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植、旅”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4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重点)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你知道他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吗?课件出示植物图片,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齐读课题。
2.详解“植”这个字,“植”是形声字,“木”表义,“直”表声。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2.给每个小节标上序号。(空行分节法)
(二)认读字词
1.出示“会认字”,生自由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生字组词,再认一认;
3.认识多音字“得”;
4.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字”,交流识记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
(4)总结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结构、左右结构。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棒极了!这说明大家已经会开动脑筋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了!
2.教师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大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具体写了哪几种植物,把它们圈出来。
1.文中写了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2.课件出示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的图片,并介绍这四种植物的外表特征:蒲公英像一个白色的绒球,苍耳外壳坚硬、带钩刺,石榴籽粒红色,汁多,味酸甜;豌豆的种子住在豆荚里。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第一小节,读准字音。(提示多音字“得”的发音)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四海为家”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这是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植物要四海为家,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
3.展示“牛马”和“鸟”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什么是植物的旅行?(传播种子)
5.“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这句话提出了关于植物如何传播种子的问题。(解释“旅行”的意思,旅行是指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
6.随文习字:
法:左右结构,由三点水旁、横、竖和撇折组成,整个字端庄稳重,书写时注意左右结构的安排与三点水的位置。
如:左长右短。“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横画左伸。“口”靠右下安放,上宽下窄,大小适中。
已:头部稍小,底部较宽。两个横向笔画平行,竖弯钩的竖长度适中,弯转自然,钩底要平,出钩向上。
经:“纟”撇向笔画平行。右部分横撇不宜太长,点画长度适当;横画平行,竖画宜短,上下中心对齐。
7.背诵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要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
同学们,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了植物要四海为家,后两句提出了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的问题。一边想着文章内容,一遍尝试背诵。这是我们边读书边背诵的好办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熟读了课文,那么这些植物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课后作业:
(1)写一写本课的字。
(2)背诵第一小节。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背诵课文。
2.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4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难点)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2.“植物妈妈”指什么样的植物?(已经成熟的植物)
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一)朗读第二小节,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这里所说的“降落伞”指的什么? (指的是蒲公英种子的小绒毛)
2.有了这个“降落伞”就能传播种子了吗?(有了降落伞还需要靠风吹)
3.“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话里的“乘着”是一个动词,说明了蒲公英妈妈是靠风吹传播种子的。
4.出示图片,感受蒲公英种子与降落伞的相似之处。(播放蒲公英视频)
5.结合生活实际,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学习词语“纷纷出发”。
6.随文习字:
它:“宀”适中,点画居中。竖弯钩的竖段靠左,转折弯圆自然,钩底要平,出钩向上,撇画稍靠上。
娃:“女”两撇平行,距离适中,点画稍短,横画左伸。“圭”横画均匀、平行,长短有别,两竖相对。
7.背诵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小节,要读出妈妈的爱意、孩子们的欣喜和快乐。
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做准备,后两行写孩子们乘风远行的样子。同学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8.教师小结:这一小节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蒲公英果实上的绒毛比作降落伞,生动形象。称呼“蒲公英”为妈妈以及称呼种子为“孩子”,这是拟人的手法,读起来亲切、有趣。
(二)默读第三小节,说一说苍耳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1.“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这里的“铠甲”是什么?(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出示图片)
2.带刺的铠甲是为了挂住动物的皮毛。那动物们会把种子带到哪里去呢?(带到田野、山洼。)
3.理解词语“山洼”:山中的洼地,山谷。
4.“挂住”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勾住、拽住)
5.随文习字:
毛:独体字,笔画少,写的时候要抓住主笔画,再写好每一笔。撇短而平,两横一短一长,横画一定要斜一点,竖弯钩起笔在撇尖处,竖画挺直,弯处圆润。
6.课件出示哈士奇钻身上挂满苍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总结,说一说苍耳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苍耳妈妈靠动物帮忙传播种子。)
7.背诵指导:学生朗读第三小节,要读出妈妈的爱意、孩子们的欣喜和快乐。
前两行写苍耳妈妈做准备,后两行写孩子们出发。这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结构很相近,你们发现了吗?抓住每一小节结构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背诵。
(三)读第四小节,看看石榴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1.为什么说石榴妈妈胆子很大?(因为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
2.孩子们怎样落户安家的呢?(在鸟肚子里睡上一觉)
3.理解“落户安家”:到一个新地方安家。
4.从“吃掉”“钻出来”这两个动词可以知道石榴也是靠动物帮忙传播种子。(可拓展:小动物(如鸟类、啮齿类动物等)摄取石榴的果实后,种子随着动物的粪便排泄到各处,从而实现种子的传播。)
5.背诵指导: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要读出妈妈的胆子很大、孩子们的悠闲和快乐。
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石榴妈妈胆子很大,后两行写孩子们是怎样落户安家的。同学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四)读第五小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1.“豌豆妈妈更有办法”中的“更”字突出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的奇妙与省力。(更:上横宜短,竖撇从“曰”中间穿下后撇出;撇捺舒展,收笔大致齐平。)
2.豌豆妈妈准备了什么办法呢?(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豌豆荚,太阳一晒,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所以豌豆妈妈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3.“啪”是豆荚炸开的声音。“炸开”是突然破裂。
4.“蹦着跳着”写出了豆粒滚落到地上的景象。形象生动。
5.出示图片,理解“炸开”是指被太阳晒裂。
6.背诵指导:感受“蹦着跳着”的欢快,带着这种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
第二、三、四小节的结构都很相似,这一小节的前两行写的是豌豆妈妈的准备,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离开的情景。试着按照这样的结构背一背。
(五)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一起来读一读第六小节吧!
1.如何知道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仔细观察,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2.观察时除了仔细看,还可以做什么?(观察不光是看,还可以摸一摸、闻一闻等等,这都叫观察。)
3.随文习字:
知:左长右短。“矢”上横短、下横长,点画宜短。“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稍靠下安放。
4.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和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近义词:“很多很多——许许多多”;反义词:“仔细——粗心”)
5.词语仿写:仿照词语“许许多多”写一写AABB结构的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开开心心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4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仿照着课文说一说。
课件出示: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果实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果实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海棠妈妈更有办法,
她把酸甜的果实送给鸟儿。
只要跟随着鸟儿,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
(1)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2)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质疑课题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读中感悟的环节,课上我借用动画课件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1.3 植物妈妈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