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小结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小结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16:47:04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重点归纳
1.比较西安事变和平谈判和重庆谈判
事件
西安事变和平谈判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人民渴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望和平民主,蒋介
背景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石企图阴谋发动
逼蒋抗日
内战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
结果
达成“双十协定”
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落实
蒋介石撕毁协定,
线,国共实现第二次
情况
发动内战
合作
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任
启示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国家、民族利
益为重
2.三大战役
歼灭
战役
作战
参战
和改
指挥者
影响
名称
地区
部队
编人

东北人
辽沈沈阳、锦林彪、罗
47万解放东
民解放
国民党
战役州、长春荣桓等
余人
北全境

军队的
刘伯承、
解放了
主力基
华东野
徐州、碾邓小平、
长江中本上被
淮海
战军、55万
庄、双堆陈毅、粟
下游以消灭,大
战役
中原野余人

裕、谭震
北的广
大加速
战军
林等
大地区
了人民
东北人
解放战
林彪、罗民解放
华北全
平津
北平、天
52万
争在全
荣桓、聂军、华
境基本
战役津等
余人
国的胜
荣臻等
北人民
解放

解放军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
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
对于重庆谈判的考查,结合最近几年的中
考来看,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一是以选择题
的形式综合考查重庆谈判的原因、过程和结
果;二是结合其他史实以组合选择题的形式进
行考查;三是综合芳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
作与对抗相关的重大史实,此类命题往往以综
【例】
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
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指出,我们并不因为蒋
(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国
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接连打败国民党
D.国民党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解析】
由材料可知,虽然国民党撕毁了“双
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但全国人民都承认了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努力。这表明通过重庆
谈判,人们认清了蒋介石独裁、专政的真面目,
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努力,
这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A符合题意。故
选A。
【答案】
A
高频考点2
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考查重点: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
役,多以图片、材料、选择、问答形式出现。
(例1】
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
“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
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
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39张PPT)
重点归纳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项目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相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点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建立资产阶级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

革命
共和国,走资
国家,走社会主义道
前途
本主义道路
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近代化探索的四件大事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
19
世纪
时间
年代到90年
1911年
1915年


口号或
指导思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领导
地主阶级洋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激
阶级
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进派
探索
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领域
封建统治者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空前的思想
性质
的自救运动改良运动民主革命
解放运动
促使人们
促进民族资
结束封建
冲破封建
本主义产生
君主专制,
起到思想
思想的束
影响
与发展,是
使民主共
启蒙作用
缚,探索救
近代化的开
和观念深
国救民的

入人心
新出路
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探索特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进程,由表及

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
辛亥革命
常考的是: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武昌
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本考点内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侧重于对
基础知识的考查,多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
文化运动等事件进行联系和比较。试题类型
多元化,但以选择题为主。
(例】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
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
的先进分子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
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
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先进分子”最有可
能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先进分子”主张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
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制政体,建立资
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即现代化的政
府,D符合题意。地主阶级顽固派、地主阶级
洋务派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A、C排除;资产
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要保留
君主,B与题意不符。故选D。
【答案】(共32张PPT)
重点归纳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国共关系的总体演变历程: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对抗→
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从国共两
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和则两利,分则
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
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时期
时间
关系
结果
基本上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
国民革1924一
国共第一次
动统治,给帝国
命时期1927年合作
主义和封建主
义以沉重打击
国共合作破裂,
土地革
1927-
国共十年内
给日本进一步侵
命时期
1937年战
华以可乘之机
最终取得抗日
抗日战
1937-
国共实现第
战争的完全胜
争时期1945年二次合作

国共第二次合
解放战
1945-
国共由合作
作破裂,导致内
争时期
1949年走向对抗
战爆发,祖国至
今未能统一
2.国共合作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形式:大会战
形式:以游击战为主
典例:徐州会战、太原
会战、淞沪会战、武汉
典例:百团大战
会战、长沙会战
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
北伐战争
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目标、主战场、结果
等。
【例】
1926年12月到1927年1月,全国各地
先后有56位将军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1927
年1月1日,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直接
引起上述情形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解析】
解答此题要求结合题干中的信息
“1926年12月到1927年1月”及“加入国民革
命军”,综合信息可知当时北伐战争取得一系
列胜利。
【答案】
C
重点考查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井山革命
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例】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
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发动了秋收起义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解析】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
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的情况下,他决
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于是,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B。
【答案】
B(共31张PPT)
重点归纳
1.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战争
交战
签订
原因
时间
影响
名称
双方
条约
1840年
中国开始
打开中国市场,倾
鸦片
清政府和
6月
《南京
变为半殖
销工业品,掠夺原
战争
英国
1842年
条约》
民地半封

8月
建社会
第二
1856年
《天津
进一步打开中国
半殖民地
次鸦
清政府和
10月
条约》
市场,扩大侵略权
化程度进
片战
英法联军
1860年《北京

一步加深

10月
条约》
日本在明治维新
1894年
大大加深
甲午
后,为发展资本主清政府和7月一
《马关
了中国半
中日
义制定了侵华的日本
1895年条约》
殖民地化
战争
“大陆政策”
4月
程度
中国完全
八国义和团运动发展清政府和
1900年
陷入半殖
联军壮大,斗争矛头直英、美、俄、6月一
《辛丑
民地半封
侵华指帝国主义侵略日、法、德、1901年条约》
建社会的
战争势力
意、奥
9月
深渊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比较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
1842年
1895年
1901年
割辽东半岛、台

割香港岛给英湾全岛及所有附
地国
属各岛屿、澎湖
列岛给日本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五口通商:广
开放沙市、重庆、


州、厦门、福苏州、杭州为商


州、宁波、上海埠
内容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
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
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

英商进出口货
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

物缴纳的税允许日本在通商
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款,中国须同口岸开设工厂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
权英国商定
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
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
部,班列六部之前
开始变为半殖
大大加深了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影响
民地半封建社
半殖民地化程度封建社会的深渊
会的深渊
3.两次近代化的初步探索
名称
时间
阶层
口号
主张
地位
19世纪
学习西
中国近
洋务
封建地
“自强”
60-90
方先进
代化的
运动
主阶级
“求富”
年代
技术
开端
资产阶
学习西
中国政
变法
1895
变法
级维新
方政治
治民主
维新
1898年
图强

制度
化的起点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
鸦片战争
常考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
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本考点在历次中考中都是考查的重点。
试题类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