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单元导读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古田会议
国民党一大 建立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蒋介石叛变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国共对立
国共合作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胜利
1931年
1937年
1945年
日本:局部侵华
中国:局部抗战
日本:全面侵华
中国:全面抗战
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1931.9.18-1945.9.2)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
到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关系变化:对立→合作
矛盾变化: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主
新课导入:歌曲中的侵华与抗争
两首歌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两首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松花江上》作者张寒晖,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后所作。歌曲唱出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流浪关内的悲愤之情,也唱出东北人民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诞生于华北危机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涌起之时,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爱国精神,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一、山河破碎:日本侵华步伐加快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重点:1.九一八事变(时间、经过、影响)
2.华北危机
3.一二·九运动
4.西安事变(时间、人物、意义)
(一)侵华背景
一、山河破碎:日本侵华步伐加快
阅读材料总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材料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达成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行动限于锦州以北。——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②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
③国共内战有机可乘
④西方列强的默许支持
根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须对外扩张
(二)九一八事变
一、山河破碎:日本侵华步伐加快
阅读教材P88页第1段回答有关九一八事变的信息?
(1)时间:
1931年9月18日
(3)制造者:
日本关东军
(2)地点:
沈阳北郊柳条湖 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
(4)经过:
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
柳条湖事件(借口)
800米
7500米
在柳条湖爆炸现场,我们看到3具中国士兵尸体倒卧在铁路旁,岛本少校说:“他们就在这儿引爆了炸药,炸毁了3根枕木和一段铁轨。”但中国士兵倒卧之处,居然没有血迹”,还有一列快车,就在日军所说爆炸事件发生后20分钟内,竟通过了所谓被中方破坏的铁路!
——美国记者鲍威他《鲍威尔对华回忆录4》
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次日占领沈阳
(5)影响:
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三具中国”士兵”尸体
被炸毁的柳条湖铁路
局部抗战开始
(二)九一八事变
一、山河破碎:日本侵华步伐加快
阅读教材P89页第1段回答有关九一八事变发展的信息?
东北三省沦陷
(6)结果:
东北三省沦陷
12小时占领沈阳
1星期控制辽宁
4个月占领东北
为更好统治所占的东北三省,日本实施了哪些措施?
(7)统治东北三省措施:
①建立伪满洲国
时间:
人物:
地点:
企图:
措施:
溥仪 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
①屠杀无辜人民
②掠夺战略资源
③推行奴化教育
1932年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长春
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②进行殖民统治
知识拓展:日本殖民统治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治者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成为日本侵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他们利用健康活人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等实验,罪行骇人听闻。
掠夺战略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日军对我平民大屠杀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制造“平顶山惨案”
掠夺资源
奴化教育
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用同胞活体实验
细菌试验
血腥屠杀
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沈阳市有一个巨型雕塑建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一座6层楼高、日历本造型纪念碑,整个碑体呈两页翻开巨型日历,上面赫然镌刻着一个所有中国人都难忘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中国国难日,也是中国人民没齿难忘的国耻日。
1991年9月18日,中国政府开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此地,写下“以和为贵”,成为进入该馆的第一位在位日本首相。
在辽宁辽阳市的白塔公园内,还有一座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当时被称作白塔会馆。事变前一日,本庄繁与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在火车站前白塔旅馆召开了事变前密谋会议。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桥本龙太郎 白塔会馆
知识拓展: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三)华北危机
一、山河破碎:日本侵华步伐加快
阅读p90页第1段总结华北危机的经过?
1933年1月
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下半年
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指1935年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的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五省为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东北三省
1933年
攻占山海关
1935年
华北五省自治区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严峻形势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极大愤慨。
广大爱国人士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九一八事变
日本
侵略
中国抗争
华北危机
快速浏览教材89-91页内容,思考总结面对日本日益加快的侵华步伐,
中国国内各有哪些人作出了反应?
东北军民
学生
中共
国民党爱国将领
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不抵抗
东北军民:东北抗联
学生:一二·九运动
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
根据材料思考面对侵略国民政府实行什么政策?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一)背景:国民政府的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国民政府的政策:
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②“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无论日本人做什么,都不抵抗!
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二)东北军民:东北抗联
阅读p89页面对东三省的沦陷东北军众有何反应?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1936年合编成
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
未撤走的东北爱国官兵
中国共产党杨靖宇等人
马占山
东北抗日义勇军
守土有责、决不能做投降的将军
——东北军将领马占山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知识拓展:杨靖宇与赵一曼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1940年2月,杨靖宇和战友们在转战中陷入日军的包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后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五昼夜,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团政委。1935年冬,赵一曼为掩护战友不幸被俘。为获得情报,日军对她施以长达9个月非人折磨。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火车,她感到死亡迫近,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在生命最后时刻,向敌人要来纸和笔,给儿子写下遗书,之后凛然就义,年仅31岁。
(三)学生:一二·九运动
阅读p90页回答有关一二·九运动的问题?
