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5 16: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1. 知道垦殖运动,了解庄园制度的变化
2. 概括租地农场和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 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学习目标
壹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贰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中世纪后期的农村生活
中世纪前期的农村生活
观察图片,思考中世纪后期的居民生活状态与早期有何不同?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 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万人以上的城市。
——卡洛·M.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第一卷
阅读材料,概括十一世纪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①人口在大量的增长
(一)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材料二:在西欧,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几个世纪以来佃农自由状况不断改善,对土地实际占有权不断强化……人们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要求更自由的土地。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②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加,佃农对自由土地的向往
(一)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阅读材料,概括十一世纪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阅读材料,概括十一世纪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材料三: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③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了提高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阅读材料,概括十一世纪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应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材料四:12世纪,法国只有约1/2、德国只有1/3、英格兰只有1/5的土地得到耕种,其余的都是森林、沼泽和荒地。
——《全球通史》
④可用耕地较少,可开发荒地很多
开展垦殖运动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租地农场的出现
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新开发的地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垦殖运动
(3)土地归属:
(1)时间:
(2)参与者:
(4)结果:
11世纪后
有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土地的主人
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概况
庄园的衰落瓦解
农奴要离开庄园成为自由民,可通过哪些方式?
农奴
自由农民
① 用货币购买
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
方式
(3)地租形式:
(1)原因:
(2)方式:
(4)结果:
农奴离开庄园,摆脱领主的人身束缚。
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
产生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2.概况
租地农场
2.概况
领主
出售或出租
土地
富裕农民
农场主
雇佣
贫穷农民
农场主和农民是
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形成租地农场
①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②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庄。
③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租地农场有何特点?
合作
探究
 材料一: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材料二: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项目 庄园制度 租地农场
劳动力 自由农民和农奴
人身关系 依附关系强
农产品用途 自给自足经济
占有土地方式 分封
性质 封建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雇佣农业工人
自由
市场经济
转租、购买
资本主义性质
① 领主或富裕农民把土地集中;
② 出现了劳动雇佣关系;
③ 农副产品推向市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手工工场的发展
手工作坊
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手工工场的发展
手工工场
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材料: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P62页
思考:手工工场有什么特点?
特点:①商人提供生产资料 ②存在雇佣关系
③集中生产,分工协作 ④产品面向市场
材料研读
中世纪后期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地农场
1.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
2.农场主雇佣农民
3.农产品面向市场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1.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
2.工场主雇佣工人
3.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生产方式:雇佣),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工场主和劳动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工场手工业生产的优势是什么?
材料一: 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广泛存在的手工业作坊是附属于工场手工业并且受它支配的;许多小作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工场手工业的分支机构;小作坊主不过是大作坊的居间人,小作坊的劳动者是大作坊的雇佣工人……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关系:雇佣关系;
优势:便于分工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密切商业
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
合作探究
1.农村——富裕农民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3、14世纪,大多数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2.城市——市民阶层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之后的欧洲产生怎样的影响?
1.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中世纪城市逐渐造就了一个中间阶级(市民阶级)。正是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合作探究
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之后的欧洲产生怎样的影响?
2.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3.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合作探究
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世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与经营方式
新的阶级
农业:租地农场
手工业:手工工场
农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城市:城市居民(市民阶级)
课堂小结
这说明了什么?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展示了一个从农业社会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经济结构,也对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然持续不断,为我们理解和探索历史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经验。
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重视农业的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学史探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