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2节:弹力
力的三种分类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本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性质:重、弹、摩……
效果:拉、压、支持、动、阻、扭……
复习:
1、直接接触力
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才发生的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
2、非接触力: 例如:重力、电磁力
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复习: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章 相互作用:弹力
一、形变
新课
二、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变的举例
1、被拉长或压缩的弹簧
2、弯曲的木棍
3、压缩的气球
4、压缩的橡皮泥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定义:由于外力作用下,物体形状、体积大小的变化称为形变。
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
形变 :
明显形变
微小形变
形变分类一 :
明显形变容易看到
微小形变难以直接观察
微小形变的观察
微小形变难以直接观察
但可以间接引起一些明显的现象
微小形变的实验演示 :
1、课本演示实验
2、玻璃杯被压缩后变形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
一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都要发生形变
微小形变的实验演示 :
微小形变的实验演示 :
以上实验 原理?
你还可以想到更多的实验,来观察物体的微小形变么?
想一想:
弹性形变: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非弹性形变
1
2
形变分类二 :
一切物体
发生弹性形变
都会产生力的作用
二、弹力
(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强调:
弹力不是指“弹簧产生的力”。
某一弹力的产生是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弹力 :
例如:
F2
F1
图中球所受弹力是谁发生形变产生的?
圆球
墙
斜面
(2)产生条件:
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 :
如何判断有无弹力?
弹力 :
.
例1:
(1)
条件: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是否发生了挤压形变?
可采用假设法
假设没有这面墙
球动了么?
能否保持原状?
F
只有支持力
F
弹力 :
假设没有下
面的墙呢
.
F
(2)
例2:
条件: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采用假设法:
F1
把墙拆了。。。
F2
弹力 :
说明受到了墙的弹力
如果抽掉斜面呢?
说明受到了斜面的弹力
F1
球受到墙和斜面两个弹力的作用
说明只受绳子的拉力
0
例3:
条件: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 :
假设去掉斜面
0点有弹力么?
球保持原状
说明0点……
假设绳子断开
例3:
条件: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 :
0
0点有弹力么?
(3)弹力的种类:
按效果分为
压力
支持力
拉力
弹力 :
三、弹力的三要素
大小
作用点
方向
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弹力的大小:
弹性限度: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1、弹簧弹力的大小:
不超过弹性限度时,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的弹力大小——胡克定律:
F=KΔX
1、K称为劲度系数,单位N/m,由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等自身性质决定。
2、既适用于弹簧拉伸,也适用于弹簧压缩, ΔX仅仅是形变的改变量。
弹簧的弹力:
F=KΔX
弹簧的弹力大小——胡克定律:
练习:
3cm
3.2cm
50N
注意:
弹簧的弹力满足F=KΔX
弹簧伸长或压缩对两端物体作用力大小相等。
弹簧伸长不可超过最大伸长量。
1、弹力的大小:
一根弹簧原长3cm,挂一重为50N的勾码伸长到3.2 cm,求挂4个勾码伸长了多少?
下列情况的弹力大小:
1、竖直悬挂,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时拉力大小。
1、弹力的大小:
M=2Kg
原理:二力平衡
1、弹力的大小:
下列情况的弹力大小: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静止,且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支持力(压力)大小。
原理:二力平衡
注意:
虽然以上例题中,拉力、支持力、压力大小等于重力,但并不是重力,而是弹力!
1、弹力的大小:
两物体间的弹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面上,但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心上。
2、弹力的作用点:
.
(1)
F
2、弹力的作用点:
(2)
F1
F2
.
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心上
2、弹力的作用点:
F
拉力
.
可以将作用点移到重心上
(3)
弹力的方向: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趋于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因而弹力方向指向形变趋于恢复的方向。
弹力方向
形变趋于恢复的方向
3、弹力的方向:
几种常见的弹力
1. 拉力
物体受到的拉力:由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可见拉力也是弹力
方向: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压力和支持力
桌面受到的的压力:由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由什么物体形变产生的?
可见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3、弹力的方向:
平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
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摩擦力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
.
例(1)
Fn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物体所受的弹力: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
F1
F2
.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例(2)
物体所受的弹力:
.
F
绳的拉力始终
沿着绳的方向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
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拉力
例(3)
物体所受的弹力:
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N
A
B
N
NB对A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
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
半球形的碗
分析A球受力
做切线
N
N`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
光滑斜面
A
B
NA
NB
(3)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
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
动动脑、想一想:
弹簧类物体的弹力方向
绳类物体的弹力方向
木棍、铁棒、杆的弹力方向
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
不同材质的物体,弹力方向各不相同
弹簧与绳子弹力的异同点:
弹簧或绳子的拉力方向,与弹簧或绳子的收缩方向相同。
相同点:
弹簧可以被压缩,绳不能。
形变不同,弹簧的弹力不会立即消失,绳子属于微小形变,恢复快,可以立即消失。
不同点:
动动脑、想一想:
(1)弹簧与绳子
A
A
B
B
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形变属于微小形变,绳断瞬间,力也瞬间消失。
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形变属于明显形变,绳断瞬间,力不会马上消失。
动动脑、想一想:
绳断瞬间
(2)杆的作用力与绳子弹力的区别
A
轻杆既可压缩,或弯曲产生支持力,又可伸长产生拉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绳子只能伸长产生拉力!
杆子的弹力不一定沿杆。
垂直杆向上
B
C
杆的弹力方向如何根据运动状态决定?
动动脑、想一想:
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不正确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能产生弹力
B、两个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一定产生弹力
C、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A
例与练
完成下列物体受弹力的示意图:
例与练
.
完成下列物体受弹力的示意图:
例与练
例与练
A
B
固学案T8:如图所示,绳子、滑轮质量和摩擦不计,物体A重4N,物体B重1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N。
测力计示数为2N
物体A底部形变向下,所以对地压力向下。
物体A受拉力为4N。
4N
1N
小结
一、弹力产生条件:
① 直接接触
② 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力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
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2、拉力:
绳的拉力沿着绳指向绳 收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