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09: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松花江上》的疑问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张寒辉《松花江上》1935年
问题一:这首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会离开家乡?
问题三:请你用一句话简单谈谈九一八相关史实。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问题四:日本为什要侵略中国东北?
材料二: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奏折》
东北有优越的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侵略东北乃至占领中国是日本国策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国内危机
国共内战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二、《流亡曲》中的困惑
材料三: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也无处逃亡。哪里是我们的家乡?哪里有我们的爹娘?百万荣华,一霎化为灰烬;无限欢笑,转眼变成凄凉。说什么你的、我的,分什么穷的、富的。敌人杀来,炮毁枪伤,到头来都是一样!
——江陵(词)、刘雪庵(曲)《流亡曲》1937年
问题五:作者在1937年会发出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的困惑?
1936.9.18 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1932.3月扶植伪满洲国。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3年,进犯长城沿线 ;
1935年,策划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问题六:为什么日本的侵略能不断扩大?
1936.9.18 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1932.3月扶植伪满洲国。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3年,进犯长城沿线 ;
1935年,策划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国民政府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对日本侵略不抵抗
材料三: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也无处逃亡。哪里是我们的家乡?哪里有我们的爹娘?百万荣华,一霎化为灰烬;无限欢笑,转眼变成凄凉。说什么你的、我的,分什么穷的、富的。敌人杀来,炮毁枪伤,到头来都是一样!
——江陵(词)、刘雪庵(曲)《流亡曲》1937年
问题七:这一歌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八:阅读教材,归纳出日本侵华的暴行?
材料四:看!火光又起了,不知多少财产毁灭!听!炮声又响了,不知多少生命死亡!哪还有个人幸福?哪还有个人安康?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
——江陵(词)、刘雪庵(曲)《流亡曲》1937年
日军暴行 政治 “以华制华”方针,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以战养战”方针,野蛮经济掠夺
文化 奴化教育
军事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重庆大轰炸、细菌战
其他 慰安妇制度
材料五:
侵华日军细菌战致患者亡者人数统计:
东北地区: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散播细菌,使疫病流行约38个市县旗,至少致病者达5.4万余人,其中死亡4.3万余人。
华北和西北地区:北支(甲)1855部队散播细菌,使疫病波及113个县旗,致病者达约100万人,其中死亡约30万人。
华中和华东地区:荣字第1644部队与第731部队配合进行细菌战,使疫病流行于40余个市县,至少致病达32万人,其中死亡约7万人。
华南和西南地区:波字8604部队和第731部队配合散播细菌,使疫病流行于约107个县,致病达100万余人,其中死亡24万人。
——《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
日本侵华的暴行:
日本侵华的暴行:
材料六:
问题九:面对日本侵略加剧,作者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爱国学生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问题十:局部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都采取了哪些救国措施?
1932年,十九路军上海抗战;
1933年,长城抗战;
1936.12月,“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9.18事变后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抗击侵略;
1935.8月,“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6年底,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初步局面初步形成。
材料七: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
来,来,来!来,来,来!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
——江陵(词)、刘雪庵(曲)《流亡曲》1937年
材料八: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裔胄……走,朋友!我们走向战场,展开民族解放的战斗!
……我们有没有力量?有!我们有没有决心?有!拿起我们的枪杆笔杆,举起我们的锄头斧头,打倒这群强盗,争取我们的自由。看,光明已在向我们招手!
————江陵(词)、刘雪庵(曲)《复仇曲》1937年
问题十一:这首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团结抗战,人人有责
问题十二:为什么群众抗战意识加强?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努力
三、《复仇曲》中的呐喊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时间 内容 作用
1935.8.1 《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 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6年底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937.7.17 庐山谈话,国民政府准备抗战
1937.8 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1937.8-9 改组红军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9.22 公民党发表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大义上,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抗战,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探究2:请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的理解
材料九: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十:或者由于这一发动使内战爆发,使南京大部主观上与客观上走向亲日……这一前途是日、德、意国际侵掠阵线。或者由于这一发动结束了“剿共”的内战,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1936年12月19日)
材料十一: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12月12日)
1.面对沉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
2.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懈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3.国际、国内力量支持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因素;
《毕业歌》
1934年 田汉(词)聂耳(曲)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1.(2023年高考山东卷).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2023年高考重庆卷).1938年4月24日,上海舞女界救济难民游艺大会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其中话剧《舞女泪》主要表达了舞女姐妹们的悲惨遭遇。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这一事件表明
A.妇女解放进入新阶段 B.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
C.话剧演出趋于商业化 D.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
课堂练习
C
B
3.(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课堂练习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