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酒泉市第三中学 尤立会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篇章 了解历史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和问题,
并在课本上标注所填内容 2、 年 月 日, 、 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 ,东到 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 ,
宣告了延续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2.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4.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 ?? )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 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D.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1、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是指(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5、解放战争期间,为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有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要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第二篇章 理解历史
兵力军队后方士气兵力 人民 解放军280 万365 万优于 敌军不足大为改善略占 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形势装备主动被动机动总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理解历史辽沈战役示意图锦州营口黑山大虎山长春沈阳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攻打锦州?双堆集碾庄陈官庄徐州淮海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张家口北平新保安天津塘
沽平津战役示意图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歼敌47万歼灭和改编52万歼敌55.5万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四万余人,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小结巩固谁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关键词小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战 略 大 决 战国民党政权崩溃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 1945、8全面内战爆发 1946、6粉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反攻 1947、6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
1948、9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1949、4乘胜追击
解放全中国小结巩固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提示:从力量对比 、军队士气、
战争指挥、政权性质、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历史发展趋势 等方面考虑)第三篇章 感悟历史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基础知识5、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原因
①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士气和战斗力占优势
②中共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
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
④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4、在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次战役的解放军是
A.东北解放军 B.中原解放军
C.华东解放军 D.华北解放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历史天地请回答:
(1)这是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首七律诗。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2)“百万雄狮过大江”中的“大江”指 ,这条
战线长达 千米,战线东起 ,西至 。
(3)材料中的“天翻地覆”具体指什么?
(4)“宜将剩勇追穷寇”表明了这次战役胜利后,
人民解放军将继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课下探究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四)国共合作的再次破裂(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分则两伤 合则两利 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
通过国共关系的演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