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16:43:33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几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
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课目标
重点: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
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辛亥革命和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前半生,为功名,考中科举状元;后半生,为国家,创办企业。张謇
创办实业的目的是
(C)
A.学习外国的技术
B.维新变法
C.“求国之强”
D.推翻清朝统治
2.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进入“短暂
的春天”的主要原因是
(B)
A.中国参战需要耗费大量物资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张謇等人趁机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得到政府扶持
D.“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在大战中淡化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
难成长起来的。下图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D
轻工业
重工业
重工业
92%
8%
13%
1869年
1919年
中国近代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
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
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
时间应该是
产生
初步发展
掀起热潮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遭受摧残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知识点2
社会生活的变化
5.从西方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还
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的近代交通工具是
(C
A.汽车、帆船
B.马车、火车
C.火车、轮船
D.飞机、单车
6.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
命党人的照片统计,当时穿西装者有16人,
穿中山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
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
了当时中国
(
A.社会习俗的改变B.民族服装的流行
C.西式服饰的传播
D.服装样式的多元
一99999
课后提升
1.(山东省中考)1931年,帝国主义在中国投
资已达32亿美元,开设洋行商店8000多
家。到1936年,帝国主义投资额更高达43
亿美元,占整个中国工业资本的71.6%。
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B)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帝国主义的压迫
C.封建主义的压迫
D.中国处于内战状态(共22张PPT)
本课目标
重点:1.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
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
展;
3.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洗星海等人的成就。
难点: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
2.《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
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的成立
B.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八股文的废除
3.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
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A)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
4.“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卖的应该是(A)
A.《申报》
B.《解放日报》C.《民报》
D.《大公报》
5.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
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A)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
知识点2
文学艺术的成就
6.“我决计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
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这位弃医从文的人

(C)
A.胡适
B.郁达夫
C.鲁迅
D.茅盾
7.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
活的真实面貌。下列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
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A.鲁迅《狂人日记》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8.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
己的爱国热情。他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
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数、豪气勃发的意
态。“他”是
(
A.任伯年
B.张大千
C.齐白石
D.徐悲鸿
9.下面绘画作品蕴含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
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
的坚定信念。其作者是
(B)
A.鲁迅
B.徐悲鸿
C.聂耳
D.洗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