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2课时)
【正文】
一、教材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一片回忆文章。课文以“女儿忆父亲”的视角写了四件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文章细节描写得十分清晰,对于学生抓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十分有帮助。另外本文在表达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注重前后呼应,结构非常严谨。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而关注这些细节描写从四年级上册“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开始,连续四个学期都有涉及,学生对细节描写已经比较熟悉。同时,在五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关注人物的神态、言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品质”,到了本单元知识只是在此基础增加了“外貌”,因此学生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资料的查找、搜集等已在五年级进行学习,到了六年级便可与之前的语文要素的学习相结合。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再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
(一)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
(二)能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
三、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
四、教学难点
能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新课
1. 谈话引入,复习方法
(1)(出示单元篇章页)教师引导请学生关注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
(2)方法回顾: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借助示意图,了解到作者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的几件事。在对“被捕前”这一部分的品读中,我们从作者对于父亲言行的描写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
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样的阅读方法继续来学习课文,从中去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尚品质。
(二)学法运用,体会品质
1.运用方法,自读自悟
(1)(出示示意图)教师提问:这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2)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①默读你印象最深的事件片段,画出文中对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并做好批注。
②想一想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吗?联系上下文想想这其中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反馈。
(1)教师巡视,将学生的体会批注实时展示在屏幕上。
(2)指名交流。
预设一:被捕时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 间僻静的小屋里。
◆动作描写
引导学生关注对李大钊的动作描写,学会抓住关键词“不慌不忙”等,感受李大的钊临危不惧,体会革命者的沉着镇定的品质特点。
◆语言描写
引导思考:为什么明明屋外已经响起了“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父亲却对我说“没有什么,不要怕。”
①对比中感悟:父亲很清楚面临的危险,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场面的恐怖,那些凶狠的军警,但是在危机时刻,他怕女儿受到惊吓,因此说“没有什么”。这是一位勇敢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深爱女儿的父亲。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父亲的沉着冷静与“我”的惊恐的对比,以及与反动派凶恶粗暴的对比,在这两两的对比中,感受李大钊的形象。
②朗读中体会。
预设二:法庭上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①对比中感悟: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推测父亲在狱中受了不少苦刑。而他的脸上却是“平静而慈祥”的神态,这对比中显示的是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及对家人的爱。
提示:可引导借助本单元“词句段运用中”提到的方法——如果删去外貌描写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②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敌 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李大钊坚贞不屈,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在《狱中自述》中自豪地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引导学生阅读李大钊在牢中时的相关资料,体会李大钊对革命的无比忠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③朗读中体会。
预设三:法庭上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动作描写
①教师提问:“瞅了瞅”“望了望”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细微的动作,体会父亲对家人的关爱。
②想象补充,体会关爱。
父亲在法庭上“瞅了瞅”“望了望”我们,却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但“我们”能感受到他想对“我们”说:“ ”
(3)请学生再读一读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感受李大钊的品格。
教师小结:作者在矛盾对比中展现人物品质,我们在感受人物品质时,可以关注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同时在理解句子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时,可以抓住关键词,用删去、调换后对比等方法来感受。
过渡:不幸的日子还是来了,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从容就义……
(三)整体观照,领悟写法
1.了解构思,体会写法。
(1)教师提问,出示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请你读一读第30-33段,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全家人是如何度过的?
指名交流。
(2)引导思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你有什么发现吗?请和学习单中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吧。(完成学习单相应练习)
2.前后勾连,领悟写法。
(1)教师提问:其实,在文章中这样前后呼应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要写的好处。
(2)指生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这样安排使文章结构严谨,叙述缜密。
预设一:
前文: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后文(交代原因):军阀张作霖要派 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 亲只好把 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预设二:
前文: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后文(有延续交代):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借助资料,表达感受。
(1)(播放视频——中华先烈人物李大钊)
教师提问: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结合视频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吗?请和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2)(出示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的诗句)
教师提示:这几句诗,它们都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请你读一读,用其中的诗句来夸夸你感受到的李大钊。
(四)比照体验,拓展延伸
过渡:在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革命事业的道路上,有一个信念坚定的李大钊,还有许许多多个“李大钊”。有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出壮烈的篇章。
1.链接《囚歌》,加深体会。
(1)结合背景资料,自由朗读《囚歌》。
(2)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歌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选用《囚歌》中的语句来赞扬父亲李大钊的高大的革命者形象,
进一步充分感知人物形象。
2.填写档案,拓展延伸。
(1)(微课播放)资料简介先烈的革命事迹。
(2)(出示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
请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更多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选择其中一位,完成革命烈士档案卡。
3.总结:本节课,我们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在理解这些句子时,我们利用抓关键词、删去、调换等方法来体会它的表效果。同时,借助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将这些方法运用其中。
附板书: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
对
比
“反动派”
动作
借助资料
语言
阅读链接
外貌
临危不惧
沉着镇定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