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学习目标
1、疏通诗歌文意,把握诗歌内容(重点)
2、赏析诗歌中的重点语句(难点)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背景介绍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很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面貌,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其人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学文化常识】
2、歌行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多层茅草。
挂着,挂住。罥,挂结。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译文:八月秋高气爽风怒号,卷走我屋上的多层茅草。茅草飞渡浣花溪洒向临江的郊野,飞得高的在高树梢上挂着,飞得低的沉到池塘水中。
【古诗词曲鉴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
风
破
屋
秋风:
茅屋:
“我”:
肆虐
怒号、卷—正面描写
飞、洒、挂罥、飘转
——侧面描写
弱不禁风
痛惜
诗歌赏析
【赏析】以描述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
炼字、修辞:“怒”写出了秋风之狂,“风怒号”,以拟人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动词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的“怒”字。
问题引领
“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的特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南边村庄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由于唇焦口干已喝止不住,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喝止不住。
狠心。
如此,这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
童
盗
茅
秋风:
茅屋:
“我”:
助童盗茅
茅草被盗
痛心
人民疾苦
【赏析】【赏析】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阴沉迷蒙的样子。
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破
屋
漏
雨
秋风:
茅屋:
“我”:
风雨交加
破屋漏雨
痛苦
冷似铁、无干处、未断绝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像墨一样黑,秋天傍晚阴沉迷蒙,天也渐渐黑下来。被子已用多年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方,如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却仍旧下个不停。我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
【赏析】表达方式:运用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凄苦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诗人写秋雨屋漏,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画面。
3.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景物描写的作用。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运用比喻,将被子比做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被子的寒冷和坚硬,写出诗人困苦凄凉的生活。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写出诗人凄苦的生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译文: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高耸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愿得广厦
破屋漏雨
推己及人
痛忧
博大胸襟
崇高理想
【赏析】诗人直抒胸臆,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他人,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1.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细节探究
秋风破屋 —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
画面
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抒忧国忧民之情
3.这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请赏析这个句子。
4.“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直抒胸臆,表达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 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现在这三句话常被用来抒发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心怀天下的情怀。
老无力。叹息的内容:①自己的苦②周围人的苦③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5.作者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为什么这首诗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八月秋高······沉塘坳”用一系列动词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秋风肆虐,对茅屋的破坏,为下文写自己悲惨的生活、抒发情感作铺垫。
7. “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反映安史之乱这一背景下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抒发诗人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表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主旨】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表达了其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宽广的胸怀。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大风来袭时,茅草高低飘落的情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考名句理解】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解析】A项表现了诗人饱览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B项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C项体现了全体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D项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的报国之志。B项与“爱国忧民’无关,故选B项。
(7)(新考法)古诗词中很多作品都抒发了诗(词)人爱国忧民的情感,请选出没有体现这种情感的一项(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知识过关检测 课后练,提能力
1.(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诗中有不少对恶劣天气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示例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
示例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围绕诗句具体分析,意思对即可。共2分)
2.(情境化)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2分)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诗句 景别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近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的雨声 生活贫穷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远景推近景 屋顶的雨漏下来,密密麻麻地打在床头,在地上形成一滩滩积水 雨打在床头的声音 (2)__________
床上的被子薄而僵硬,被里蹬破,漏出发黑的棉絮
悲情愁苦
3.结合“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谈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济世情怀。(2分)
【答案】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独住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诗句分析,1分;表达的济世情怀,1分。共2分)
4.(比较阅读·同意象)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自己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每点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