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长度测量(课件 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长度测量(课件 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6 14: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教材
浙教版
时间
2024年
1.2 科学测量
第1、2课时 长度测量
聪明的阿凡提
测量需要有公认(或统一)的标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为什么同一个湖,却不能确定它有多少桶水呢?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你知道眼前这个湖里面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听了哈哈大笑:这简单,只有一桶啊--如果你用一个和这湖一样大的桶;要说有2桶也行,用只有这湖一半大的桶;如果桶的大小是湖的三分之一,那就需要三桶……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的定义
渠里的水
桶大小
渠里的水
有多少桶
=
÷
你知道这个湖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米(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长度的常用单位
测量较大的距离
测量较小的距离
研究微观世界
1.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你知道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内所经过的路程长度定义为1m。
一、长度的测量
1根头发丝的直径:60-80微米;1纳米: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千米(km)

毫米
微米
纳米
1000倍
千米
10倍

分米
厘米
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它们之间有怎么样的换算关系?
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例一:2.675米= 厘米
解:2.675米=
格式:2.675米=原来数值×进率(换算后的单位)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D
2.单位换算
练一练
大单位换小单位,相乘
小单位换大单位,相除
2.675×
100厘米
=267.5厘米
300
30000
300000000
300000
2. 比一比:换算我最快!
① 3487000米 = ______千米
② 500微米 = _________毫米 = _________米
③ 0.3千米 = ______________米
= ______________厘米
= ______________毫米
= ______________微米
3487
0.5
0.0005
1.下列单位换算计算式正确的是( )
A. 120米 = 120÷1000 = 0.12厘米
B. 250米 = 250米×100厘米 = 25000厘米
C. 4000厘米 = 4000÷100米 = 40米
D. 355微米 = 355×(1/1000)米 = 0.355米
C
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
科学计数法
大单位换小单位,相乘
小单位换大单位,相除
练习
感受长度单位
思考与讨论
1. 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王的身高160_____ 拇指的宽度0.18_____
一张纸的厚度67 _____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_____
厘米
分米
微米
分米
2. 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
A. 钢笔的长度 B. 热水瓶的高度
C. 铅笔盒的长度 D. 墨水瓶的高度
B
练一练
说说你知道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直尺
卷尺
米尺
三角尺
分度值:0.1cm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也称“最小刻度”)。
3.刻度尺的使用
量程:0-10cm
量程:反映测量的最大范围
分度值:反映测量的精确度
分度值越小,说明仪器测量得越精确!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刻度尺的0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判断下列操作是否正确
偏大
偏小
正确
在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3.刻度尺的使用
思考:
2.同学们读出的数据不同,谁的是正确的呢
17
18
单位:cm
读数时,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即允许最后一位有不同的估读.

1.如果《科学》教科书的宽度在18.3 厘米和18.4 厘米之间,你应该怎样读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 . 7 8 cm
此时物体长度为:_______
2.7
2.78cm
cm
0.08
单位为 :____
准确值为:_____
估读值为:_____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估读值为:_____
准确值为:_____
此时物体长度为:_______
5.1cm
5.10cm
cm
0.00cm
单位为 :____
D
①放正确:将刻度尺的刻度线尽量贴近待测物体.将零刻度线对准物体一端;
会认:量程、最小刻度、零刻度线。
1.测量前
2.测量时
四正确!
③读正确:读数时,包括准确值和一位估计值,即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不要忘记带单位。
②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直尺所在的平面垂直。
3.刻度尺的使用
会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思考?
1 :如果刻度尺受热膨胀了,对测量值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3.10cm
2.50cm
刻度尺受热膨胀,刻度间距变大
测量结果偏小
刻度尺遇冷收缩?
测量结果偏大
,刻度间距变小
皮卷尺测量长度时拉得紧和拉得松呢?
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52cm,17.82cm,17.83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物体的真实长度接近于多少?
思考?
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呢?
误差和错误
误差
错误
: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减小长度测量误差的方法 :
①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②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努力减小。
练一练
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5cm,18.49cm,18.50cm,你认为课本的宽度应记为( )
A.18.504cm B.18.50cm C.18.505cm D.18.51cm
(18.52+18.51+18.49+18.50)cm
4
=18.505cm
此处有花样坑!
D
1. 有错先删:①偏差太大 ②保留位数不一致
2. 再求平均
3. 四舍五入(保留位数与测量工具的估读值位数一致)
解题步骤总结:
思考: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长度都可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出来?
特殊的测量方法与仪器
激光测距仪
这些都是利用波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距离的。
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声呐
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
电磁波反射
激光测距仪
激光
想一想下面这几个长度如何测量?
讨论讨论
1. 如何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2. 如何测量一张纸厚度/一根钢丝的直径?
3. 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说出具体方法。
4.地图上的河流长
1. 如何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特殊的测量方法
工具组合法
2. 如何测量一张纸厚度/一根钢丝的直径?
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去除封面,压平
②测出整本书的厚度L
③数清对应的张数n
④计算一张纸的厚度=
知识拓展:
如果在步骤③中数的是页数N,则纸的厚度=
一张纸的厚度测量:
测量钢丝的直径
①将钢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
②用刻度尺测出绕圈部分的总长度L
③数出钢丝缠绕的圈数n
④计算钢丝的直径=
累积法
(1)定义: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小量变成较大量的测量方法。
(2)优点:
①使测量过程变得容易
②提高测量的精度
3. 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说出具体方法。
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用刻度尺测出车轮的周长L
②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
④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
nL
③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
特别提醒:
为了方便计数可以在车轮的辐条上系一根红绳
4.地图上的河流长
方法:使一根没有弹性的细线与待测的曲线完全重合,在细线上标出河流起点和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上起点和终点间的距离。
应用:测地图上的公路、铁路、河流长等。
化曲为直法
【讨论】
如何测量易拉罐的周长
方案:
用针扎紧裹罐上的纸条重合处,拉直测两孔长度l
课堂练习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4.3米=4.3×100毫米=430毫米
B.4.3米=4.3米÷(1/1000)=4300毫米
C.4.3米=4.3米×1000 毫米=4300毫米
D.4.3米=4.3×1000 毫米=4300毫米
D
3.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是0.543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1米  B. 1分米  C. 1厘米  D. 1毫米
C
2.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  尺测量时准确度高。用  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长度是   ,最小刻度  。
B
A
4.75cm
1mm
课堂练习
6.如图中硬币的直径为    cm。选用这一刻度尺对另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3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
2.50
12.35
课堂总结
测量的定义
①长度单位
②单位换算
③感受长度
课后小结
长度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
①选、认②放③看④读⑤记
特殊的测量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