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2 气温 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2 气温 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5 13:30:3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2 气温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天气,知道什么是气温,知道度量气温的常用方法;学会测量气温;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思维:对数据分析、整理和比较,理解天气的基本要素和气温特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分析、观察、生活体验、视频观看等方法,掌握关于气温的相差知识。
态度责任:关注生活的重要性,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01 天气的概念
1.(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23八上·温州期中)秋季是出游的好时节,小希和同学商量周末一起出去郊游。大家上网查阅了当天的天气状况,以下说法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温度22℃~28℃ B.秋高气爽
C.偏北风3~5级 D.傍晚有小雨
3.(2023八上·杭州月考)在以下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鹅毛大雪 ②长夏无冬 ③阴转多云 ④四季如春
⑤雷电交加 ⑥冬暖夏凉 ⑦和风细雨⑧冬雨夏干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⑧
02 气温及其变化
1.(2023八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C.最高气温出现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
D.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数值变化大
3.如图是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约14时 C.日出前后 D.子夜
03 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1.金华五中的小科要测量家里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温度,则温度计应该摆放的位置是(  )
A.朝南的阳台上 B.客厅里
C.朝北的后窗上 D.厨房里
2.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求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内温度为   ,箱外温度为   。
(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   ,这是由于   。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
1.早上,小宁看了爸爸手机里的天气APP提供的信息后,决定上学时带上外套。小宁作出该决定参考的主要信息是(  )
A.气压 B.湿度 C.降水 D.气温
2.诗人常常在诗句中会加入“天气”或“气候”元素,以提升整首诗的意境。下列诗句中,提到“气候”的是(  )
A.人间四季总如春 B.月落乌啼霜满天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东边日出西边雨
3.下列属于描述杭州天气的是(  )
A.夏季多台风 B.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C.冬季盛行西北风 D.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4.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深圳市内有中到大雨”。小亮说:“深圳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深圳的(  )
A.气候、天气 B.天气、气候 C.天气、天气 D.气候、气候
6.在气象观测站通常是一天进行四次气温观察,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如图气象员某天在百叶箱里的同一 支温度计上观察并记录的四次温度,其中最有可能是这一天14时(午后2时)观测到的是(  )
A. B. C. D.
7.一群人结伴旅游,他们在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地区往往会感觉到最舒适(  )
A.4月日出前后的海南 B.8月午后二点的西施故里诸暨
C.12月午夜的吐鲁番 D.1月晚上10点的北京
8.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教室,希望舒适的天气能帮助各位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下有关今天天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今天天气晴朗,气压较高
B.今天最高气温20摄氏度,最低9摄氏度,体感舒适偏凉
C.今天湿度较低,降水概率较低
D.今天的天气是秋高气爽
9.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在变化
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6点
C.最高气温出现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
D.气温即空气的温度,因此将温度计放在室外测量即可
10.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左右
D.将温度计放在离地1.5米的阴影处测量气温
11.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合适的是:( )
A.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B.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C.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D.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12.下表是2022年舟山连续6个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其中4月的数据未标出。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4~10 3~9 8~16 ? 15~23 21~29
根据表中信息推测,4月的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
A.﹣2~36 B.4~16 C.12~21 D.22~34
13.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和百叶箱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
A.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 B.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大
C.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 D.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小
14.家住柯桥的柯柯同学要测量当地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气温,若在下列各地 1.5 米高处测量,则最佳的位置为(  )
A.学校操场 B.一楼北面阳台
C.高楼楼顶 D.水泥马路
15.在气象观测中,通常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高约1.5~2米,百叶箱的箱门要朝北开(北半球),百叶箱的颜色要漆成白色。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离地面1.5米高的空气污染少 B.防止受重力影响
C.可引起人的注意,防止被人碰倒 D.可减少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
16.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22℃,最低气温是15℃,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试问: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22℃,出现的时间一般在   点左右。
(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用序号填空)
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 ⑥冬雨夏干
17.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某日播报了台州市的天气预报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人体舒适程度
30℃ 18℃ 午后有雷阵雨 东南风34级 多数人感觉不适
(1)上表中这些数据综合表示该日的   (填“天气”或“气候”)。
(2)这天的30℃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18℃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
18.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小轿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的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   。
(2)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   ,不足之处是   。
(3)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4)15分钟后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遮阳帘 普通型 加厚型 折叠反射型
温度/℃ 45 40 30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遮阳帘的遮阳效果最好。
19.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1)实践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将温度计放到   (填仪器)内,该仪器离地面1.5 m,原因是   。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B2-2-3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这天的平均气温约为   ℃。根据当地的气温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B.天气炎热,吃西瓜降暑
C.正是春暖花开时
D.动物们正在冬眠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2 气温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什么是天气,知道什么是气温,知道度量气温的常用方法;学会测量气温;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思维:对数据分析、整理和比较,理解天气的基本要素和气温特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解释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分析、观察、生活体验、视频观看等方法,掌握关于气温的相差知识。
态度责任:关注生活的重要性,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01 天气的概念
1.(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C
【解析】【分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五要素是气温、气压、风、降水和湿度。
【解答】A.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描述的是气候;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述的是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C.
