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1.《观潮》
一、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 、蒸笼) lǒnɡ(笼罩 、笼络)
闷:mēn(闷热 、闷声不响) mèn(烦闷 、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 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兴隆)
观:ɡuān(观看 、奇观) ɡuàn(道观 )
薄bó (薄弱 、单薄 、薄雾) báo(薄纸、薄片、薄纸) bò (薄荷)
二、近义词
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三、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四、词语解释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六、句子赏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仿写:远看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天地之间,斗志昂扬地蜿蜒而来。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仿写:
(1)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球,好像大地都要被蒸干了。
(2)教室里安静极了,好像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八、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九、写作方法
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好像、像、犹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
课文2 走月亮
一、多音字
载 zǎi(三年五载) zài(下载、载歌载舞)
假 jià(放假、假期) jiǎ(假如、假装)
二、近义词
柔和—柔软 风俗—习俗 满意—满足 浇灌—灌溉 招待—款待
三、反义词
明亮—昏暗 坑坑洼洼—平平整整
四、词语解释
洱海:名,在云南。
淘洗: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簸动,使除去杂质。
运载:装载和运送。
坑坑洼洼: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浇灌:浇水灌溉。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奇妙: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五、句子赏析
1.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夜图。写出了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仿写:
(1)阳光照亮了连绵的山峰,照亮了茂密的大树,也照亮了,照亮了田野上的庄稼……
(2)雨水滋润了小小的种子,滋润了嫩绿的禾苗,也滋润了,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仿写:
看,深蓝色的天上有多少可爱的小星星,每颗小星星,都在天空中眨巴着眼睛。
3.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仿写:
秋天,我们收稻子、收玉米。我在田埂上收稻穗,我把野花编成环,在田野里跑啊,跑……秋天的田野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2.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4.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课文 3 现代诗二首
一、多音字
尽 jǐn(尽管) jìn(尽头)
溜 liū(溜走、溜号) liù(承溜、水溜)
二、近义词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三、反义词
斜—正 扁—圆
四、词语解释
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五、句子赏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仿写:
花牛在草地里跑,踩入了水洼泥乱溅。
花牛在草地里跳,踩疼小草不跟它好。
六、课文主题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七、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课文4 繁星
一、多音字
觉jué(觉得、感觉、觉悟) jiào(睡觉)
数shù(无数、数字) shǔ(数不清)
二、近义词
静寂—安静 梦幻—梦境 微小—细小
三、反义词
模糊——清楚 静寂——嘈杂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摇摇欲坠——稳稳当当
四、词语解释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纳凉:乘凉。
静寂:没有声音;很静。
群星密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摆布着,形容事物很多。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梦幻:如梦的幻境;梦境。
五、句子解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仿写:
秋天的雨是冷寂的,是淅沥的,是美丽的。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语文园地一
一、交流平台:
1.交流指导——想象画面的方法,
2.本单元及平时阅读时掌握到的其他想象画面的方法:
我通过修辞想象画面,如:《观潮》一课中作者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我们想象战场上无数白色战马奔腾而来的场面,就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和壮观的气势。
B、我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如:《繁星》一课中写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抓住“悬”字,想到深蓝色的天空中星星摇摇欲坠的样子,能感受到星空宁静的美。
C、“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当花牛把尾巴甩得“滴溜溜”的时候是它最高兴的时候,我们就能想象到花牛高兴玩耍的画面。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描写声音响亮的词语)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描写声音细小的词语)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敲锣打鼓的声音响彻天空。形容激烈搏斗或热烈喜庆的景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示例1:外面电闪雷鸣,狂风卷积着乌云压了下来,一会儿工夫,大雨下起来了,霎时天昏地暗。小狗听到响声,顿时站起来,警惕地望着门口,过了一会儿,它才安静下来。
示例2: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像娃娃的脸一样说变就变。我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工夫,只见一团团黑色的乌云迅速在空中集合。霎时,一道道闪电划破长空,向大地劈来,雷雨正来势汹汹地袭向人间。
示例3:我正抚摸着那只小狗,忽然,它跑走了,我连忙追上去。只见它看到一只大狗,飞快地跑过去舔大狗的脖子,还绕着大狗转来转去,大狗也亲热地舔着它。
三、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简介: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这首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其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诗,描写夕阳返照的画面。
作者简介: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兼音乐家,号摩诘居士。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理解词语:
