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10:18: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一、故事导入,以疑促读
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咱们山东有个别称叫“齐鲁大地”,那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界上主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两个国家是邻邦,难免会有些矛盾和冲突。这不,在公元前684年,两国就在长勺打了一仗,史称“长勺之战”。鲁国史书《春秋》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一起来读-
生: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师:《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春秋》记事过于简略,于是就出现了注释《春秋》的书,比较有名的一本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左氏,顾名思义,写这本书的人姓左,相传是鲁国人左丘明。《左传》是怎么记述这件事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师:昨天我安排大家针对文章提出疑问。经过归纳,我把大家提出的37个问题分为3类:人物形象类、时代背景类、文字翻译类。其中人物类最热门,有31个问题;背景类的次之,有3个;文字类的,有3个。老师看了一下,解决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这节课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收获。大家相信我吗?
生:相信!
师:下面请同桌对读,读的同学尽量字正腔圆,听的同学要注意倾听点评。
(生朗读)
师:有哪些字的读音和写法需要强调一下吗?
(生指出了“靡”等)
师:大家注意一下“孚”,有一个成语叫“不孚众望”,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先是有同学认为是褒义,这说明他们对“孚”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准确。经过思考,一生非常清晰地说:“是贬义词,不被别人所信服。”)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辙”字,“车”字旁,俗话说“前有车,后有辙”。由此可见,长勺之战的时候,用过战车,很先进的!
二、品评题目,紧扣人物
师:同学们,文章是从《左传》里节选出来的,《曹刿论战》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也有人加了个题目叫《长勺之战》。这两个题目哪个更贴切?
生:《曹刿论战》!
师(指名一位学生):你怎么看?
生: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要突出曹刿这个人。
师:叫《长勺之战》也很好,在长勺打的嘛!
生:这个战争是因为曹刿才胜利的。
生:是因为曹刿提的建议,鲁国才能打败齐国。
师:有道理。《曹刿论战》,还突出了曹刿的主要活动“论”。如果我们更名《长勺之战》,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这篇文章要写-
生:打仗的场面!
师:而事实上呢?
生:文章写战争场面的文字很少。
师:这篇文章自清代康熙年间选入《古文观止》一书时就定名为《曹刿论战》,看来这是有道理的。曹刿论战,和谁论?
生:鲁庄公!
师:从时间顺序上看,两个人的论战可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
三、演读背诵,走近曹刿
师:我们先讨论“战前之论”,请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当然好了,首先他有勇气。在这位同学读的基础上,给大家提点小要求,能不能尽量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读出人物的语气?
(生朗读体会,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师:有情感,读得很不错了。可是我觉得还欠缺一点点,干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同桌配合,一人做庄公,一人做曹刿,尝试在括号里加个语气词表示你的态度。
(屏显)
何以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两名学生演读)
生:何以战?
生:公曰······
师:你就是“公”了,不用“公曰”了,直接说就行。
生: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师:你加的是什么?
生:嗯(一声)。
(师点头表示同意,演读继续)
生:嗯(四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师:你这个“嗯”是什么意思?
(生一时没有想好怎么回答)
师:你对庄公的说法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生:不同意。
师:你不同意怎么还“嗯”(四声)?
生:嗯(三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生:嗯(一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生:嗯(三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生:嗯(一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生:嗯(四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生读完后,现场传来热烈的掌声)
师:我问一下“庄公”,你听到“嗯”(三声)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生:否定了,不行,要另换一个。
师:被否定了,于是开始紧张,开始思考。听到“嗯”(四声)的时候呢?
生:很开心,终于同意了!
师:入情入境多好,古文其实并不枯燥。加上语气词这么有表现力,《左传》为什么不加呢?
生:那时候没有。
师:有还是没有?
生:可以有。
(无意中用到了小品中的台词,笑声再起)
师:那时写个字麻烦,不是刻于竹简,就是书于丝帛,竹简太硬、丝帛太贵,所以要惜字如金,这些语气词只要得之于心便好了。演读告一段落,还要落实一下重点字词,请大家注意“何以”“牺牲”“福”“狱”“可以”五个字词。
(学生分析五个字词涉及的文言现象)
师:文中提到了“人”和“民”,这两个字的含义有区别吗?
生:“人”是所有的人,“民”是平民。师:你的意思是“人”的范围要大。对此我有点看法,难道庄公要把自己的东西分给所有的人吗?