2.(2023八上·温州期中)秋季是出游的好时节,小希和同学商量周末一起出去郊游。大家上网查阅了当天的天气状况,以下说法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温度22℃~28℃ B.秋高气爽
C.偏北风3~5级 D.傍晚有小雨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天气现象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在空中和地面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以及声、光、电等大气物理现象,也包括一些与风有关的特征 。天气现象描述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在大气中、地面上出现许多可以观测到的物理现象。
那么气温、偏北风3-5级和傍晚有小雨,都属于天气现象,而秋高气爽属于气候,故B符合题意,而A、
C、D不合题意。
故选B。
3.(2023八上·杭州月考)在以下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鹅毛大雪 ②长夏无冬 ③阴转多云 ④四季如春
⑤雷电交加 ⑥冬暖夏凉 ⑦和风细雨⑧冬雨夏干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⑧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⑧
【答案】C
【解析】【分析】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包括相态变化,温度,稳定度,比如说,阴晴雨雪,风霜露雹等。一般指一天到5天或7天地天气状况。气候指的是长时间内天气现象的累积形成的表示常年某地某时间段的天气状况。一般指年际变化或者百年尺度甚至更长尺度。
【解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变化,包括了温度、稳定度等;①③⑤⑦是天气;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地球上某一区域天气(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极端情形。②④⑥⑧是气候;
故答案为:C
02 气温及其变化
1.(2023八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C.最高气温出现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
D.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
【答案】B
【解析】【分析】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关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午后的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解答】A.一天中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A错误;
B.一天中最低的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B正确;
C.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是正午12点,所以不是最高气温的时候,C错误;
D. 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里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数值变化大
【答案】D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值范围是36一37℃人体感觉适宜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不符合题意;
C、夏季正午温度较高知了不停的鸣叫,而温度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如图是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约14时 C.日出前后 D.子夜
【答案】B
【解析】【分析】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
故选B。
03 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1.金华五中的小科要测量家里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温度,则温度计应该摆放的位置是(  )
A.朝南的阳台上 B.客厅里
C.朝北的后窗上 D.厨房里
【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物理情景,根据生活的经验利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选择。
本题考查了温度的判断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解答】A:朝南的阳台上由于阳光照射,温度偏高,温度不接近实际温度,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客厅处于房子的中间位置,该处的温度能够准确反应室内温度,选项符合题意;
C:朝北的后窗上,处于背阴面,温度偏低,选项不符合题意;
D:厨房里由于经常做饭,使得里面的温度偏高,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求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箱内温度为   ,箱外温度为   。
(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   ,这是由于   。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
【答案】(1)21.7℃;22.0℃
(2)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温度较高
(3)百叶箱外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气温测量的方法及相关的操作;
【解答】(1)箱内平均温度为:(21.2+21.4+21.6+21.8+22.0+22.3)÷6=21.7℃;箱外平均温度为:(21.3+21.7+21.6+22.0+22.4+22.8)÷6=22.0℃;故答案为:21.7℃;22.0℃;
(2)由(1)可知,箱外平均温度比向内平均温度高;主要是因为箱外受到太阳直射,温度升高较快,而箱内没有被直射到,且白色反光较多,所以温度较低;故答案为: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温度较高;
(3)由图中表格数据可知,箱内温度变化了1.2℃;箱外温度变化了1.5℃;所以箱外气温变化大;故答案为:百叶箱外;
故答案为:(1)21.7℃;22.0℃;(2)高;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温度较高;(3)百叶箱外。
1.早上,小宁看了爸爸手机里的天气APP提供的信息后,决定上学时带上外套。小宁作出该决定参考的主要信息是(  )
A.气压 B.湿度 C.降水 D.气温
【答案】D
【详解】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早上,小宁看了爸爸手机里的天气APP提供的信息后,决定上学时带上外套,说明小宁参考了当天的气温,D正确;不能反映出气压、湿度、降水信息,ABC错误;故选D。
2.诗人常常在诗句中会加入“天气”或“气候”元素,以提升整首诗的意境。下列诗句中,提到“气候”的是(  )
A.人间四季总如春 B.月落乌啼霜满天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东边日出西边雨
【答案】A
【详解】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人间四季总如春描述的是气候,A正确;月落乌啼霜满天,描述的是天气,B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描述的是天气,C错误;东边日出西边雨,描述的是天气,D错误。故选A。
3.下列属于描述杭州天气的是(  )
A.夏季多台风 B.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C.冬季盛行西北风 D.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答案】D
【详解】“夏季多台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气候。“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描述的是杭州的天气。故选: D。
4.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详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地形对气候影响,A错;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早晚温差大,B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地形对气候影响,C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变化,温差变化不明显,D错;故选B。
5.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深圳市内有中到大雨”。小亮说:“深圳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深圳的(  )
