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确定主题】
课文系统:
(一)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阅读与鉴赏: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3.表达与交流: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梳理与探究:
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由三项活动探究任务和一项口语交际构成。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录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六篇文章作为典范的新闻作品,又不尽相同。一是体裁不同。《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新闻中的消息,其中前者较为简短,既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又蕴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后者重点侧重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完整。《“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选择新闻横断面进行描写,语言生动,使人有现场感。《一着惊海天》是篇通讯,事件叙述完整生动,体现了通讯的一般特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篇新闻评论,突出了评论事件的价值及时效性,以及文章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二是三类新闻作品在结构、篇幅、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单元选录的新闻作品涵盖军事、体育等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预习系统: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识字造句,积累拓展。借助单元提示、旁批、技巧点拨等了解新闻知识,学习阅读新闻和写作的的基本方法。
练习系统:
重点字词句的积累,并能做相关语言运用和迁移。拓展性作业拓展生活实际,借助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贴近时代脉搏,关心国内外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度探究,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单元的语文策略:
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侧重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经历文本的形成过程,发挥创造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有机的知识结构,获取更多的直接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
【学习目标】
1. 帮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能力。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过论,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
【核心任务】
任务一:新闻阅读
任务二:新闻采访
任务三:新闻写作
【任务分析】
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是新闻阅读,也是基础任务。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五课。它们都是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评论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意丰,鲜明体现出作者的态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本,平实而严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它将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三个画面,一一描写,语言生动,笔触细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报道我国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着舰,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分显示了通讯的特长。《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日发表评论,引述大量新闻事实,阐述“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道理充足。
任务二是新闻采访。教材对这一任务有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采访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提示。
任务三是新闻写作。分为必做、选做和拓展三方面。
综合性学习以“讲述”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主要介绍了讲述值得注意的三个点。三项任务组成一个体系,阅读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新闻的体裁、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新闻写作提供条件和抓手,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内容,新闻写作则是将前两项任务结合起来。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孝亲敬老,从我做起”,通过本次综合性活动,进一步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活动中深入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八年级学生的基础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基础还不够扎实。学生的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对记叙文的阅读、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握还不够,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学生刚刚接触新闻体裁,对于新闻体裁的结构部分把握不好,对于战争的背景了解还不太清楚,教师要在这两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多读”、“多看”、“多练”仍然很适合八年级的学生,为以后语文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规划】
第一课段:6课时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新闻”。
(1)出示八种中外新闻学界对新闻的定义,请学生结合自己剪选的新闻谈一谈个人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①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莫特)
②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中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
③对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原则下所做的最新报道,皆为新闻。(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D·麦道高)
④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此等报道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重要性,或兼而有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查莱)
⑤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德国柏林大学教授道比法特)
⑥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评,是用最短的时距有规律地、连续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东西。(日本新闻学者小野秀雄)。
⑦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甘惜分)
⑧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著名报人查尔斯·丹纳)
(2)小组内交换、传阅组员剪选的新闻,然后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①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新闻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③新闻的价值是什么?
④新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出示任务一术语表,从新闻、新闻题材、新闻要素、新闻价值、新闻事实、新闻背景等方面了解新闻
第二课时:
1.阅读《消息二则》,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2.通过填写表格,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通过拓展阅读,掌握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拓展阅读)
新华社北京 3 月 4 日电 教育部 4 日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以及娱乐游戏等。同时,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的工作机制。
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
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结合课本《消息二则》所学,探讨本则消息标题的特点。
第三课时:
1.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根据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根据思维导图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 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 5 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这则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从消息语言特点方面,赏析文中划线词语“发现”“发明”的效果。
(3)熟读这则消息,说说其语言特点?
