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习目标
理解西欧城市的历史作用。(难点)
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重点)
2
1
3
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大学得兴起。
1
2
3
知识讲解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发展,农业剩余产品增多,商品贸易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很快,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著名城市。
根据教材P42页,思考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原因。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德国民谚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地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争取自由、自治
知识讲解
巴黎(人口超过5万)
威尼斯(人口5万)
城市特点:
伦敦(人口4万)
1.交通便利。
2.规模小,人口少。
知识讲解
法国琅城
相关史实: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争取自由手段: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一、结合P43页相关史事,以法兰西琅城为例:说明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手段有哪些。
知识讲解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城市类型
二、自治城市
一、自由城市
特许状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特许状的影响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自治城市的局限性
知识讲解
农奴逃离庄园进入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也就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防止同行恶性竞争
维护行业共同利益
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
城市中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等。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
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
知识讲解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春来秋往,辛勤工作,几十年过去了。阿布拉黑的儿子在父亲面包店的基础上努力改良工艺,经营管理,扩大生产,还雇佣了工人,成为了该城市中十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
这个时候的他属于什么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法】巴黎大学
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追溯到12世纪
【英】牛津大学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大学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知识讲解
根据P44、P45,自主思考
一、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时间?
二、13世纪时,巴黎教师行会得到谁的支持?大学
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中世纪大学的学习科目有什么?
知识讲解
①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学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了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免赋税特权②教育自主权③司法特权
不允许发表异端言论,不违反正统教义
知识讲解
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
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七艺
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讲解
课堂小结
9世纪
11世纪
庄园
出现
遍布
10世纪
陆续出现
12~13世纪
达到高潮
城市
大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宋元(960~1368)
中国
欧洲城市多是经济中心,常常作为国王的盟友出现;规模不大,城市布局凌乱,缺乏统一规划,但市民有一定自治权利。
中国城市先是政治中心,是专制王朝的一个部分,后成为商业中心;规模较大,人口众多,布局整齐,市民没有自治权。
人教版 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认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的历史教训。(难点)
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标志。(重点)
2
1
3
知道《查士丁尼民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影响。
知识讲解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建立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395年
拜占庭帝国
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入侵
476年灭亡
知识讲解
东罗马帝国延续并进入“黄金时代”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查士丁尼继位
527
565
查士丁尼去世
Q2:查士丁尼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知识讲解
《查士丁尼法典》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目的:
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拜占庭帝国——巩固
知识讲解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内容
《罗马民法大全》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知识讲解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1.上述材料体现《罗马民法大全》承认了什么制度的合理性?与之前相比有何进步性?
奴隶制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知识讲解
2.《罗马民法大全》对哪些法律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罗马民法大全》中体现了什么精神直至今日依然有其价值。
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
法治精神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四: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知识讲解
《罗马民法大全》——评价
局限性:
积极影响:
地位:
仍然承认奴隶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约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知识讲解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思考: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小 亚 细 亚
意
大
利
利
比
亚
埃
及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
亚
得
里
亚
海
爱
琴
海
黑
海
中
海
地
拜 占 庭 帝 国
奥 斯 曼 帝 国
欧
洲
亚
洲
非
洲
6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奥斯曼帝国疆域
1453年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知识讲解
在以后的时日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是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归纳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知识讲解
②国际因素:
阿拉伯入侵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对内:确立了一种军事封建制度
对外:求助西欧封建主军事援助
①国内因素:
外族的不断入侵
十字军的东征
b.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固步自封。
a.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应
对
知识讲解
1. 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对基督教、古希腊罗马、和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2. 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对东欧文化影响巨大
知识讲解
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后来土耳其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和文化教育在当时的学校和教堂相当兴盛。
世界影响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知识讲解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及数学家安提莫斯设计建造。1453年,被土耳其人改造为了清真寺。并对后世清真寺的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欧洲民法基础
兼收并蓄
开放创新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当堂练习
1.(2023·湖北宜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欧洲,拜占庭时期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其中被誉为“罗马法律高度精细的汇集”的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C
当堂练习
2.(2023·山东威海)古代罗马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成就(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⑤ D. ④⑤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