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前预习单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拼音 fǒu zāi
字词 尊君在不 哉
◎知识清单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问句句尾表询问)
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光顾)
一词多义 信 则是无信(名词,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诚,诚实)不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待君久不至(表示否定)
词类活用 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文言句式 省略句去后乃至(“乃”前省略主语“友”,可译为“友人”)待君久不至(“待”前省略主语“家君”,可译为“我父亲”)
◎编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书中不少故事,如“曹植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谢女咏雪”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课文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注释
期:约定。
至:到。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注释
时年:那年。
戏:玩耍。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译文: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释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译文:那人便发起脾气来说:“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注释
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梳理故事内容,完成下面任务单,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任务单
起因→①_________与友期行,友人失②___________久未至
发展→友人后至问元方,元方以礼相答
高潮→友人无③____________骂太丘,元方以理相驳
结局→友人惭愧拉元方,元方④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陈太丘 ②信 ③礼 ④入门不顾
◎元方、友人、陈太丘分别是怎样的人?结合其言行简要分析。
言行 特点
元方 对父亲的友人始终使用敬辞“君” 懂礼貌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守信重礼
面对父亲的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机敏
鄙视失信无礼之人,入门不顾 率性倔强
友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而无信
怒责陈太丘 粗鲁无礼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知错就改
陈太丘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崇尚诚信,坚持原则
◎文中谦敬辞归纳: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君 对对方的尊称
家君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问题解疑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本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文章主旨
本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前预习单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拼音
字词 尊君在不 哉
◎知识清单
通假字 尊君在不( )
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今义: )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 今义: )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 )
一词多义 信 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
词类活用 友人惭( )
文言句式 省略句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 )
◎编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还著有志怪小说《 》。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书中不少故事,如“曹植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谢女咏雪”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南北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课文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注释
期: 。
至: 。
舍去: 。
乃: 。
译文:
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注释
时年: 。
戏: 。
尊君在不: 。
译文:
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释
相委而去: 。
译文:
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注释
惭: 。
引: 。
顾: 。
译文:
◎梳理故事内容,完成下面任务单,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任务单
起因→①_________与友期行,友人失②___________久未至
发展→友人后至问元方,元方以礼相答
高潮→友人无③____________骂太丘,元方以理相驳
结局→友人惭愧拉元方,元方④_____________
◎元方、友人、陈太丘分别是怎样的人?结合其言行简要分析。
言行 特点
元方 对父亲的友人始终使用敬辞“君”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面对父亲的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鄙视失信无礼之人,入门不顾
友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
怒责陈太丘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陈太丘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文中谦敬辞归纳: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尊君
君
家君
◎问题解疑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文章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