抗日救亡怒潮
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
(1)时间:
1935年12月9日
(3)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2)地点:
北平新华门前
(4)参与者:
学生
(5)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结果: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7)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性质: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四)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阅读p90页相关史事总结中共抗日救亡行动?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1935年8月《八一宣言》
①1935年8月“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毛泽东作报告
《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②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五)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①背景
阅读材料总结西安事变的原因?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铮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①民族危机愈发严重(根本原因)
绥远(塞北四省之一,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抗战,傅作义部三战三捷击溃日伪军,使全国振奋,再次激发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西北由剿共桥头堡变成抗日救亡运动重要基地。
③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引起不满
②各阶层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
⑤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
二、多方努力: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五)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①背景
三、多方努力:西安事变
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张学良数次苦谏蒋介石改变政策,痛陈利害,均遭蒋训斥。蒋介石准备镇压参与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学生纪念游行,又要发表对张、杨的弹劾,并撤销职务… …
张学良
西北剿匪副总司令
杨虎城
西北军领袖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我不!你们不听我话是吧?那行,我去西安亲自盯着你们打!
西安事变爆发
(五)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②概况
三、多方努力:西安事变
阅读p91页回答有关西安事变的问题?
张学良和杨虎城
(1)时间:
(3)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2)地点:
西安
1936年12月12日
(4)目的:
逼蒋抗日
(5)经过: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6)结果:
兵谏亭(捉蒋亭)
中共派周恩来参与谈判,
双十二事变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性质:
一场爱国性质的“兵谏”
角色扮演:西安事变——如何处置蒋介石?
宋美龄等亲英美派
何应钦等亲日派
日本
英美等国
将对何应钦的行动“不惜给予援助”
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张学良、杨虎城劫最高统帅,目无党纪国法,形同叛逆,不“讨伐”不足以张法纪!
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中国若被日所占,在华利益无法保障!
中共
党内红军指战员,许多人希望杀死蒋介石,
中共中央指出这不利于中国的抗战。
何应钦等亲日派:杀蒋夺权
宋美龄等亲英美派:放蒋维权
日本:杀蒋夺权
英美:放蒋维权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五)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③意义
三、多方努力:西安事变
阅读结合材料总结西安事变的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材料一:直到西安事变发生,在一九三六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才同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取得了在当时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是两党停止内战并实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失败告终了,却仍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
(8)意义: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民党
共产党
屠杀围剿
武装反抗
国共第一次
合作破裂
国共矛盾
为主要矛盾
攘外必先安内
中日矛盾
为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
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破灭
实现
初步
形成
知识拓展: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杨虎城
张学良命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1946年,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同意。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学良
杨虎城命运: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迫“出洋考察”,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诱至南昌囚禁。在此以后的12年中杨虎城一直被监禁。1949年9月国民党兵败溃逃时,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戴公祠,同时被害的还有杨虎城的二儿子,未满10岁的小女儿,杨虎城的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及孩子宋振中(小萝卜头),一行8人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宋绮云夫妇及孩子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
日本侵略
九一八事变
扩大侵华
华北危机
中国抗争
东北民众与爱国官兵:
东北抗日联军
学生:一二·九运动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课堂小结
蒋介石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国民党爱国将领:
西安事变
和平
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是我国某一地区的一首民谣。这一地区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A
A
课堂小练
3.《松花江上》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反映历史事件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4.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主要力量有( )
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八路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C
D
5.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里“严峻的形势”主要指日本
A.制造九一八事变 B.策动“华北自治”C.扶持清朝末代皇帝 D.提出“二十一条”
6.毛泽东指出,一二丶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指( )
A.它是中国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它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到来 D.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C
课堂小练
7. 1936年,在《申报》上最有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消息( )
A.日军炮轰沈阳城 B.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
C.张扬发表对时局宣言 D.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8. 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B
B
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段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阴谋夺权 B.逼蒋抗日 C.投靠日本 D.炫耀武力
10.史料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研究“西安事变”时,可信度最高证据应是( )
A.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B.当代著名电影《西安事变》
C.文学著作《西安事变始末纪实》 D.当时照片和各方报刊资料
B
D
课堂小练
11.西安事变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这表明
A.彻底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D.维护“国共合作宣言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