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
2.整体感知作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3.理解本文运用的铺陈、类比、反语等写作特点,体会其效果。
4.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
学习目标
近日,“重建圆明园”的声音,在网上又热起来了。
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
国家文物局给出这样的回复:
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此,你怎么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交代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点明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
指出写信的目的——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题解
字词积累
给( )予 琉璃( ) 珐琅( )眼花缭( )乱 惊骇( )
晨曦( ) 瞥见( )
赃物( ) 箱箧( )
zānɡ
jǐ
liú lí
fà lánɡ
xī
piē
qiè
hài
liáo
针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作为一位法国作家,雨果的态度如何?
赞美 谴责
在这封回信中,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焚掠圆明园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进行了谴责,对遭受劫难的中国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这封回信中,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焚掠圆明园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运用夸张和想象,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运用比喻和反语,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前者是展示美好,后者是展示美好被毁灭,前后对比,以此控诉罪行。
品圆明园之美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中国清代皇家园林。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罗列国内外诸多名胜。圆明园在继承北方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广泛地汲取江南园林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万园之园”。乾隆皇帝称赞它“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
品圆明园之美
品圆明园之美
品圆明园之美
品圆明园之美
品圆明园之美
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 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其二, 再现中国诗歌、绘画与神话中的意境。
——金铁木《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
武陵春色
蓬岛瑶台
品圆明园之美
品圆明园之美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品圆明园之美
雨果没有到过圆明园,那么,他是如何证明圆明园是个“奇迹”的呢,请同果合作找出相关语句朗读品析。
方法:找出语句——读出赞美——精炼品析
品圆明园之美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品圆明园之美
天与人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白描是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铺陈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
品圆明园之美
类比:通过将圆明园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等著名建筑相提并论,突显了圆明园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极高价值,也更加凸显出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这一行为的罪恶和不可饶恕。
品圆明园之美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圆明园之美;如夸张、设问,加之作者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这个奇迹消失了!咸丰十年(1860),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纵火焚烧了这座旷世名园,使得圆明园只留下断壁残垣,衰草荒烟。
品谴责之美
小组合作:雨果是如何将谴责之意表达出来的
方法: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整理发言
(先朗读再分析)
品谴责之美
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第5、6段突出运用了反语,找一找它们在哪里,说一说有何作用?
品谴责之美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这三句运用反语,极力讽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品谴责之美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这句话描画出了两个强盗肆意掠夺、得意忘形的丑态,讽刺力强。
品谴责之美
“文明”和“野蛮”运用反语,批判和讽刺了侵略者恬不知耻、颠倒黑白、厚颜无耻的丑态,表现出作者的凛然正气和博大胸怀。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品谴责之美
“两个强盗”的比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是抽象的,用“两个强盗”来比喻英法政府,则其形象具体化、贬义化,自然衍生出“洗劫”、“分赃”等行径。这说明,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就是侵略和掠夺,突出了作者对英法侵略者罪行的批判和强烈愤慨。
品谴责之美
品结构之妙
这封书信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赞赏圆明园部分可不可以去掉
品结构之妙
《雨果文集》的翻译者程增厚先生多次前往法国考察, 发现并无巴特勒上尉其人, 世界著名文学大师雨果却给巴特勒上尉回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悟情怀之广
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作家。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静观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悟情怀之广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
悟情怀之广
雨果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以人类的良知,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以人道主义立场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他批判了英法联军所犯下的罪恶行径,强调侵略者的政府不能代表人民,英法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雨果的这种立场和态度,彰显了他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以及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者的高尚精神。
悟情怀之广
近日,“重建圆明园”的声音,在网上又热起来了。
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
国家文物局给出这样的回复:
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雨果会是什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