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10: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书湖阴先生壁
导入新课
《书戴嵩画牛》怎么读,怎么理解?
读懂诗题之意
借助注释理解“书……壁”即为题写在 墙壁上
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怎么读,怎么理解?“湖阴先生”是何人?
湖阴先生
朗读指导
(1)自由练读古诗。
(3)播放录音或展示读。
(2)范读。
读通古诗、读好停顿与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4)想象画面。
(1)借助注释。
(2)已有的阅读经验。
(3)相关背景资料。
走入诗的意境之中,读明白诗中的景物或情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大意。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3)配乐展示读。
(1)师生对读。
(2)生生合作读。
把在诗中读出的内容、读懂的感受读出来,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全诗都可以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 之感。
清幽
幽雅
读后两句时,节奏可适当放慢,读出诗中的 之美。
自然田园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古诗大意
借助注释,
“苔”“畦”说一说诗意,感受画面的静态之美,读懂庭院之内景色的清洁幽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借助注释,
“排闼”的解释说一说诗意,然后通过想象、朗读的方式,感受画面的动态之美,读懂庭院之外景色的自然幽雅。
“排闼”这一拟人式写景的巧妙之处--既暗含了院外两山相对的态势,又赋予了青山动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抓关键词,
感受田园山水风光之美。再结合后面的“送”字,仿佛自然环境对居于此地的人都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度。
从环境联想到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居所主人的生活品位与情趣)
品性高雅之辈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自然之景的选择,
往往也是古人对自身心性、志趣的表达,湖阴先生既然选择了这么一个清朗、幽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可见其人也是
课后第四题,在朗读中感受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课后练习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两相对,这是对仗之美。
说说类似的诗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又因其曾封于舒、荆,死后谥“文”,故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着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其诗有一千五百首,很有特色,自成一家。
关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用典
《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还暗藏了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而“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人探望。诗人把这两个典故自然无痕地融人对景物的描写中,用“护田”的西域使者形容河流,用“排烟”而人的樊哙比喻青山,有多个方面的好处:一是直接用了《史记》中的语词,形成了标准的用典对仗,即“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二是动作、情态上的迁移运用十分精准:三是令山水也暗含了一点儿典故中人物的情操品质,从而使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手法更添了一层历史文化的韵味。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