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21 20: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教 材 地 位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这节课是前面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规律的体现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对人地关系的体会过程,为下一单元可持续发展学习的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叙述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状况。能够提出区域再生阶段的整改意见。方法与过程:通过区域发展的推断探究,体会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会区域发展过的过程。通过美国匹兹堡的发展探究,验证和纠正推断探究中的结论,体会地理 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实现对区域发展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大庆市发展材料的阅读,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应用 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发展规律的认知,体会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从而树立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 学 重 难 点 1、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人地关系的识记。特别是再生阶段的整治措施。(重点) 2、体会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实现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难点)
教 学 方 法 推导纠错法、案例分析验证法、对比归纳法
课前教材自主学习区域发展阶段和特点:第一阶段: 特 点 区域内城镇_____________,空间结构比较___________ 发展基础 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______,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__________,区域内部人地关系___________第二阶段: 特 点资源开发的规模_________,城市和 工业区迅速__________,区域内部____________和空间结构渐趋_______,呈现__________的发展局面,产业由__________________。 人地关系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受到制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阶段: 特 点区域原有优势_________,经济增长___________,产品市场竟争力___________,效益____________。 人地关系 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减弱,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经济整体呈现_________________,并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严重社会问题第四阶段: 特 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________________,促进区域____________ 区域发展寻找新的空间(产业转移),改变区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产业结构。如运用新的技术,___________;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发展第三产业等(二)________________,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人地关系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明确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指导学生根据同一城市不同时期景观图的对比,初步认知区域是发展变化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总结过度,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指导学生关于本节课内容的思考方向。指导学生完成探究题目,体会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联系。给出参考答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指出学生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探究真理的意识。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1步。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 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学过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和整体性特征。差异性特征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整体性特征指导我们要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那么,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发展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新课! 一、认知推导思考:请欣赏美国城市匹兹堡不同时期的城市景观图,结合自己的认知,按照发展时间的早晚顺序排序,并简述理由!参考答案:C---B---A 经济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繁荣。思维延伸:城市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直观地经济发展变化外,你认为在其它方面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参考答案: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空间结构复杂(建筑和交通由地表向地上、地下发展),产业部门数量和种类增多,产业中心向外扩展,社会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总结过度:通过上述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活动的推动下,区域是发展变化的。然而,区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会遇到哪些问题,人类又是通过什么措施度过难关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探究提示1.“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 从时间上看,呈阶段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从空间上看,有一个由点(个别经济点或个别城镇)到线(工业带、城市群)再到面的发展过程。探究区域发展变化过程:如果你生活在下图所示的区域,该区域比较落后,人口分布较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请利用所学知识推断,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投资商人和政府官员的你会怎么做?大家的做法会推动我们所在的区域发生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 投资商人:投资钢铁工业、扩大投资规模和投资面、转移到外地投资或转移投资重点,发展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 居民:外来居民迁入和本地居民一起到工厂上班、买房买车、失业或到外地就业。 政府官员:招商引资,鼓励投资商投资、关注环境问题、限制高污染企业发展,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认知验证验证第1步:结合图文材料,说说“钢都”匹兹堡兴起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试归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人地关系。参考答案: 学生回想,巩固记忆,并思考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的联系根据自己的认知思考区域发展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跟着老师思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分组思考,完成探究过程,得出小组结论。结合其他小组的结论,对照参考答案,完善本组探究结论。完成探究任务,体会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过程,验证和完善前面的探究结论。结合老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
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2步。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 验证第2步:结合图文材料,说说五大湖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试归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人地关系。参考答案: 完成探究任务,体会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过程,验证和完善前面的探究结论。结合老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
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2步。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3步。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探究验证第4步。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和学生一起梳理本节课主要内容,完成课堂小结,检测知识掌握程度。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肯定学生的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练习,并进行点评改正。 验证第3步:结合阅读材料,说说“钢都”匹兹堡面临那些困惑?为什么? 试归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人地关系。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口外迁3、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区域原有的优势丧失。探究美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1、美国人口迁移的流向是?2、试结合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居住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美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参考答案:1、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2、(1)“冷冻地带”对人口的推力<1>东北部纬度偏高,冬季特别严寒,称为冷冻地带。<2>五大湖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2)“阳光地带”对人口的拉力<1>南部西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2>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旅游业及宇航、电子等新兴工业,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验证第4步:结合阅读材料,说说“钢都”匹兹堡在面临众多问题时采取了那些有效的措施,实现了怎样的转变?试归纳此阶段(时期)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人地关系。参考答案:知识梳理课堂小结三认知实践如果说我们对美国匹兹堡的认识比较陌生的话,那么对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大庆应该很熟悉了,读下面关于大庆市的发展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松嫩平原上发现了油田。1959年大庆的第一口井喷油。从1976年开始,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 000万吨,直至2002年,大庆油田在每年5 000万吨产量上稳产了27个年头。