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09: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课《大战中的插曲》教案
2.《大战中的插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2、思考文中“插曲”的意义,领悟对政治工作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2、思考文中“插曲”的意义,领悟对政治工作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创设情境,观看电视剧《聂荣臻》片段(3分钟)
二、知人论世
1、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主要作品有《聂荣臻回忆录》。
2、回忆录
①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
②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
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3、解题
①“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因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②“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 荣臻一声令下,中央 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
在这次战斗中,井经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出来。虽然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造成中国人的重大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穷凶极恶的日军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中国军民面对2个日本幼儿,绝不可能像日军一样残忍。
最终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姐妹二人在聂荣臻元帅照顾下逐渐稳定,加藤美惠子也慢慢熟悉了聂荣臻元帅,把他当作父亲一般,天天跟在身后。
三、研读课文
任务一:梳理脉络 找寻“插曲”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脉络。
第一部分(1)交代会议的故事,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2-5)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
第三部分(6-10)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第四部分(11-14)孤女谢恩。
第五部分(15)“插曲”成佳话。
2、“插曲”指的是中国人民救起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她们的父亲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加藤美惠子和妹妹被八路军战士救助。聂荣臻元帅听说后,随即命令将两个孩子送到晋察冀军区指挥部,细心照顾收养2个日本孤儿。由于加藤琉美子年纪尚小,聂荣臻元帅特地下令找到附近村庄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帮忙喂养加藤琉美子。
(救起、及时抢救和治疗、送到指挥所、给予关心、安顿)
任务二:思考文中“插曲”的意义,领悟对政政治工作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
1、聂帅为什么要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
提示:在文中找寻答案
【预设】
①第3段: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署她们。……
②第8段: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
人道主义精神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第4段:“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
分析:“抱”“嘱咐”“喂”“牵”等动词和“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用小勺”等细节刻画出了“我”对日本小女孩的细心呵护,关心伤势、安排吃奶等显示了八路军考虑得周全。在八路军的精心照顾下,美穗子从“开始不肯吃”到“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再到“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最后到“这个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表现了八路军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2、《大战中的插曲》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有人认为可以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思考作者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
原文关键语句:
①信中关键内容:
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②第七段:为什么写这样一封信?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
【预设】不能删去
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3、"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预设】
①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
②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
③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
四、总结全文
《大战中的插曲》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而又很有意义的事情,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