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实录试讲借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体会“选择”
师:当代作家秦文君曾说过一句与“选择”有关的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屏显)
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秦文君
(生齐读)
今天这节课和“选择”有关。首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与“选择”有关的名人事例。
生:汉代名将霍去病屡立战功,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卓越战绩,特意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但他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而谢绝,霍去病在待遇和责任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生:为了唤醒国民,鲁迅舍弃了自己的医学专业,选择了“弃医从文”,从救治人的肉体转为救治人的精神和灵魂。
生:钱学森不顾美国的百般阻挠,放下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选择回到贫穷落后的新中国,成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的选择,让中国的航天技术至少提前了20年。
师:霍去病不计个人待遇选择了家国责任,鲁迅选择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钱学森选择了做贫穷祖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他们无一例外用自己的“选择”诠释了“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人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生活中,如果是在“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让我们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将如何取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听听“亚圣”孟子的回答。
二、朗读课文,感知“选择”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初步感知内容。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古人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哪位同学尝试着给大家“高声朗读”课文?
(一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点评?
生:他的朗读声音洪亮,但有几个字音不准确。“故不为苟得也”的“为”读“wéi”,“为宫室之美为之”中的“为”分别读“
师:你的点评很中肯,字音纠正也很准确。“为”是个多音字,当动词、疑问语气词或表被动时一律读二声,当介词时一律读四声。
生:“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乡”是一个通假字,应该读“xiàng”,他没注意到。
生:有个句子的节奏停顿不合适,应是“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师:你的句读停顿很正确。可以这样说,读准字音不见得理解了句子,但句读停顿正确了,对句子的理解会基本正确。相信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大家定会朗读得更顺畅。请大家对照屏幕上的节奏划分读一读。
(屏显)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生读)
三、译读课文,理解“选择”
师:古人说“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探其深远之韵”,圈画疑难。
(生自读,翻译课文)
师:有疑难问题先小组交流一下,若还有疑难,我们再全班一起探讨。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师:大家交流学习特别投入,为你们点赞!还有解决不了的词或句子吗?
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个句子我们组不太会翻译。
师:哪位同学帮帮他们组?
生:假如人想得到的没有比生更重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的方法,有什么不可用呢?
师:你的翻译非常好,类似的句子“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怎么翻译呢?
生: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
师:这两个句子结构基本一致,你的译文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吗?
生:我没有疑难,我是觉得这个句子翻译有难度,需要给大家强调一下。(众笑)
师:你是个“心系同学”的好孩子。那就请你给我们强调一下,哪个句子有如此“殊荣”呢?(众笑)
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个句子有难度,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采用这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去做;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去做”。(掌声)
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个句子也需要给大家强调一下,应该译为:“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师:还有个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谁能翻译?
生:不是仅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师:同学们的翻译很到位,老师特别欣赏你们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外,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多个通假字,你们能快速找出来吗?
生:“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辟”同“避”,躲避。
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的“辩”同“辨”,辨别。
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的“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是个语气词。
生:“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乡”同“向”,先前、从前。
师:你们真会学习,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带着这种理解,再来“高声朗读”一遍课文,相信你们的朗读质量一定会有提升。
(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探究“选择”
(一)创设困惑,启迪深思
师: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值得珍爱。在“生”和“义”之间他是怎样选择的呢?面对“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时,孟子认为应该如何选择呢?
(屏显)
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告子上》
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孟子·万章下》
生:孟子的选择是“义”、为了“义”宁可慷慨赴死,即“舍生取义”。
师:那你能说说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
生:课文开头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
师:为什么舍鱼而取熊掌?
生:熊掌比鱼更贵重。
师:同样的道理,有人“舍生而取义”,因为他觉得“义”比“生”更重要。孟子想论说“舍生取义”,却从“舍鱼而取熊掌”说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说理方法吗?
生(齐):比喻。
师:是比喻论证不假,但同时还有一种说理方法,谁知道?
生:类比说理。
师:类比说理也叫类比论证。
(屏显)
类比论证: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强调了“舍生取义”的含义?请结合句子的翻译说一说。
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即“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干苟且偷生的事”。
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即“那样做可以生存下去,那样做可以躲避灾祸,但是,有人却不那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把义看得至高无上。
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他把“不义”看得比死都严重,为了不做不义的事情,灾祸来临也不躲避。
师:是的。孟子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生”和“义”的价值不同,二者只能选取其一的时候,舍弃“生”而选取“义”;当“死”和“不义”摆在面前的时候,舍弃“不义”而选取“死”。这种精神给人以震撼。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凛然正气,一起朗读这些句子。
(生齐声朗读,感情饱满)
师:“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择?
生:是与“舍生取义”相反的选择,是“舍义取生”。
师:孟子为什么还要写“舍义取生”?
