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5 17: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唐:
明:
清:
民国:
遣唐使
倭寇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
1、大和统一: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大和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_______。
大和
大王
奴隶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社会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6世纪前的日本
知识点二 大化改新
1、背景:①6-9世纪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改革②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________继位,年号“大化”。
2、时间:从_____开始,仿效_____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
3、主要内容:(1)政治上:建立以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______、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_____;统一赋税等。
4、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_____国家。
646年
孝德天皇
中央集权
公地
公民
封建
唐朝
天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开始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日出之处的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探究点二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一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材料二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唐朝文化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日本建筑的样式,几乎与唐朝的建筑样式相同;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知识延伸
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唐朝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实际上是把中国式的封建制度搬到了日本,使日本逐渐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建立起崭新的封建制度。
感悟提升
大化改新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1)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2)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以创新。
(3)要重视人才。
(4)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国富民强。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含义: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_________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为“_____”。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的___________。
2、幕府统治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_______获得“___________”称号,设____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__________时期。
3、幕府统治影响:(1)幕府首领____________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_______手中;
(2)武士集团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________。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______,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
征夷大将军
幕府
武士阶层
武士道
主从制
源赖朝
幕府统治
征夷大将军
国家
武士集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庄园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按照不同功劳、职位、地位等把土地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皇改变了想法,日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10世纪左右经过100多年土地私有化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庄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武士出现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庄园主开始蓄养
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武士集团形成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开始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用法始于镰仓幕府建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幕府的地位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武士道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探究点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3)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探究点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1 . 6世纪前的日本
(1)出现小国
(2)统一
2.大化改新
(1)背景
(2)开始
(3)内容
(4)影响
3.幕府统治
(3)社会结构
(1)背景
(2)开始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①庄园形成
②武士出现
③武士集团形成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B
课后练习
2.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改革开始了。“改革”指的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成立镰仓幕府 D.设立元老院
B
D
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4.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
5.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指( )
B.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A.天皇掌握了实权
C.缓和了矛盾,稳定了政局
D.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D
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不属于此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③把很多贵族地土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④国家定期把地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