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单元主题:救亡图存
部分阶层:某一阶层
部分内容:器物、制度、思想
思想纲领: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与指导思想
阶层:社会阶层广泛参与
内容:对社会进行全面改造
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国民党的道路走不通;
中共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中共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国民大革命
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
中共收获教训,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学情分析
就整体而言,高一的学生由于刚刚踏入高中的校门,历史学科方面的基本素养与能力都很欠缺。但现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老师从高一新授课开始就在教学中,向学生逐步渗透必要历史素养。
同时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爱国情感的关键时期,而学习历史是增强爱国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恰好是一节非常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
学习目标
①借助史料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背景和影响,提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能力;
②通过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会议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梳理国民大革命的史实,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④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清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等事件的基本线索与史实
难点:能够准确解释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等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能够分析以上事件在近代救亡运动上的新发展
①纲要教学要把基本的线索梳理清楚,并构建好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
②要突出大概念和单元主题并能够在环节中贯穿主题;
③课堂收获:知识、思维方法、价值升华;
④要给学生看课本、画课本的时间,设问符合新授课的教学规律;
⑤其他老师可复制,可推广;
主题: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
回顾:中国1840—1919
救亡新变化
一群人
一个党
一场革命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从一群人看救亡新变化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但未送达光绪皇帝,也未在全国兴起波澜。
范围:北京→从北京发展到全国
问题①:指出从公车上书到五四运动在救亡上有何变化?
阶层:部分知识分子→学生、工商各界
结果:政府未回应→政府释放学生拒签和约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从一群人看救亡新变化
思维与方法:判断一场政治类事件的性质可以看反对的对象(任务)
为何阶层广泛?
为何拓展全国?
为何屈服民意?
这是吾国政府屈服于民众势力第一回。
——朱一鹗《五四运动之回顾》(1927.5.4)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一群人看救亡新变化
名称 创刊年份 主旨
《新青年》 1915.9 民主、科学
《每周评论》 1918.12 国内外大事
《晨报》 1918.12 新思想
《国民》 1919.1 增进人格
——据《五四运动画传》
工厂数(个) 工人数(万人) 工人罢工次数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914 1919
1914 1919
1914 1919
问题②:两则资料对我们探究上述问题有何价值?
新文化运动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且觉醒,为五四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为何阶层广泛?
为何拓展全国?
为何屈服民意?
思维与方法:
①提取信息
②构建因果逻辑关联
③准确文字表达关联
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那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的报道
材料三 1895年中国仅有日报19种,到1912年已达500种,1913—1918年的五六年间,新创办的通讯社不下20家。《申报》从1919年1月持续报道“山东问题”,五四期间关于学生游行示威的报道多达数十篇。巴黎和会期间,有5000封电报发给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等
从一群人看救亡新变化
问题③:以上资料可给我们提供分析上述问题的什么新视角?
新闻媒体对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报道营造了强大舆论压力,推动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
为何阶层广泛?
为何拓展全国?
为何屈服民意?
发表宣言和通电,集会与街头演讲日益成为传播政治和动员群众的重要方式
从一群人看救亡新变化
新文化运动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
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且觉醒
新闻媒体对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报道营造了强大舆论压力
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
为何阶层广泛?
如何拓展全国?
因何改变政策?
与戊戌时代相比,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的变动孕育着更大的救亡能量
思想变动
经济变动
阶级变动
斗争方式更加丰富
材料四 五四后半年,涌现出400多种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说:“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8—1921年底,报刊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147篇,其中五四以后发表的有133篇。一位美国记者1919年8月报道:“知识分子们已组织起来,计划在农民、工人之间进行促进全国团结的工作”。——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从一群人看救亡新变化
问题④: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怎样的时代特色?
思想启蒙
爱国救亡
社会革命
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和救亡意识
促进新文化、新知识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觉醒的革命者与觉醒的民众相结合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领导阶级
广泛群众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从一个党看救亡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早期探索
从一个党看救亡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姓名 出生年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学会《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问题⑤:根据表格,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具有共同信仰;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主;两湖地区居多;
思维与方法:横向、纵向多角度提取表格信息
中共“一大”部分参会人员表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据中共一大(1921)
工人、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据中共二大(1922)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据中共三大(1923)
问题⑥: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到建立联合战线反帝反封建,再到明确国共合作;
原因:①对中国革命实际的认识不断深入;
②在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
②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勇于承担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从一个党看救亡新变化
从一场革命看救亡新变化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924
国民党一大
1925
国民政府成立,并通过东征巩固根据地
北伐战争
1926
1927
纲领:
政策:
意义: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成果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7
国民大革命失败
追问国民大革命
问题⑦:第一次国共合作能够形成的原因?
问题⑧: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
问题⑨:从国民革命的成与败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国共两党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共同革命任务且都无法独立完成;
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坚持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①应坚持建立统一战线,坚持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②中国共产党应武装斗争;
从一场革命看救亡新变化
课堂小结
国民党
知识小结
思维小结
①如何认识政治类事件的性质?
②如何构建逻辑关联?
③如何提取表格信息?
一群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个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早期探索
一场革命: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认识到联合战线重要性
共产党
近代中国内部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等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动推动救亡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