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师: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样做的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了解略读课文
看看这我的课题对吗?哪里不一样?“*”
这样的课文咱们以前从没有出现过,有“*”的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要求学生自己去学懂。
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3)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3.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三、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词为“羊圈”。
2.刚才读完课文之后,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戒尺”是什么?(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4)什么是“私塾”?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刚才有些问题咱们解决了,有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再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画出的感到新鲜的句子。
(1)课件出示: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师:你觉得他们的学习方式怎样?
生: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可模仿一下样子)……
强调关键词语:跟着念、读熟、背诵、从来不说
师:如果我们这样学习,你对知识能了解吗?
生:不懂、不理解......
师:既然不懂,那么我们应该?
生:提问
师:是呀,不懂就要问(手指着课题)
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课文里的问句,再想想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
交流:
问句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师:请你再自己读读第二、三段,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学生是糊里糊涂地学习?如:摇头晃脑、照例、一点儿不懂……
问句2: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师:你读懂了什么?(孙中山不理解知识)
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理解呢?(只读不理解)
师:比一比孙中山和同学们在学习态度上有什么不一样?{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板书:不懂 提问);同学们死记硬背。
问句3: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指导“厉声”的语气。
师:先生打了吗?比较先生前后态度的不一样,找动作“收起戒尺,摆摆手”。为什么?先生也被孙中山的好学精神所感化。
先生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其实说明先生也是喜欢学生能提问。
问句4: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再次比较孙中山和同学们。同学们因为怕挨打,所以(出示):“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照例把书放到先生的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又圈一段,跟着念,再回座位背诵”。孙中山:“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值得”。在从来没人提问的私塾里,有追求新的学习方式的勇气和决心。)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为什么还敢于提问?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7,。小结: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走近了孙中山,学习了他不懂就要问的优秀品质;了解了私塾里,需要不懂就要问的学生;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做一个不懂就要问的好少年!
8.这节课里,老师看到我们的同学,已经在慢慢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不懂敢于问的优秀品质—— 做到了“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要问”是不懂马上问吗?
生:不是不懂马上问,而是自己动脑筋后还弄不懂的一定要多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明白“不懂就要问”的含义,那我们再来读读孙中山可贵的品质,让它们烙印在我们心里——齐读“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9.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