生:“民”的范围大,这里的“人”是指庄公身边的人。
师:有道理。请看“人”这个字。
(屏显)
图片
甲骨文中“人”字本是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形象,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含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夫以上阶层才称作“人”。再来看“民”。
(屏显)
图片
这个字饱含着血泪,是以锥刺目之形。这个字的本义是“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的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后来引申为“劳苦大众,平常百姓”。庄公的关注点在“人”,而曹刿的关注点在“民”。正是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才意识到,“取信于民”才是赢得战争的政治基础。这是《左传》里闪现出来的思想光芒,也是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国将兴,听于民。”300多年以后,孟子更为鲜明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段话表面上是论战,实则是论治国之道。由此可见,曹刿通治国之道。
精彩继续,什么时候还论?
生:战中。
师:这一部分很有意思。现在,我需要三名同学,一人做庄公,一人做曹刿,一人读旁白,分角色来朗读。
(生读)
师:这个“庄公”心里太着急了,一国之君,没你啥事。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走进庄公的内心,可以补充动作,也可补充语言,这一次我们要把庄公的戏份补充出来。(屏显)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刿曰:“未可。”【公······】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刿曰:“未可。”【公······】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师:第一处,你怎么想?
生:击鼓出军。
师:被曹刿制止后呢?
生:为什么?
师:看到齐师败绩后?
生:追击。
师:又被曹刿制止后?
生:又怎么了?
(生笑)
师:问一下“庄公”:仗打完了,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仗打赢了,当然高兴,但“庄公”无疑是弄了一头雾水-为什么?又怎么了?-当时你怎么不问一问?
生:光想打仗了。
师:估计问了,曹刿也不会理你。其实从文章技法角度来讲,更多的是作者为我们留下了-
生:疑问。
师:疑问,悬念。这个战争也不可能这么简单,好多同学提道:“曹刿到底出了怎样的计谋?未可,可矣,未可,可矣,然后就赢了?”个中缘由,还得由曹刿来回答。
(屏显)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生齐读)
师:曹刿说了几层意思?
生:两层。
师:“夫战”,哪个战?生:长勺之战。
师:是吗?仅是长勺之战是不是太局限了?
生:是所有的战争。
师:这个就大气了。曹刿进行的是一种理论的提升,他谈的是所有战争。“夫大国”,哪个大国?
生:齐国。
师:你看,又局限了。
生:所有的大国!
师:面对所有的强敌都得遵循这个原则,什么原则?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要有勇气,要把握时机,要小心谨慎。
师:曹刿不仅通治国之道,还晓军事之变。
四、深度思辨,品评庄公
师:曹刿无疑是一个光辉的形象了,相比之下庄公就不怎么光辉了。用曹刿的话来说-
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师:一看到这几个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生:大鱼大肉,生活奢华。
师(一边比画自己的脸一边说):你看脸-
生:比你还胖!
师(笑):比我胖,油光满面,肥头大耳。眼睛什么样?眼睛比我的还小!目光短浅。
(生笑)
师:《礼记·王制》中记载:
(屏显)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可见当时吃肉也是讲级别的。庄公是一国之君,自然是“肉食者”,说他“鄙”,公允不公允?
生:公允。
师:当然,庄公身上也有些优点,试着说一下。
生:庄公能重用人才,能听取曹刿的正确意见。
师:在《左传》里面,庄公的优点还是挺多的;但就本文来看,庄公“鄙”的一方面是比较突出的。怪不得《古文观止》说:““肉食者鄙,不能远谋',骂尽谋国偾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在长勺之战前,庄公在外交和军事上都犯过错误。公元前686年冬,齐国政局动荡,大臣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为君。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亡到莒国和鲁国避祸。公元前685年春,齐国内乱平定,想迎接公子纠回国即位,但鲁庄公心怀私念,想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迟迟不送公子纠回国,致使公子小白捷足先登,抢先回国即位,他就是齐桓公。鲁国随即进行武力干预,大败而归,并迫于压力杀死了公子纠。由此可见,鲁国是外交失败于前,军事失败于后,有违公子纠投奔相托之义。这就是“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的最好注脚。
五、回顾总结,拓展提升
师:毛泽东同志对长勺之战有这样的评价:
(屏显)
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原则。
关键的地方被我删去了,大家思考交流一下,尝试把删去的内容补充上。
(生思考、交流,分别在空格内填入了“取信于民”“长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师: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表示没有)
师:我倒是还有一个疑问:长勺到底在哪儿?这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是在山东曲阜北,有人说是在山东莱芜东。我是莱芜人,宁可相信是在莱芜东。去年秋天,我去凭吊了一番。伫立在古战场,放眼四望,追古思今,感慨系之,赋诗一首:
(屏显)
荒草秋林古杓山,巍然屹立六合间。千古兴亡多少事,鼓角争鸣野鸟喧。
六、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左传》
通治国之道
晓军事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