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09: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小小丝厂见证时代变迁
1955年,民乐私营丝织小厂合并为公私合营民乐丝织厂,建立樵岭、民乐、西樵3个缫丝合作社;
1958年,西樵所有丝织厂、社、组合并为国营西樵丝织;
1967年国营南海丝厂投产……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披荆斩棘铸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功崇惟志启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启示
单元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
(第二课时)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167-169页,在时间轴上整理1956-1976年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构建历史叙事。(提示:历史叙事要素包括时间、背景、内容、影响)
中共八大
《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
总路线提出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八字方针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文化大革命”
1957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
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时间:1957年春
内容: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
意义:为认识基本国情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时间:1958年5月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
时间:1958年开始
特点: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
内容: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
人民公社化
时间:1958年开始
特点: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材料2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材料1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大第一次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多次会议讨论,“以苏为鉴”的思想进一步深化……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
——王保贤《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与苏共二十大》
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56年后中共探索建设新道路的背景。
苏共二十大后,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三大改造完成,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奠定物质基础。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探究2:(1)从中共八大到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共八大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从综合平稳中发展变为多快好省发展生产力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探究2:(2)从1956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材料3
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离休干部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
有人问:“共产主义是啥?”
车桂薪批评说:“你还是干部哩,连共产主义都不知道?丢人!共产主义就是吃白馍,喝羊肉汤,穿绫罗绸缎,住高楼大厦。”
众人纷纷表示:“咱入,坚决入,车书记,你说咋个入法吧。”
车桂薪想想说:“就是合并大社,把咱们乡和其他几个乡一家伙合并起来,成立个大社,这大社几万人,干啥活一呼隆就干完了,几天的活一天干完,几年的活一个月就干完了,快得很哩,共产主义说到就到,只要大家抱成团,想啥有啥,干啥成啥。”
——康健《辉煌的幻灭——人民公社启示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挑战
(急于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想尽快建成社会主义,但急于求成
中苏关系恶化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探究2:(3)结合材料,分析上述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党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许多地区因严重缺粮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等原因,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1000万。……原本希望快一些让人民群众过上较好的日子,结果却出现如此空前的灾难。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的后果和教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八字方针基本内容
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021·天津高考·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B
一、道路初探多沧桑——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四化”,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64年12月底—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
二、披荆斩棘铸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二、披荆斩棘铸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领域 成就 意义
工业 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葛洲坝、贵州乌江等大中型水电站;四川攀枝花钢铁厂、甘肃酒泉钢铁厂、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陕西富平压延设备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农业 农业机械动力:增长9倍;农业灌溉面积新增571.6万公顷,增长21%。
科技 国防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6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增强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外交 1971年, 1972年, 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外交活动的舞台
文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卫生机构21.7万,增长1.8倍,有效防治或灭绝天花、霍乱吸血虫、鼠疫等疾病。 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披荆斩棘铸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观察组图,感受时代精神风貌,分析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发展中取得成就的原因。
70年代佛山南海丝厂的工人
1972年,广州电业局的年轻女工人在高压线上工作
1958年顺德丝厂女工女工庆祝生产出8A生丝
二、披荆斩棘铸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聚焦探究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结构与时俱进,劳模精神永葆本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模的“变”与“不变”。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言论
新中国建设的“老黄牛” “高炉卫士”孟泰 “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 “盐田大改造”孙华喜 “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 王进喜: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六步教学法”、魏书生“棋圣”聂卫平 袁隆平: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药学家屠呦呦、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京东快递小哥宋学文 杨利伟: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二、披荆斩棘铸伟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探究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结构与时俱进,劳模精神永葆本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模的“变”与“不变”。
变化:
从一线工人扩展到科技和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各类人才;
由体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并存发展;
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比例提高。
不变: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
三、功崇惟志启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启示
小组合作:评价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从中能获得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哪些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启示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启示1:要遵循客观规律,适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启示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二十大报告
小组合作
南海1872文创园拟举办南海丝厂员工50-70年代精神风貌展,需要同学们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为展览拟一个主题。
2.为了丰富布展,你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哪些素材?(注意要对素材有一定的说明,例如收集到其他图片,需注明图片年代、图片主要内容及来源。)
3.根据调查收获,撰写展览序言。
课后扩展 :寻找身边的历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