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
表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代表:在枣宜会战中,__________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________血洒疆场。
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的汪洋大海之中。
背景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改变策略,对__________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3)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_”。
国民政府
敌后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
张自忠
左权
人民战争
召开:1945年4至6月,在________召开。
中共七大
延安
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___________。
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 ________的中国
领导机关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指导思想 确立__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新民
毛泽东思想
奋斗方向
主主义
背景: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率先发起局部反攻;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_____ _____________》声明。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
战略反攻
日本投降
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____________。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______年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____回到祖国怀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对日
无条件投降
14
台湾
寇的最后一战
(1)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_____ _____作用。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高举_______________ ____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中流
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
砥柱
线
国内: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______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________________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____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民族解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意义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反法西斯战争
国际地位
易错易混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易错字词
【史料实证——众志成城】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4分)
答: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4分)
材料二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七大应该解决的问题。(2分)
答:解决如何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2分)
【家国情怀——浴血胜利】
材料三 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
答: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4分)
学业质量达标
1.(2021·广东海珠一模)以下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
A.铁蹄践踏,生灵涂炭 B.民族危机,英勇奋战
C.走上前线,支援抗战 D.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D
2.(2023·湖南长沙一模)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涌现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右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共同作用是( )
张自忠(1891—1940) 左权(1905—1942)
C
A.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B.为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为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与下图对应的是 ( )
D
4.(2024·广东肇庆期末)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七七事件的爆发 D.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
5.(2023·湖南衡阳中考)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A
思维能力提升
6.(2022·广东中考)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 )
A.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7.(2023·广东佛山一模)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D
8.(2023·广东深圳一模)1944年3月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7万军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5%;国民党军队有几百万人,只抗击了侵华日军的35.5%。如果把全部日军和伪军合计起来,则共产党军队抗击了日、伪军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4%,国民党军队只抗击了16%。材料说明 ( )
A.国民党在抗战中作用微乎其微
B.敌后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唯一原因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C
9.(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据统计,1938年日本陆军共有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用于中国战场,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在华兵力的20%。材料表明中国战场 ( )
A.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反法西斯斗争时间长
D.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
B
10.(2023·广东中山一模)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写道:“是时候全面、完整地重新诠释这场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以及中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了。”“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其意在强调 ( )
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B.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根本保障
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
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A
11.(2023·湖北中考改编)以大历史观观之,人类每一次伟大觉醒都伴随人类社会伟大革命,人类社会每一次伟大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伟大进步。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就汇聚成为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接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14分)
材料一 A组 在上海,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编;在天津,严复等主持《国闻报》,影响较大。
B组 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C组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从材料一的A、B、C组材料中任选一组,结合所学分析,促使他们“思想觉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其所开展的活动在思想层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答:示例:A组:原因:经济原因: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级原因: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登上政治舞台,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思想原因:洋务运动推动西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促进了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经过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国,从而促进了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影响:维新思想宣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B组:原因: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长,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提高;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0世纪初,清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等。影响: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组:原因: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渐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6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许多原来有着不同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思考,通过不同的途径,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民族意识觉醒升华”指的是什么?(4分)
答:国人对列强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并爆发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国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4分)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共23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卢沟
桥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过程: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影响: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津保卫战:____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赵登禹
佟麟阁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背景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形成 部队改编(共产党)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标志(国民党)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____,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______________的局面开始形成
全民族抗战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时间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 地点 上海
主要战斗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阵地战(谢晋元)
结果 上海失陷;毙伤日军4万多人
意义 打破了日本_____个月灭亡中国的________,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屠杀
罪行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
迷梦
易错易混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易错字词
【历史解释——卢沟桥上的怒吼】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佟麟阁、赵登禹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誓言的?对于他们的做法,你有何感想?(4分)
答: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他们分别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战斗异常激烈,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2分)
感想:在国家危难时刻,英雄们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2分)
【史料实证——热血儿女的团结】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述事件给中国抗战带来的影响。(4分)
答: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4分)
学业质量达标
