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Ⅱ鲁教版1.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Ⅱ鲁教版1.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21 22:11:55

文档简介

[随堂基础巩固]
1.下列人口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小王家住荣成,每天去威海上班
B.高考结束后,张琳一家去上海游览世博园
C.深圳高中毕业生刘某考取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D.科学家去南极参加为期半年的科学考察
解析:国内跨省区上大学一般伴随户籍的长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变动,属于国内人口迁移;选项A并没有改变住所,选项B是短期旅行,他们属于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选项D虽然住所发生了变更,但时间并不长,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C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回答2~4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 第一位人口流出地 第二位人口流出地 第三位人口流出地 第四位人口流出地 第五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解析: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东省不相邻,排除A;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排除D,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B正确。另外,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其位于东部经济地带,可排除C。
答案:B
3.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解析: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C
4.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解析: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B
5.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意义在于(  )
A.促进人口的流动 B.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C.改善区域人口结构 D.提升农业的产业地位
解析:农民进城务工,属于人口流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案:A
6.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住上海的王小毛同学在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作业后,他发现其家族曾先后迁移过好几个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爷爷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全家人到了新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爸爸返回上海后与妈妈结婚,并在上海找到了工作;而叔叔为求学移民美国,现在叔叔全家在美国定居。
(1)王小毛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多项选择)(  )
A.永久性迁移      B.政治因素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国内人口迁移
E.国际人口迁移
(2)王小毛爸爸的迁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似于王小毛同学叔叔的人口迁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迁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王小毛爷爷一家的迁移并无经济因素的影响,王小毛爸爸的迁移主要受家庭婚姻的影响。优秀人才的外迁造成人才流失,影响迁出区经济发展。
答案:(1)ABD (2)家庭婚姻 (3)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 造成人才流失、人才短缺,影响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     B.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
C.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D.从非洲迁往西亚
解析:“二战”后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西亚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因石油开采而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答案:D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北流向重庆 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河北流向陕西 D.从新疆流向西藏
解析: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方向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以务工、经商为主。
答案:B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解析: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说明乙地有较多的拉力因素,如环境好、工资高等,另外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答案:D
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据此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②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开垦 ②逃避灾荒 ③逃避战乱 ④逃避宗教迫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解析:由图看出②是农业文明时期,在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为主的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图中③④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答案:4.A 5.C
下图反映的是2001年~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从该市近几年的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看,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7.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 ②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 ③出生率上升,少儿人口增多 ④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6题,因为该市位于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部地区,图中显示其自然增长率现在已经低于10‰,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应属于三低模式。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即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答案:6.C 7.B
8.下图中的甲河下游国家每年的侨汇是其经济支柱之一,该国劳务输出人口主要迁往西亚,其原因不包括(  )
A.该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迁入地劳动力短缺
B.迁入地是发达国家,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该国与迁入地距离近
D.该国与迁入地的地区文化具有相似性
解析:甲河为尼罗河,其下游国家为埃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埃及劳动力资源丰富,中东地区劳动力短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埃及距离中东较近,地区文化相似,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B
下图为“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图中20~29岁、30~34岁的青壮年人口迁移数量最大,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
答案:D
10.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关系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解析:甲年龄段人口是随父母进行迁移,从年龄特征分析,与乙年龄段人口相关性最为明显。
答案:A
读“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1~12题。
人口普查 大陆人口总数/亿 10年增长/%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2000年) 12.7 11.66 22.89 66.78 10.33 3 600人 36.2
第六次(2010年) 13.4 5.84 16.60 70.14 13.26 8 900人 46.6
11.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  )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12.根据普查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解析:第11题,从表中数据比较可看出,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我国的人口发展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上升,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老龄化问题,因此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成为突出的问题。第12题,表中数据没有显示出我国流动人口的区域差异,因此不能直接分析判断人口的流向特征。
答案:11.A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图(1955~1960年)”,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迁出地区是指美国的________工业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属于________人口迁移,主要是受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6分)
解析:人口迁移是人们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美国老年人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寻求一个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地方安度晚年。
答案:(1)东北部 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2)国内 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环境污染因素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人民网东京2012年1月30日电 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务省30日公布了基于2011年居民基本登记册得出的人口迁移报告。2011年日本人口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东北三县净迁出人口达41.226万人。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53 122人,净迁出31 381人,近48年来首次超过3万人。东京圈净迁入人口虽然也有62 809人,但比上年减少约3万人。大阪圈净迁入人口为4 209人,近38年来首次出现净迁入。名古屋圈净迁入人口达3 060人,近3年来首次出现净迁入。
(1)根据材料分析2011年日本人口迁移的特点。(10分)
(2)东北三县尤其是福岛县人口迁出较多,可能是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4分)(  )
A.地震、海啸 B.干旱少雨
C.洪水灾害 D.沙尘暴
(3)日本东部大城市仍然是人口净迁入地区,试分析这一现象对日本大城市的影响。(10分)
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结合日本地震、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啸灾害可得出结论。第(2)题,2011年3月日本福岛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核电站发生泄漏,使当地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引起人口的外迁。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①从方向上看向西移动趋势明显;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都市圈仍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③自然灾害对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产生一定影响;④东京圈人口迁入趋势减缓。
(2)A
(3)有利: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城市劳动力不足;促进城市商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不利: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使城市用地更加紧张,管理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