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21 20: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1、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右图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及重大事件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 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长征、遵义会议、苏维埃
红军、瑞金短暂春天、萧条较快发展沉重打击陷入绝境土地革命(一)南昌起义:1、背景:
从国民革命的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决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2、作用:① 第一枪② 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P111-11(1)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3、右图为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的情景,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A.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三)、工农武
装割据军事保证核心根本后方保障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建立十几个根据地)
② 革命武装力量壮大:红军发展到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四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思考: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失败以后共产党何去何从?2.5:1 6:1 10:1 7:1 6:1 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三军会师会宁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河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义1935.1.(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长征的转折1、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走向成熟。 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保存精华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传播火种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城市革命创新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思考 :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2006年江苏卷)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
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13分)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①三者性质与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历史的启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
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