A.气候、天气 B.天气、气候 C.天气、天气 D.气候、气候
【答案】B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与天气相对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具有稳定性。
【解答】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深圳市内有中到大雨”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属于天气;小亮说:“深圳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是一个地区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属于气候,所以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深圳的天气与气候,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在气象观测站通常是一天进行四次气温观察,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和20时。如图气象员某天在百叶箱里的同一 支温度计上观察并记录的四次温度,其中最有可能是这一天14时(午后2时)观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一般情况下,一天中14时左右的温度是最高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一群人结伴旅游,他们在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地区往往会感觉到最舒适(  )
A.4月日出前后的海南 B.8月午后二点的西施故里诸暨
C.12月午夜的吐鲁番 D.1月晚上10点的北京
【答案】A
【详解】A.海南日出前后的温度约为17~20℃左右,与体温相差最近,感觉是最舒适的,故A正确。
B.8月午后二点的西施故事里温度约40℃左右,会感觉很热,故B不正确。
C.12月午夜的吐鲁番温度接近0℃感觉比较冷,故C不正确。
D.1月晚上10点的北京温度在零下,感觉比较冷,故D不正确。
故选A。
8.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教室,希望舒适的天气能帮助各位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下有关今天天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今天天气晴朗,气压较高
B.今天最高气温20摄氏度,最低9摄氏度,体感舒适偏凉
C.今天湿度较低,降水概率较低
D.今天的天气是秋高气爽
【答案】D
【详解】天气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如ABC选项叙述的都是天气特征,D选项的“秋高气爽”是指较长时间的大气特征,是气候,故选D。
9.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在变化
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6点
C.最高气温出现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时候
D.气温即空气的温度,因此将温度计放在室外测量即可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在变化,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单位面积的地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升高,气温升高。到正午时太阳高度角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到午后2时左右气温达到一天的最高值,A正确;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B错误;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在正午12点,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C错误;气温即大气的温度,气温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里测量,D错误。故选A。
10.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左右
D.将温度计放在离地1.5米的阴影处测量气温
【答案】B
【详解】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左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合适的是:( )
A.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B.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C.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D.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答案】C
【详解】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A选项描述的是天气,应该说“今天的天气很好,适合外出游玩”,A选项错误。B选项描述的是气候,应该说“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出现了异常”,B选项错误。C选项描述的是气候,C选项正确。D选项描述的是天气,应该说“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天气变化真大”。故选C。
12.下表是2022年舟山连续6个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其中4月的数据未标出。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4~10 3~9 8~16 ? 15~23 21~29
根据表中信息推测,4月的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
A.﹣2~36 B.4~16 C.12~21 D.22~34
【答案】C
【解析】【分析】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可以用气温计去测量,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一天中的最高温在午后2时;
【解答】四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应该大于三月份的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应该小于5月份的气温,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和百叶箱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
A.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 B.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大
C.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 D.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小
【答案】C
【解析】【分析】百叶箱是里面放有气象观测仪器,而空气能流通的箱子,箱子里面放有温度表、湿度表、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等多种仪器。这些仪器是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因此希望箱子内的气温与湿度不要因箱壁受到日光烤热而有所改变。由于颜色越深,吸收太阳光的热量越多,如果百叶箱外壁漆成黑色或其他深色,它在阳光下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箱内的空气温度就会提高,所测定的气温和湿度就是受太阳烤热后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就没有代表性。把百叶箱外壁漆成白色,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会被白色的表面反射掉,箱内的空气不致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所测出来的气温和湿度就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百叶箱外壁一定是白色的。
【解答】百叶箱中的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
故答案为:C
14.家住柯桥的柯柯同学要测量当地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气温,若在下列各地 1.5 米高处测量,则最佳的位置为(  )
A.学校操场 B.一楼北面阳台
C.高楼楼顶 D.水泥马路
【答案】A
【解析】【分析】测量天气气温的方法一般是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百叶箱离地1.5米,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和其他物体遮挡,地面又是草坪,这样测出的温度可以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