①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②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③但闻:只听到。但:只。闻:听见。
④返景(yǐng):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⑤复:又. ⑥照:照耀(着)。
诗歌大意: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一、选择读音,我能行(正确读音打√)
闷( mēn mèn)热 薄(báo bó)雾ì
涨( zhǎng zhàng)潮 风号(háo hào)浪吼
归巢( cháo cáo) 芦苇( wēi wěi)
霸占( zhàn zhān) 尽(jìn jǐn)管
风俗( shú sú) 跳跃(yuè yào)
稻穗( suì huì) 运载(zǎi zài)
二、拼音填词,我拿手
1.jù shuō( )海宁市的盐官镇是 guān cháo( )最好的地方。每年八月十五一过,来此地的人就 zhú jiàn( )多了起来。
2.阳春三月,西湖边烟雾迷蒙,似乎笼罩着一层轻纱,kuān kuò( )的苏dī( )上行人如cháo( )。
3.周末,爸爸带我和奶奶出去郊游,走过一片zhuāng jia( ) 地,来到一个pú táo( )园,主人热情的zhāo dài( ) 我们,奶奶mǎn yì( )地笑了。
三、课文填空,我秒杀。
1.《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 和 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 ”这一句串联全文,抒发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 的情感。
2.《秋晚的江上》是 写的。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诗人巧妙地用 、 、 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3.《花牛歌》是现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笔下花牛在草地里 、 、 、 。《花牛歌》写出了一头 、 的花牛。
4.《繁星》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 。全文按 (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表达了“我”对 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5.交流平台让我知道了读文章时,我们要想象 ,“听”到 ,“闻”到 。我们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才能深入文章内容,有更多的收获。
四、判断对错,我谨慎。
1.《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绘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 )
2.《走月亮》依次描写了月亮升起、月亮牵星、月下溪岸、月下田园四幅画面。 ( )
3.《繁星》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看繁星的情景。 ( )
五、词语积累 完成练习
①响彻( )( ) ②( )( )细语 ③悄无( )( )
④鸦雀( )( )⑤窃窃( )( ) ⑥( )( )鼎沸
⑦( )( )欲聋 ⑧锣鼓( )( )
1.这些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有 ,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有 (填序号)
2.仿照例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词语⑧: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词语⑤: __________
词语⑦:
六、理解词语,并正确选择。
A.霎时 B.顿时 C.忽然 D.过了一会儿 E.一会儿工夫
上面的词语都是形容 的,这样的词语还有“ ”“ ”等。
1.喜讯传来,人群( )沸腾起来。
2.妈妈收拾房间特别快,( ),家里就干干净净了。
3.他正要出去,( )一阵大风吹起,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而至。
4.我会用上面的词语描绘 的场景:_ 。
七、古诗填空,我最棒
鹿柴
[唐]王维
_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鹿柴”中“柴”的读音是“zhài”。 ( )
(2)“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的空寂冷清。 ( )
(3)“但”的意思是“但是”。 ( )
(4)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早晨时分的幽静景色。
2.诗中以有声反衬山中寂静的诗句是“ ,_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太阳的一抹余晖映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八、阅读理解。
(一)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1.句中“ ”一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
2.“昂首东望”“ ”“ ”等词语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
3.这句话从 (正面/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壮观。
(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 和 。“ ”“ ”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 。
(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湖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完成填空,我可以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3)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 。
(4)作者按照 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 ”“ ”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 (找表示位置的词语。)
2.选择答案,我拿手
(1)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
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
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
(2)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四)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完成填空,我可以。
(1)文中的省路号一处,请接着往下写一句:
。
(2)作者通过描写月、 、 、 等景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村月夜图。
(3)句中连续出现的“照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 、月光下的 、月光下的 。这种修辞手法叫 。
2.选择答案,我拿手
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你同意谁的说法 ( )
A.可以去掉。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后面没有,是多余的。
B.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同时引出了下文。
(五)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国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我从“呦”字感受到 ;从“抱着”一词感受到 。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 ”字用得好,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 的心情。
3.想象补充,我能行。
细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光一闪”,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 ,闻到了 ......
