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课前导入
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学生与教官的合影(摄于1871年)
在这张合影中,有四位学生——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邓世昌,参与了一场影响中、日两国国运的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日本的大陆政策
日本
朝鲜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征服朝鲜
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
蓄谋已久
1.背景
明治维新前与后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东学党起义
1894年(农历甲午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导火索
(1)根本原因: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企图称霸世界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战争爆发的原因
1894年(农历甲午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夺取制海权
战争爆发的标志
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旅顺大屠杀
(1)丰岛海战(1894年7月)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
(三)战争的过程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1894年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
致远舰直冲敌舰
民族英雄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结果: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三)战争的过程
(4)辽东半岛战役(1894年10月-1895年3月)
过程:
徐邦道战败,日军在旅顺屠城,屠杀两万多中国人,史称“旅顺大屠杀”。
(三)战争的过程
旅顺大屠杀
日军在旅顺屠城四天三夜,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仅有掩埋尸体的36人幸免于死。旅顺城积尸如山,惨不忍睹。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体现了日军在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残暴罪行!
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
爱国将领:丁汝昌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影响: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结果
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丁汝昌
(三)战争的过程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思考
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日本国力增强,积极扩军备战
(四)失败原因
材料一: 1874年,明治天皇开始裁减内官开支……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林怀秋等 著《明治天皇》
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
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四)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日本国力增强,蓄谋已久。
(2)主观原因:清政府封建落后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3)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落后。
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
(2)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新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这首诗作于1896年,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内容 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最大)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进一步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增强了日本的实力
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列强的侵略势力: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内地
(一)《马关条约》的内容:
口诀:马割、赔、开、厂
(一)《马关条约》的内容: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这一条款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国外销售商品。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在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二)影响
(1)《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纽约时报》评论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背景:
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
法国
德国
还
辽
赎辽3000万两白银
清政府
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
干涉
熊代表俄国
太阳代表日本
香肠代表德国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蛤蟆代表法国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二)“门户开放”政策
(1)时间:
(2)目的:
(3)内容:
1899
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4)实质: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寄语: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日本企图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左宝贵
黄海海战 邓世昌
辽东半岛战役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1.120年后的甲午年,被中国人称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正带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复兴之路。回首120年前的甲午战争,“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练习
C
C
3.关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的叙述中,最准确的表述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打开中国西南的门户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目的是( )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
C
C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