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 测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总60分)
1.《左传·昭公》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番屏周。”材料反映出西周进行分封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灭亡殷商 B.恩及兄弟 C.镇压叛乱 D.巩固疆域
2.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个原则体现出立继承人的首要标准是
A.才能 B.年龄 C.身份 D.品德
3.按照周制,周王把土地赐始贵族,贵族可以世袭占有使用。周厉王“专利作威”,将部分贵族对山林川泽的开发权收回,由此引起贵族强烈反对。这反映出当时西周
A.井田制已名存实亡 B.礼乐秩序得到维护
C.私有观念受到冲击 D.统治基础有所动摇
4.公元前514年,晋国的韩、赵、魏、知、范、中行氏6家大夫联合灭掉祁氏与羊舌氏,分其田以为10县,任命的10人县大夫中,因有功而受禄2人,因是士族子弟(知、赵、韩、魏)而受荫4人,因贤明而被推举4人。这表明当时
A.选官制度基本成熟 B.官僚制取代贵族制
C.晋国治理体系混乱 D.中央集权制已产生
5.秦将岭南以南的桂阳县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划归岭南的象郡。秦如此划分的目的是
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 B.推动岭南地区经济开发
C.便利地方政府施政管理 D.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6.西汉朝廷对诸侯王葬制明确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考古资料表明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用金缕玉衣,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也有使用银缕、铜缕、丝缕者。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强化 B.诸侯恪守朝廷制度规定
C.王国问题严重 D.玉衣等级制度正式形成
7.对比分析下面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最能说明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逐步解决
C.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 D.西汉历代统治者积极开拓疆域
8.有学者认为,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在他看来当时
A.政务文书利于辅政制度的有效运行
B.尚书省是最高政务裁决系统的核心
C.程序分权有效制约了皇帝的决定权
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
9.下面是北宋初年禁军人数示意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967—968年 (宋太祖) 995—997年 (宋太宗) 1017—1021年 (宋真宗) 1041—1048年 (朱英宗)
19.3万 35.8万 43.2万 82.6万
A.无业流民的增加 B.军队编制的调整 C.专制集权的结果 D.战争频繁的结果
10.元代行省设置别具特色,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这一做法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1.明朝内阁初成之时,阁臣仅为五品,诸司奏事不得通告阁臣。明代宗时有御史进言“请六部大事同内阁奏行”,但没有成功。明英宗时,李贤成为第一个内阁首辅,《明实录》载,“事皆处分于(李)贤。……贤卒,(陈文)首秉国钧”。这揭示出明朝内阁
A.地位始终高于六部 B.有效制约了皇帝专权
C.逐步成为行政中枢 D.阁臣品级上升至首位
12.雍正时期,推行与完善奏折制度。“有的道员、知府、同知、副将等中级官员,由皇帝特许,亦可向皇帝上奏折。撰写人须亲自书写,一般不许他人代笔,写就不得外传,否则治罪。”据此可知,奏折制度的实行
A.健全了地方的行政机构 B.有利于发扬民主
C.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测试卷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A 6.A
7.B 8.A 9.C 10.D 11.C 12.D
13.(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
(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