四十多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地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大庆也由一个矿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现辖4县5区,总面积2.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42万,其中市区面积5 107平方千米,人口104万。1.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简单的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初期阶段: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到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000万吨,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石油生产基地,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大庆原油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大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这时人地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转型阶段:大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问题,长期以石油生产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再生阶段:大庆开始“二次创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城市、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第一、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效率,提高石油产量;第二、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第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生产高质畜产品;第四、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污染物回收利用能力,变废为宝;第五、石油输出,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劳务输出等。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1)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与深加工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因素。(2)区域发展应该实现多种经营。(3)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该同步发展,努力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区域发展的老路。四练习巩固一个成熟区域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但许多区域由于发展时间短或起点高等原因,区域发展阶段并不完整,或者说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尚没有暴露。据此回答1~3题。1.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B.再生阶段→转型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再生阶段D.再生阶段→初期阶段→转型阶段→成长阶段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2~3题。2.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3.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地关系状况是(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4、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形成了城市群和工业带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5、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6、关于区域再生阶段的正确叙述是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复苏③集中力量发展原有的传统产业,突出主导产业的地位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7、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高 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 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 “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 “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8、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9、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完成探究任务,体会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过程,验证和完善前面的探究结论。结合老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完成探究任务,体会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过程,验证和完善前面的探究结论。结合老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完成探究任务,体会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过程,验证和完善前面的探究结论。结合老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结论,做好笔记。回忆本节课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问题。参照答案,完善自己的结论,检查不足之处,做好笔记,便于课后巩固。独立完成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标题含义: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阶段 特点 面临的问题 人地关系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这节课是前面区域差异性和整体性规律的体现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对人地关系的体会过程,为下一单元可持续发展学习的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所以体会区域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的环节,然而学生对于区域发展的宏观变化认知较少,较为抽象,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四个大环节:认知推导 通过同一城市不同时期的景观图片对比,让学生可以认知区域是发展变化的,同时,通过思维延伸环节,让学生可以从生活储备的认知中发现区域发展变化的方面,以形成基本的思考方向。再通过推导探究环节,分组探究城市发展的一般过程,体会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形成基础认知。认知验证 指导学生形成探究真理的意识。以匹兹堡发展的实例为基础,分4步进行合作探究来验证之前的自我推导结论。既可以完善探究结论,又可以再次体会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知实践 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实践完成大庆市发展过程的实例探究,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练习巩固。通过简单的当堂练习,检测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准确的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利于个别辅导。
B
A
B
C
“钢都”匹兹堡的开发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8世纪中叶,法国移民在此建立据点——迪尤肯堡.1758年此据点为英国殖民者夺取,改称匹兹堡。这里水运便利,优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无烟煤炼铁技术发明后,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1834年,宾夕法尼亚运河完工和铁路通车后,这里成为水陆交通枢纽。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近代工业地发展。位于煤田中心地带的匹兹堡,利用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运入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之称。这里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
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
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Chicago)、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带基本形成。同时,区域内产业结构也逐步复杂化,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经济的繁荣带动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简称“芝匹带”。该城市群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铁城”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                                                      “五大湖”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也受到制约,需要从区外输入大量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已比较紧张。
匹兹堡的“困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美国“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在全国的地位大大降低。“钢都”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由于钢铁工业等主导产业的衰退,20世纪 50年代以来,其钢铁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下降至1983年的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 人数累计达10万人以上,全市有1/4的家庭收入明显下降,市财政和教育部门的投入都下降了一半。五大湖区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的人口外迁,被称为“冰雪带”,“锈蚀带”,与美国南方蓬勃发展的“阳光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识城”匹兹堡
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工业区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东北工业区又呈现繁荣景象。很多大都市区都已经成功地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例如,底特律现已成为汽车工业研发中心。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这座昔日的“没有屋顶的地狱”,如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医疗和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已排在美国城市的前列,被誉为“知识城”。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大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长期以来以生产原油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石油经济“一柱擎天”;二是体制性矛盾,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三是观念问题,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
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大;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计划到2010年,初步形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