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5 17: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涵泳咀嚼,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2.根据描写的文字,体悟景物特点,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涵泳咀嚼,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2.根据描写的文字,体悟景物特点,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描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看荷塘美景,感佩弦之情。
二、初读文本,厘清文脉
任务:诵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
活动:大声地自由诵读,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参考:
可以优雅的意境(画面)、优美的语言、跌宕起伏(不平静-超然自由一不平静)的情感等方面阐述感受。
设计说明:此活动旨在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情感,为细读文本、赏析文句做好铺垫。
三、细读文本,赏析文句
任务一:赏析细腻优美的写景语句。
活动:学生自由诵读第4~5段,推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叠词,赏析修辞句,并揣摩这样写的好处。
要求:边读边勾画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叠词及修辞句,小组合作交流赏析成果。
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参考: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一句,除“亭亭”一词外,都是口语。“叶子出水很高”为“实写”,不需修饰已经达到“准确”了,但作者不满足于“摹形”,他要传荷叶之“神”,于是抓住荷叶的状态特征以裙作比,“亭亭”二字便成了点睛之笔,一位临风起舞的窈窕淑女的美姿出现了,那展开旋动的裙与硕大舒展的荷叶融合为一体,荷叶的动态美便跃然纸上,形神兼备。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被朦胧的月光笼罩着,有着奇异的光彩。“一粒粒的明珠”绘出月色下荷花的晶莹闪亮;“碧天里的星星”写出绿叶掩映下的花朵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刚出浴的美人”引人联想和想象,写出荷花纤尘不染的高洁姿态。作者从三个维度细腻描摹,使形象生动丰满,把荷花写得风情绰约。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写法,称为通感。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风中的赏花人嗅那馨香,时有时无,这种体验是真实的;听那从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时断时续,同样是真实的体验。这两个“真实”便把不同类的感官功能沟通了,传达出荷香时断时续的特点。通感这种修辞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写月光照在荷叶荷花上,“泻”字传达出月华似水而又新鲜欲滴的质感。
5.善用叠字:“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描摹的效果,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设计说明;此活动意在引领学生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同时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感受作品精彩的语言表现力(抓住景物特征,融合真实情感)及文辞之美(顺口、顺耳)。让学生直观体验朱自清“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含有惊异之感”的创作追求,提升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任务二:由“景语”察“情语”。
活动:齐读第4~5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景物特点,并结合全文分析景物描写中渗透的作者情感。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参考:
景物特点:诗情画意、素淡朦胧、宁静淡雅。
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无边荷香月色中暂时忘却了内心的忧愁(“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去欣赏大自然带给他内心的那份宁静。此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可这种喜悦又不是强烈的,同样笼罩了一层朦胧的月光,因此喜悦也是淡淡的。
设计说明:通过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让学生体悟“景语”背后的“情语”,进一步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的特点,提升散文鉴赏能力。
任务三:探寻“江南采莲”的画外音。
活动:学生齐读文章最后四段,说说其主要内容及作者的叙写意图。
学生回答。
参考:
主要内容:江南采莲旧俗及《西洲曲》诗句。
意图:作者是南方人,由眼前荷塘月色自然而然想到家乡旧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江南采莲旧俗、《西洲曲》洋溢着的自由和幸福、热闹和风流,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沉寂和无趣,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中苦苦追寻却又寻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理想世界”。
四、课堂小结
《荷塘月色》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这里有诗,有画,又有情。在那诗情画意里,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苦心。朱自清曾说,作家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含有惊异之感”。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就让我们也像先生一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有一双描绘令人“惊异”景象的妙手吧!
人生会有许多“颇不宁静”。朱自清先生在自己的“荷塘月色”里寻得了一方宁静之地,感受到生命的精神力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从自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的桃花源,诗意地栖居和生活。
五、作业
学习本文写景技法,以“秋天的落叶”为描写对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