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20 19: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宣州区溪口镇新汤小学 谭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②,
山色空濛③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
淡妆浓抹⑤总相宜。结束详解今译: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内容浅析: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再巧用比喻,刻画出了西湖的丰采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写作特点:用西施来比喻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
朗读指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思考:
西湖与西施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可以拿来打比方?返回结束帮助饮湖上初晴后雨: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返回5
东坡诗的前两句,寥寥十四字而将西湖胜景和盘托出:水光山色,晴好雨奇。东坡诗的后两句,以天才的比喻将西湖人格化,遗貌取神,舍偏取全,避实取虚,将绝色美景与绝代佳人联系在一起。西湖山水神韵无论晴雨雾雪,无论浓妆淡抹,尽在不言与想象之中。而且,我国女性向以东方人特有的秀美著称于世,苏轼的妙喻,实际上也正是着眼于此而对西湖作出了高度的概括的全面写照和评价,无怪乎这首诗被公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西湖千古绝唱,他对西湖的定评则被赞誉为“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返回注释:
①潋滟:波光闪动。
②方好:正好。
③空濛:烟雨迷茫。
④西子:指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西施。
⑤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返回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