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学习技术、制度,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目标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领导阶级 清政府的官僚地主领导 中下级武士和资产阶级化的新型地主,商人领导
结果 失败,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强盛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
对比: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日本同中国一样受到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强盛。
日本明治维新后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试图通过掠夺中国资源和转移人民视线来缓解国内矛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程标准: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表现,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影响,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左宝贵、左宗棠、丁汝昌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问题思考:
观察地图,你认为日本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境?
日本
北海道
四国
本州
九
州
本国市场狭小,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阅读材料,日本意欲何为?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明治天皇《御笔信》
日本
台湾
朝鲜
中国
亚洲
世界
大陆政策
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占领了朝鲜五分之三的国土,朝鲜李氏政权急忙向宗主国大清求救。而虎视眈眈的日本趁机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东学党起义是朝鲜半岛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阅读课本P24-26,根据所给地名,结合地图找出在有关地点涉及的战役以及在战役中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自主学习:
丰岛
平壤
黄海
辽东半岛
威海卫
平壤战役:
时间 1894年9月
爱国将领 左宝贵
结果 平壤陷落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当部
1894年9月,日军对平壤发起猛攻。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黄海海战:
时间 1894年9月
交战双方 北洋舰队 VS 联合舰队
地点 黄海海面
爱国将领 邓世昌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清舰中弹 日舰中弹数
定远 159 松岛 13
镇远 220 严岛 8
来远 225 桥立 11
靖远 110 吉野 8
平远 24 浪速 9
济远 15 高千穗 5
广丙 1 秋津洲 4
致远 沉 千代田 3
扬威 沉 比睿 23
超勇 沉 扶桑 8
广甲 沉 赤城 30
经远 沉 西京丸 12
总计754 总计134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调赴北洋舰队,任致远舰管带。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辽东半岛战役:
时间 1894年10月
过程 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爱国将领 徐邦道
结果 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日军在旅顺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徐邦道,四川涪州人,清末名将。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和甲午战争,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材料1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材料2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威海卫战役:
时间 1895年初
地点 山东威海卫
爱国将领 丁汝昌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威海卫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和清军中贪生怕死的官司员威逼利诱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北洋舰队全局覆没
问题思考: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2 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材料3
日本 清政府
军舰总吨位 4.1万 3.5万
军费投资 3000万/年 50—60万/年
速射炮数量 95门 几乎无
火炮数量 268门 195门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是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站前,清政府不做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力大增。中国军备废弛,清政府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说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是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的。
(1)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3)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4)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贰】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光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
合作探究:
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内 容 影 响
割 地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赔 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人民负担。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通 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 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合作探究: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为何《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二千万银元;
③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关税协定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要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思考:三国干涉还辽的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三国干涉还辽是从各国自身利益出发。
实质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图中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俄罗斯帝国;一个是犬,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香肠,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延伸到台湾,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是譬喻美国。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内容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果 这个照会得到各国的同意
实质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 "门户开放"政策
问题思考: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1)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被迫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种规定具有明显的强迫性,打着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烙印。
(3)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国来中国投资办厂,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小结:
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狂潮
巩固练习:
1.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在中国黄海勇击日寇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2.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的》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清朝皇帝发出“台湾无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D
C
C
4.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5.“《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