生:和“舍生取义”形成对比。如果把生看得比义更重要,就可能成为贪生怕死的人,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后果是很可怕的。
师:这其实就是从反面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意义,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正反对比论证。
师:总的来说,文章第一段文字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文中还把“生”和“死”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即“不义”。请你带着这份理解为大家“高声朗读”第一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师生鼓掌)
师:你的朗读情感饱满。常言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一篇文章按十分计算的话,朗读给人的美感可达到七分。你做到了,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孟子面对抉择时的浩然正气。
(屏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孟子
(二)层层推进,思维碰撞
师:日常生活中依然需要面临种种选择,也不一定就是“生”与“死”。课文第二段说的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是名利和道义的选择。
师: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
生:当施舍带有侮辱性的时候,连过路的饥民和乞丐也不接受,他们宁可饿死,也要保持人格的尊严。所以他们面对名利和道义的时候,选取了道义。这类人正和以前学过的《孟子三章》里的“贫贱不能移”的人相契合。这里的“行道之人”“乞人”类比的是坚守“义”的人。
师:你真会学习,能“温故知新”,联系以前所学。文中介绍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生(齐):举例论证。
生:还有一些人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却接受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放弃了道义。这类人是《孟子三章》里“富贵不能淫”的反面典型。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颇有气势,说服力更强。
师:有道理。第二段说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呢?
生:归根结底是“利”与“义”的选择。
师:第二段中,一个为了“义”放弃了“利”,一个为了“利”放弃了“义”,这又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齐):正反对比论证。
师:很好,我们可称之为“舍利取义”或“见利忘义”。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高官厚禄、贪求富贵享受而丧失了,已不再是“贤者”。
师:“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生:“本心”应该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
师:初二我们学习《孟子三章》时了解到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只要不使这些本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屏显)
人有四种“本心”:恻隐心、羞恶心、恭敬心、是非心。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师: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
生: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
师:请大家了解孟子写作本文的背景。
(屏显)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他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予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孟子·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感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师:总起来看,本文设喻引出论点,正面展开剖析,反面假设推理回归性善本心,层层推进,论证过程缜密严谨。这里的“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羞恶之心”在内的一切大义。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像一束耀眼的精神之光,照亮千古。请大家带着这份理解自读第二段,进一步感受孟子的浩然正气。
(生带着理解与思考自读)
(三)链接生活,感悟升华
师: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不丧失本心的贤者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你可以列举几个吗?
生: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劝谭嗣同东渡日本避难,他拒绝了,为了唤醒民众支持变法维新,他慷慨就义。
生:南宋末年文天祥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
生: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粮,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师:这些人都是“舍生取义”、没有“丧失本心”的“贤者”。因为有灿若星辰的他们,历史的天空不曾黯淡!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的抗疫英雄,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正是“舍生取义”精神的写照。你能列举一些吗?
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84岁的耄耋老人,面对疫情暴发,挺身而出。他不计个人安危,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生:抗疫英雄李文亮,被称为“疫情”吹哨人。面对“训诫”,他选择了真相,选取了正义,却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4岁。
生:95后志愿者“雨衣妹妹”在疫情最严峻时毅然选择奔赴武汉,带领团队为医护人员连续做饭40多天,风雨无阻地送出免费盒饭2万余份。
生:我想说说我的父亲。他只是我们小区一个默默无闻的防疫检测志愿者,但他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们检测体温、协助登记。疫情严重时期,他怕传染给我和妈妈,坚持住在湿冷的地下室。(学生眼里噙满泪水)我的爸爸很平凡,但在我心里他也很伟大。危难时刻,他也是“舍生取义”的典范。(师生鼓掌)
师:“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抗疫期间,太多太多的人用自己的生命进行着抉择,书写着感动。无数的医护人员、军人、公安干警、志愿者······他们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疫抗疫的钢铁长城,撑起了“健康伞”,守住了“生命线”。他们担负着国家、民族的大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是千年前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深远影响,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与信仰!
(屏显)
舍生取义、不失本心-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与信仰!
五、咏诵经典,领悟“选择”
师:请同学们化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形式,咏诵经典。要求:用一句话做引子向大家推荐《鱼我所欲也》。
(屏显)
比如:走进《孟子》书苑,我们了解到“富贵不能淫”的人生抉择,感受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生命慨叹,聆听到“生于忧患”的警世箴言。大家好,我是经典咏诵人 ,我把《鱼我所欲也》咏诵给你听。
(生准备)
生:走近孟子,我感受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个性的智者,他把高高在上的哲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连接起来,他的“舍生取义”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大家好,我是经典咏诵人窦文浩,我把《鱼我所欲也》咏诵给你听。
(生声情并茂咏诵,师生鼓掌)
师:同学们,在当今社会,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才能让“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相信孟子已经给出了答案。让我们高声咏诵《鱼我所欲也》,保持本心,把思想化作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屏显)
《鱼我所欲也》, 经典恒久流传;
舍生取义, 精神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