【解答】A、学校操场露天,无遮挡,该处的温度能够准确反映气体的温度,故A符合题意;
B、一楼北面阳台,处于背阴面,温度偏低,故B不符合题意:
C、高楼楼顶,高度高,温度偏低,温度不接近实际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泥马路,由于水泥的比热容小,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温度不接近实际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在气象观测中,通常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高约1.5~2米,百叶箱的箱门要朝北开(北半球),百叶箱的颜色要漆成白色。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离地面1.5米高的空气污染少 B.防止受重力影响
C.可引起人的注意,防止被人碰倒 D.可减少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
【答案】D
【详解】在太阳光直接曝晒下,温度计的示数要高于它周围空气的温度。为了使温度计既能防止太阳照射,又能防止风吹雨淋,从而能准确测量出气温,就要把温度计放在遮荫处。百叶箱内外漆成白色,这样,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大多数会被反射,箱内空气不至于因为箱壁的升温而升高,这样测出的气温就比较准确。对比四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ABC错误。
16.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22℃,最低气温是15℃,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试问: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22℃,出现的时间一般在   点左右。
(2)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有   。(用序号填空)
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晴空万里 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 ⑥冬雨夏干
【答案】(1)午后2时
(2)①③⑤
【解析】【分析】(1)气温指大气的温度,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有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解答】(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温度为22℃,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在午后2时左右。
(2)①阴转多云 ,属于天气。
②冬暖夏凉 ,属于气候。
③晴空万里 ,属于天气。
④秋高气爽 ,属于气候。
⑤和风细雨 ,属于天气。
⑥冬雨夏干,属于气候。
故属于描述天气的有①③⑤。
17.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某日播报了台州市的天气预报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人体舒适程度
30℃ 18℃ 午后有雷阵雨 东南风34级 多数人感觉不适
(1)上表中这些数据综合表示该日的   (填“天气”或“气候”)。
(2)这天的30℃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18℃的气温通常出现在   。
【答案】(1)天气
(2)午后2时;日出前后
【解析】【分析】1、天气的要素有:气温、气压、降水、风等。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
2、一天中气温不断发生变化,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解答】(1)表中数据包含了气温、风、降水等要素,是指该日的天气;
(2)30℃是这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18℃是这天的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1)天气 (2)午后2时;日出前后
18.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小轿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的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   。
(2)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   ,不足之处是   。
(3)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____。(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4)15分钟后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遮阳帘 普通型 加厚型 折叠反射型
温度/℃ 45 40 30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遮阳帘的遮阳效果最好。
【答案】(1)相同
(2)控制变量法;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3)B
(4)折叠反射型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题目叙述可知,该实验中遮阳帘的种类不同,属于变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其他量要完全相同,所以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药相同才可以;故答案为:相同;
(2)由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该实验过程中的三辆车都加了遮阳帘,没有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存在,现象不够明显;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3)既然是对比遮阳帘的效果,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要选择温度比较高的中午最合适,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车内的温度变化较小,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故答案为:B;
(4)遮阳帘的效果好,则应该出现的现象是车内温度最低;对比温度可知,折叠反射型的遮阳帘的遮阳效果最好;故答案为:折叠反射型;
故答案为:(1)相同;(2)控制变量法;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3)B;(4)折叠反射型。
19.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等工具1套。
(1)实践过程
①按照测定气温的要求,将温度计放到   (填仪器)内,该仪器离地面1.5 m,原因是   。
②气温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③记录观测结果(图B2-2-3为某日的气温观测记录)。
根据图示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   ;日平均气温为4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这天的平均气温约为   ℃。根据当地的气温观测数据,结合当地生活实际,以下可能发生的是   .
A.市民纷纷下河游泳
B.天气炎热,吃西瓜降暑
C.正是春暖花开时
D.动物们正在冬眠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我国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答案】(1)百叶箱;气温变化较稳定,且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内;15 ℃;9.5;C
(2)14
【解析】【分析】1.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百叶箱应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米上测出的数据。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湿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1)①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该仪器离地面1.5 m,原因是气温变化较稳定,且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内。
③从图①得知,当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气温约15℃,其他时段的气温约3℃、8℃、12℃,则该地日的平均气温为:(3+8+15+12)÷4=9.5℃。
(2)从图①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2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