1.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B
2.(2023·广西中考)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建国方针
C
3.(2024·山东青岛期末)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描述的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
D.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4.(2021·广东预测)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西南联大组建的背景是 ( )
A.日本入侵东北,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B.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C.一二·九运动掀起反日爱国运动高潮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5.(2024·陕西汉中期末)2023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10个国家公祭日,我国在这一天举行国家公祭是为了纪念 ( )
A.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B.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皖南事变”死难者
A
思维提升训练
6.(2021·广东深圳二模)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通电全国,号召坚决抵抗日本侵略。8月,召开洛川会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并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说明 ( )
A.国民党开始进行全面抗战
B.共产党积极推动全面抗战
C.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实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7.(2023·重庆中考)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B
8.(2023·江苏苏州中考)右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B.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C.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D.蕴含对重庆谈判的期待
B
9.(2024·广东东莞期末)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济南邮政推出了纪念邮戳(如右图)。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
10.(2023·广东广州白云区期末)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1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指出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名称以及此时中国共产党依靠的阶级力量。(4分)
答:名称:北伐战争。(2分)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2分。答到“无产阶级”给1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6分)
答:措施:打土豪、分田地。(或土地革命,2分)(答到深入发动群众确立农民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可各得1分)原因: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争取农民对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4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请举一例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并用该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分)
答:示例1:
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分);
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示例2:
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分)
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学生、工人、农民、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民族资产阶级等爱国力量,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取得抗战的胜利。(2分)(共30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大单元导语】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力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中国的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
【大单元主线】
【大单元建构】
【大单元阶段特征】
军事:中华民族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政治: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立走向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
经济: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借口 柳条湖事件
爆发 ________年9月18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____________,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____________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___________战争的序幕
1931
伪满洲国
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抗战 局部抗战 东北各族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______ ________,抵抗日军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发展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
抗日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
义勇军
一二·九运动
背景——华北危机: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性质:爱国救亡运动。
经过: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发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背景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易错易混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但还没有正式形成
易错字词
【家国情怀——国之怒】
材料一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严峻的形势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的学生运动?(4分)
答: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4分)
【史料实证——国之幸】
材料二 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分)
答: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等力图讨伐张、杨,想乘机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他的统治地位。如果发生内战,日本将乘机扩大侵略中国的战争,不利于抗日,不利于人民,不利于革命。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4分)
学业质量达标
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2.(2024·陕西期末)“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 ( )
A.九一八事变 B.伪满洲国建立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
A
3.1936 年,一批爱国将领提出了八项主张(见下表)。由此判断,当时中国发生了 ( )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机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D
序号 八项主张的内容
① ……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② 停止一切内战
…… ……
⑧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4.(2020·广东深圳模拟)西安事变发生前夕,一位记者在西安拍下了学生游行请愿时打的标语,其中正确的是 ( )
A.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5.(2023·江苏宿迁中考)“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亡
D
思维提升训练
6.在抵抗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无数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起一座座英雄的丰碑。下列属于近代抗日民族英雄的是 ( )
①邓世昌 ②谢晋元 ③林则徐 ④杨靖宇 ⑤戚继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B
7.(2023·山东青岛二模)下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反映的相关史事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8.(2022·江西南昌模拟)“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D.七七事变的爆发
A
9.(2020·云南二模)郑开文,字炳然,通海县秀山镇东村郑家营人,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陆军中将,是朱德、叶剑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就读时的老师。现通海东麓中学的教学大楼叫“开文楼”就是为纪念他。查阅云南近现代史可知,郑开文为“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民主、共和”作为一个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A
10.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D
11.(2024·广东模拟改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主要包括: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个宣言的背景。(2分)
答:背景:日本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分)
材料二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25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认为当时的主要敌人是谁。将他们视为主要敌人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主要敌人:日本与蒋介石。(2分)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蒋介石不抵抗,镇压中国共产党。(4分)
材料三 (一)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二)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者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4月1日)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抗日反蒋”的口号是不适当的。(4分)
答:原因:日本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者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4分)
(4)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答:主要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制定。(2分)(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敌后战场的抗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错误观点。
发表: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____》。
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平型关大捷
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将日军1 000多人全部歼灭。
意义: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_________________,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毛泽东
持久战》
第一个重大胜利
亡国论
速胜论
论持久战
抗日持久战
《论
敌后战场的抗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
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中心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战术 根据地展开__________战争,进行反“扫荡”
延安
人民游击
发展
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______ _____,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__________、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________运动。
作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精兵
减租减息
大生产
地位:敌后战场与___________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正面战场
简政
