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10:0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爱在西元前 歌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 神殿 征战 弓箭 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汉谟拉比法典
距今3700多年
苏美女神
底格里思河
古巴比伦王国
楔形文字
泥板上
美索不达米亚
黑色玄武岩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种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个王国:古巴比伦王国
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三大文明成果:楔形文字(文字)、阴历(历法)、60进制(数学)
目录
CONTENTS
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和地图及时间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2.通过史实了解汉谟拉比的作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雕塑的观察和内容的解读,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3.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立法产生的影响。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发展如何?
农业生产发达
读图:“两河之间的地方指的是那两条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和埃及尼罗河一样,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这两条河,不但从南到北数千英里有舟楫之利,而且在其南端每年也有河水泛滥,形成沃土以利农耕。不过,这两条河的泛滥,不在夏天而在春天。
——(美)杜兰特著:《东方的遗产》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给河流两岸带去了什么?
便利了水路运输 → 形成沃土 → 促进农业发展 → 孕育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
土地肥沃、环境优美、降水充足、适宜生存。《圣经》将两河流域描述为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C 1894—BC 1595
古巴比伦王国
BC 16世纪初
古巴比伦王国被北方侵入的赫梯人所灭
产生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BC 3500
BC 2400
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国王萨尔贡,建立阿卡德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制作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时间轴。
古代两河域延3000年的文明也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用硬笔在软泥板上压刻,形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笔划,好象是楔子或钉子,所以称为楔形字或钉头字。它属于象形文字之一。
书写材料
笔: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
纸:未干的软泥版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太阴历
苏美尔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星期日 日曜日
星期一 月曜日
星期二 火曜日
星期三 水曜日
星期四 木曜日
星期五 金曜日
星期六 土曜日
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星象盘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数学:60进制
大约在公元前1800—前1600年间,巴比伦人已使用较系统的以60为基数的数系(包括60进制小数)。
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到了60进制?
时间、角度、地理坐标。
楔形文字、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和60进位制度,是古代两河流域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的统一
(1)建立: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统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对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在一连串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使巴比伦第一王朝达到全盛。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自称是“月神辛的后裔”,自比作“宇宙四方之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约前1792—前1750在位)
汉谟拉比雕像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和人物扫描,归纳古巴比伦王国的基本史实。
古巴比伦王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法律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加强法制建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月神的后裔, 是“众神之王”(神权与王权统一)。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被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材料二: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汉谟拉比是如何管辖他的国家的?
《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
太阳神
“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通过雕像和材料你了解到什么呢?
《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一七条 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权,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其自由。
第一六九条 倘子对父犯有足以剥夺其继承权之重大罪过,则法官应宽恕子之初犯,倘子再犯重大罪过,则父得剥夺其继承权。
——《汉漠拉比王法典》,摘编自外国法制史编写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法典的内容、特点并对法典进行客观评价。
1.内容: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特点
2.特点
结构完整
内容涉及面广
第25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刑。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199条 倘自由民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第282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同态复仇
等级严格
保护奴隶主利益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保护私有财产
3.目的:
前言,正文,结语
《汉谟拉比法典》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地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法律精华。对犹太法典、波斯等国的成文法典,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立法都产生影响。
——张宏生《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
(1)地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2)意义: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想一想,《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体现的精神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到什么认识?
现代的法律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而《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其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认识: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知识归纳
目的
宣扬思想
主要内容
实质
地位
等级严格: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商品经济活跃:对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作出规定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君权神授
保护私有制和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课堂总结
发源地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强盛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时期
文明代表
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
(君主专制)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维护奴隶主
等级、奴隶、经济
第一部
人类文化遗产
读材料,想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以牙抵牙,以眼还眼”。
(1)奴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2)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课后活动
(1)被压迫,无自由.
(2)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当堂巩固
1.汉漠拉比统治时期的古巴比伦,一些年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被载入史册。这个时期的古巴比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得益于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农业发展的需要
C.《汉谋拉比法典》的制定
D.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当堂巩固
2.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搜集了下面的广告词,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则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万里长城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看汉漠拉比石柱,欣赏古巴比伦遗址
C.在黄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两河流域文明的风采
D.参观埃及历史博物馆,了解甲骨文,感叹大河流域的魅力
B
当堂巩固
3.(教材素材改编)《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这表明,在当时
A.主人可以随意处置奴隶
B.奴隶是主人的私有财产
C.男主人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D.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B
当堂巩固
4.(2022·重庆中考改编)《汉谟拉比法典》涉及诉讼、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A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1)材料一的条文出自右图石柱,该石柱上记载了哪一部法典?根据材料分析,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2分)
(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在世界史上具有什么地位?(2分)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人类建立政府主要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哪些权利?(1分)
《汉谟拉比法典》;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汉谟拉比;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材料三 1979年我国颁布了一部法律,1997年又对它作了较大的修订。该法律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新法律对经济领域中的犯罪、黑社会和恐怖活动的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打击力度。这就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材料三法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什么作用?(1分)
(5)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人类法制建设的一个什么趋势?(1分)
作用: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或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国王权力受到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