱼骨图。
母亲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母亲出去买菜
失望委屈
急迫
焦急
学习提示二:
1.将心理活动的词语绘成心理历程图,可以是心电图式、过山车式等等。
2.找到心理活动所对应的段落中描写光线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将心理活动的词语和描写光线的句子一一对应起来朗读,谈谈你的发现。
阳光明媚
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
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焦急
期盼兴奋
急迫、沮丧
无可消逝地挽回
失望委屈
学习提示三:
1.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在表格中梳理“我”做了什么事。
2.想一想,我做这些事的心情,选其中一件将我的心理活动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讲给同桌听。
学习提示四:
1.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自主完成表格。
2.小组合作交流: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思考。
3.小组形成比较统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