4.“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 、 、 、 闻到了 ,看到了 、稻穗和 。
5.选文第二段中第一句主要从 (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
从 (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
(六)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 落)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装 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打“√”
2.诗歌中划“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诗歌中划“ ”的句子是 句,把芦苇当作 来写,大胆想象,给全诗平添了 。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小节诗的意思
4.读了《花牛歌》,展开想象: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 仿照诗句写一写,用上拟人。
花牛在草地里 。
。
(七)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遥望 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翔 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用“ ”划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文章语言优美,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3.“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是因为“ ”。(填选文中的句子)
4.“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这句话是说作者不想长大。
B.这句话描述了布满繁星的夜空非常美丽。
C.这句话表达了星天给孤寂的“我”带来安慰,望着星空,“我”感觉就像小时候睡在母亲的怀里。
5.这一自然段已经划分为了三层,请用书上的词填写概括。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幻想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答案)
一、选择读音,我能行。
mēn bó zhǎng háo cháo wěi zhàn jǐn
sú yuè suì huì zài
二、拼音填词,我拿手
1.据说 观潮 逐渐
2.宽阔 堤 潮
3.庄稼 葡萄 招待 满意
三、课文填空,我秒杀。
1.小溪边 田埂上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喜悦、幸福
2.刘大白 秋季 傍晚 归巢的鸟儿 斜阳 头白的芦苇
3.徐志摩 做 眠 走 做梦 活泼可爱、自由自在
4.巴金 时间顺序 大自然
5.画面 声音 味道
四、判断对错,我谨慎。
1.√ 2.× 3.√
五、完成练习,我能行
①响彻(云)(霄) ②(低(声)细语 ③悄无(声)(息) ④鸦雀(无)(声)
⑤窃窃(私)语) ⑥(人)(声)鼎沸 ⑦(震)(耳)欲聋 ⑧锣鼓(喧)(天)
1.这些词语中描写声音大的有_①⑥⑦⑧_,描写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有_②③④⑤
2.词语⑤:两个同学正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
词语⑦:除夕,山村里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响声震天,此起彼伏。
六、理解词语,我能行。
时间短 一刹那、一转眼、顷刻间
1.B 2.E 3.C
4.下雨: 这雨下的太大了,一会儿工夫,院子里就结满了水。
七、古诗填空,我最棒
鹿柴
[唐]王维
_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2)√(3)× (4)×
2.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3.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八、阅读理解。
(一)
1.人山人海 2.等着,盼着。 3.侧面描写
(二)
1.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_声音和_ 形态。 “_ 响声越来越大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2.“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_观潮的人群情绪高涨。
(三)
1.(1)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_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犹如 如同
(3)山崩地裂
(4)由远及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
2.(1)A (2) C
(四)
1.(1)文中的省略号处, 照亮了方方的池塘,照亮了飘香的果园
(2)月、_山、树
(3) 点苍山 、 大青树 、大道和小路 。这种修辞手法叫 排比 。
2.B
(五)
1.我从“呦”字感受到 作者的惊讶 ;从“抱着”一词感受到 小水塘的可爱 。
2.抱 拟人 愉悦
3.你仿佛看到了一条小溪,银波荡漾;听到了潺潺的溪水声,闻到了花草的香味。
4._ 秋虫唱歌、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汨汨, _果子的香味 ,_稻谷、 稻穗和_稻田
5. 听觉 _嗅觉 角度来描写。
(六)
1.掉 √ 妆√
2.夸张的修辞手法,拟人句,把芦苇当作人来写,大胆想象,给全诗平添了_情趣与生气。
3.天色已晚,倦游的鸟儿想飞回巢去,斜阳的余晖照在鸟儿的脊背和双翼上,就像是鸟儿驮着斜阳回巢。
4.花牛在草地里跳,小草陪她跳起了舞。花牛在草地里跑,小鸟愉快地向她问好。
(七)
仰望 飞舞)
2.(1)( C)(2)( B )(3)( A )
3.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4. C
5.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仰望 幻想 沉睡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