第四课时:
1.阅读《“飞天”凌空》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通过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通过思考探究“(1)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是抓住哪一个瞬间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的?(2)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一例分析。(3)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对此做分析。”相关问题,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第五课时:
1.阅读《一着惊海天》,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通过补充性材料阅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通过比较阅读,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比较阅读)
2022 年 4 月 16 日 9 时 56 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 3 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
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神舟凯旋之时,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第 6 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些天来,神舟十三号进入到返回准备阶段,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
来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摄像机传回的一组画面显示,他们逐一整理舱内的设备器材,分门别类归置各类物品,对舱内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收拾各自卧室的小挂件……回家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4 月 15 日晚,3 名航天员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恋恋不舍地回到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舱。
16 日 0 时 44 分,神舟正式告别天和,踏上回家之路。离别之前,他们把天和核心舱设置成无人飞行模式,这是为了保证稳定在轨运行。绕地球飞行 5 圈后,
9 时 6 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神舟十三号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9 时 30 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神舟飞船化作一颗流星再入大气层。此时此刻,位于戈壁沙漠的东风着陆场早已准备就绪,等候亲人九天归来。为了实现“舱落机临”的目标,连日来,直升机分队、固定翼飞机分队、地面分队等 3 支专业搜救力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进行了多次演练。
此时此刻,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资料,着陆场区域无大风、沙暴、雷电等天气,气象条件满足返回要求。
此时此刻,神舟飞船正在穿越归途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黑障区。返回舱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像是一团火球。
随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红白相间的主降落伞迅速打开,牵引着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的上空缓缓垂落。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9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预定区域着陆,落点近乎完美。
时隔 183 天后,太空“出差”的 3 名航天员平安回家。打开舱门,面带微笑,开舱手苏黎明热情地对他们说:“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欢迎回家,同样也是亿万国人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请简要概括这篇通讯报道的事件。比较课内文本,思考并讨论一篇通讯报道,具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第六课时:
1.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2.以小组合作方式,思考并探究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3.通过比较阅读,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请你针对以下新闻节选发表自己关于历史见解的看法,写一段新闻评论,不少于 50 字。
【新闻节选】
岁末寒冬,祭我殇胞。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古都南京警报长鸣、举城同悼,以国之名、寄托哀思。有人说,“今天每一条关于南京的热搜,我都不敢打开",不敢打开的背后,是痛不忍睹,却铭心刻骨。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84年过去了,时间在流逝,但我们从未忘记。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这段历史。尽管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屈辱和伤痛,尽管这道巨大的伤痕永远无法愈合,尽管每次回望、翻阅和触摸,都令人倍感痛楚,但我们不敢稍忘,不能稍忘。我们不忘,这些死难的同胞便还“活着”;我们不忘,民族记忆才能代代相传;我们不忘,苦难的历史才能照亮辉煌的未来。
《铭记,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节选新华日报)
【新闻评论知识链接】
新闻评论常见的形式有:以中央和上级指示为内容写评论;配合中心任务和重大决策写的指导性评论;针对一种错误倾向、错误思想或者是模糊观点来写的评论;为突出新闻、通讯的思想性为其配发的评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评论;有关节日、纪念日以及重大活动的新闻评论。
第二课段:2课时
第七课时:
1.根据范例,要让学生明确新闻采访包括哪些发现、搜集新闻事实的方式、理解采访的意义和价值,区分新闻采访与现场访谈。并根据一些真实的访谈案例,总结得失。
预设: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适于传播的新闻事实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它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的方式一般包括现场访谈、观察、调查、材料收集、笔录、摄影、摄像、录音等。采访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采访的多种方式,可以使新闻事实形成不同的层次。
采访的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现场问答和后期整理。采访前要确定采访主题,选择、联系采访对象,搜集相关材料,拟出采访提纲。现场采访要守时赴约,仪表大方;彬彬有礼,机智倾听;有效提问,讲究技巧;过程流畅,轻松自由;做好记录,重视笔录。后期整理要去粗存精,在与采访对象共同确认后确定成果,然后发表。
第八课时:
我校初二年级准备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活动,以“校园双减”为报道题材,请你参加。
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报道的题材要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最好与你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交流学校的学习生活的变化,近期发生的重大教学改革等制定采访方案。明确组内分工各有侧重,如了解事件的总体情况,采访事件经历者,搜集相关资料,拍摄新闻照片等。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
请你为本次采访活动设计三个采访问题。
(1)
(2)
(3)
活动二:选定采访方式
请你为本次采访活动设计一种采访方式,并说说这种方式的好处。 活动三:交流采访体验
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采访活动的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写一写。
第三课段:2课时
第九课时:
根据采访资料,整理资料,完成小组写作任务,一人写消息,一人写新闻特写,一人写新闻评论,一人准备讲述采访趣闻
第十课时:
1.阅读口语交际内容,勾画重点,做阅读交流,指定口语交际评分细则。
2.日前,市教育局下发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要求全市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活动。学校举办了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会课上发表获奖感言。要求语句通顺,至少引用一句经典爱国诗,不超过 100 字(标点符号不占字数)。
3.交流采访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