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大战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概况:________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__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目标:破袭日军__________,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________________的信心。
1940
彭德怀
交通线
争取抗战胜利
易错易混 1.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易错字词
【史料实证——析战争形势】
材料一 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所以,在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对当时的抗战有什么认识。抗战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答:认识: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抗战存在失败的危险。(1分)关键: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1分)措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抗击日本侵略者。(2分)
【历史解释——观敌后战场】
材料二
答:①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②参战人员多,战线长,作战次数多,规模大;③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百团大战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分)
材料三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 800多次 2.5万 1 970多千米 近3 000个
学业质量达标
1.(2020·江苏苏州期末)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目录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 )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_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A.第21课 全民族抗战
B.第21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
C.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D.第21课 第二次国共合作
C
2.(2023·天津中考)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A
3.(2023·江苏南京二模)“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与以上论述相关的是 (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持久战》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
4.(2023·青海西宁中考)“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D
5.(2023·广东中考)下面为菲律宾华侨妇女分会捐款慰劳八路军的信件。这反映了 ( )
D
朱德将军勋鉴:
公率三军,捍卫北疆,捷报频传,侨众欣跃,本月6日特汇中行国币一万元,托为购制雨具,运交将军分发第八路军将士应用,谨此奉闻,并祝胜利。
菲岛分会主席李颜受敕谨启
1938年3月10日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D.敌后战场影响力扩大
思维提升训练
6.(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D
7.(2024·广东东莞期末)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B.华北危机引发了一二·九运动促进抗日高潮
C.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平型关大捷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战
D
8.(2023·安徽一模)1939年1月,毛泽东专门为《论持久战》英译本写了序言,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由此可见 ( )
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主要依靠国际外援
D.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A
9.(2023·辽宁抚顺期末)“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创作的。作者歌颂的是 ( )
A.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 B.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
C.敌后根据地的抗日军民 D.解放战争的人民解放军
C
10.(2023·浙江温州中考)“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当选共产党员超过三分之一。为落实“三三制”,一名党员主动退出,递补了一位党外人士。这一原则 ( )
A.团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
B.降低了中国共产党崇高声望
C.激化了根据地政府的内部矛盾
D.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
A
11.(2023·山东潍坊中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部分爱国青年的主要活动
姓名 年龄 城市 主要活动
邓中夏 25 北京 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等行动
王尽美 21 济南 带领山东学生联合会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励新学会,主编《励新》刊物
毛泽东 26 长沙 改组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
周恩来 21 天津 创办《天津学生联合公报》,成立觉悟社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的主要表现。(6分)
表现:领导并参与五四运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新思想。(6分)
材料二 诗人何其芳描述:“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延安成为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它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千千万万追求进步的爱国青年前来寻找光明。
——摘编自《为什么数万青年奔赴延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原因。(6分)
原因:延安成为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能够指引爱国青年寻找光明。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6分)(共23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背景:日军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南北夹击徐州。
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万余人。
地位: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意义: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
正面战场
武汉会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间 1938年6—10月 地点 武汉
战况 (1)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消耗敌人 (2)在江西__________,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击毙日军3 000余人 (3)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中,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影响 日本企图________________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________________
万家岭
迅速灭亡中国
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发动两次长沙会战遭到失败。
经过:______年12月,日军对______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重兵防御,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_______、积极________。
经过:________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_______ ______,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结果: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1941
抗日
反共
长沙
1944
豫湘桂
战役
易错易混 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武汉会战前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易错字词
【历史解释——究原因】
材料一 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是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中国军队协同作战;前线指挥正确;运用恰当的战略战术等。(4分)
【史料实证——析战役】
材料二 ……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同时,攻下汉口,对新政府来说,可以创造这样的可能性:把汉口以下的长江下游流域归入统治圈内。
——日本昭和研究会《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2)据材料二分析,日军侵占武汉的战略意图是什么?(4分)
答:日军攻陷武汉,将摧毁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军事、政治中枢。同时,切断国共统治区之间的联系,也会使日军扶持的新政府扩大统治范围。(4分)
【家国情怀——谈认识】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
答: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4分)
学业质量达标
1.(2024·黑龙江期末)1938年春天,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 )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C
2.(2021·湖北荆门中考)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发动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3.(2023·辽宁锦州中考)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某场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了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此会战是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B
D
4.(2022·湖北恩施中考)“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C
5.(2023·山东临沂中考)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B
思维提升训练
6.(2023·广东茂名期末)下表为不同史籍对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个结论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台儿庄战役 ( )
记述 出处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在战役中……中国军民奋起还击,先后击退了日军8次大规模的进攻,虽然处在劣势地位……甚至在手执大刀、手榴弹的情况下,也能创造战机与强大的日军作战,并能打败优势的日本侵略者。” 《历史不能忘记》
A.中国军民作战英勇 B.这是抗战的第一场战役
C.中国抗战取得了新突破 D.这是抗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C
7.(2022·山东潍坊中考)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A
8.(2021·广西贵港三模)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历时几个月之久,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B
9.(2023·安徽三模)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以下内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英雄武汉绽放的华彩乐章的是 ( )
A.汉阳铁厂、武昌起义、武汉保卫战
B.武昌起义、八七会议、武汉长江大桥
C.北伐武昌城、八七会议、武汉保卫战
D.八七会议、武汉保卫战、武汉长江大桥
C
10.(2021·江苏无锡中考)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在这里 (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C.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C
11.(2024·福建龙岩期末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1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注:1912年1月28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
图2 《五四运动》(绘画)
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聚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以上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图3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图4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注: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图片序号:图1、图4。
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论述: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940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近代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