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近代化】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概念解释:
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
洋务
洋务派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9世纪60—90年代
壹
内忧外患,变局迫来
——洋务运动的兴起
结合下面两张图片,概括洋务运动面临的“变局”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内忧、外患
读图学史
恭亲王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时间: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90年代中期
主张: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
“自强” “求富”
一场统治阶级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中体西用”
贰
救亡图存,顺时而变
——洋务运动的内容
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急……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据材料,概括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远落后于西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自强”
分析材料,军事工业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来改善困境?
缺 人 才
赔 钱
培养人才
创办民用企业
整理归纳
领域 代表 变化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近代军事工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近代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近代教育
组建新式洋枪队;西式兵操练兵;组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创办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四书五经 近代科学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火铳、风帆动力
洋枪、蒸汽动力
军事近代化
工业近代化
交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叁
中体西用,其成果何?
——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材料三: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四:洋务运动在近代工业发展、近代教育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洋务运动缓缓地拉开了中国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近代化的帷幕。”——蒋洁《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合作探究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
(1)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展学
材料:“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失败!
材料一: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汪康年《论政界不宜自营实业》
材料二:(唐胥铁路)“行车未久,都中言官复连奏弹勤,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谕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大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
——黄一琨《唐胥铁路之铁路与皇陵》
材料三: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五: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郑观应《盛世危言》
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清朝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外国势力的打压
洋务派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
合作探究2 依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展学
分析图片,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封建制度
小农经济
西方先进技术
经济
近代化
教育
近代化
交通
近代化
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肆
边疆危机,其出路何?
19世纪60年代:
1.美、日侵略台湾
19世纪7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此后,美国转而支持、联合日本侵略台湾。
1874 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 50 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2、收复新疆
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19世纪70年代,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海防”论
“塞防”论
新疆不复,于肢体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直隶总督李鸿章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陕甘总督左宗棠
第一阶段:战争(1875年—1878年)
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入疆,收复乌鲁木齐、挺进南疆——阿古柏兵败身亡——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收复新疆过程
曾国荃与俄国谈判——签订条约,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俄国仍割占中国 1 万多平方千米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第二阶段:谈判(1878年-1882年)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意义:
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
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3.中法战争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驻扎中越边境的刘永福受越南邀请,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多次取得胜利。清政府后来也派兵入越抗法。
背景
第一阶段:陆、海战(1883年—1884年)
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法国军舰突袭马尾,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
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刘铭传击退法军
过程
法军直逼镇南关——冯子材率军出战,取得镇南关大捷,收复越南谅山等地
第二阶段:陆战(1885年初)
冯子材
(1818—1903)
1885年6月,清政府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中法新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等。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
意义: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1885年,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为台湾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内忧外患
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19世纪60—90年代
“自强”“求富”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新式教育,建立新式海陆军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影响
洋务运动
背景
代表人物
时间
口号
措施
结果
边疆危机
美、日侵略台湾
收复新疆
李鸿章、左宗棠:海防塞防之争
中法战争
知识小结:
√
√
√
固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