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章末基础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1.若下图中甲圈为自然资源,乙圈为能源资源,丙圈为可再生资源,则图中阴影所示的资源是( )
A.铁矿 B.风能 C.水电 D.核能
2.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
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D.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绿色的生活、生产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选项符合“碳中和”行为的是( )
①在蚂蚁森林中种下树苗 ②圣诞节同学间互赠贺卡
③步行上学 ④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比特币是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的,类似在“矿场挖矿”。大规模的计算中心用来挖比特币将产生大量能耗,影响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下能显著减少碳排放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比特币矿场的准入门槛
B.禁止一切比特币“矿场”开展业务
C.鼓励在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挖掘业务
D.对比特币行业的能源消耗额外征收碳排放税
5.2018年2月2日~3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中的环境的主体(中心事物)是( )
A. 人类 B.生物
C.地球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6.“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能直接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7.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东亚、南亚、东南亚 B.西欧、北美、澳大利亚
C.西欧、东亚、南亚 D.西欧、北美、东亚
8.为应对臭氧层遭破坏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排放 B.减少甲烷的排放
C.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9.下图为“异地倾倒”漫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行为可能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 D.生态破坏
(2)图中的现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环境的观念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令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按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湿地属于(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1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B.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12.“夏秋水天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这种景观的形成说明( )
①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显著
②人类活动、地表状况的季节变化显著
③气旋、锋面的季节变化显著
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显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3.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流域界线的划分指标是( )
A.行政区界 B.气候 C.地形 D.植被
(2)图中乙、丙两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洪涝灾害 B.荒漠化、水土流失
C.酸雨、水土流失 D.荒漠化、酸雨
14.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资源紧缺 D.人地和谐
15.太原是山西省经济中心,经济是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为主,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是全市支柱产业,为传统典型的资源型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完成下题。
太原市大气污染最严重出现在冬季的原因( )
①谷地三面环山,风力微弱
②降水较少,扬尘多
③工业结构偏重,粗放经营
④生活取暖,燃煤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读某集团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的叙述,不正确是( )
A.提高经济与生态效益 B.利于控制所有的污染
C.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 D.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2)该集团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 )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东北地区
17.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耕地总量区域比重图”,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18.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区、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 D.阳光、空气、水
1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天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20.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
A.制定法规 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21.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生物物种锐减
(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臭氧层空洞 D.土地沙漠化、盐碱化
22.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23.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该国能源利用方式。读图,完成下题。
(1)在冰岛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开发利用最多的是( )
A.水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地热能
(2)冰岛位于( )
①消亡边界 ②生长边界 ③海岭附近 ④海沟附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据此完成下题。
(1)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2)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25.下表为中国和世界人口数量前十位的国家在重要自然资源上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情况,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与十国均值相比,我国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能源资源
(2)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二、综合题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乌梁素海过去有着“塞外明珠”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生产生活的发展,到2008年前后变为劣Ⅴ类水。近年来,当地采取多项措施,对流域实施全流城、系统化治理。实施“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让这顆“塞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
(1)简述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乌梁素海环境问题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实施“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对乌梁素海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7. “煤改气”是指使用天然气替代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排放较多污染的燃煤。2013年9 月,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工程开始实施,预计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城市燃气“煤改气”替代量为15亿立方米,工业燃料替代量为125亿立方米,发电替代量为60亿立方米。
分析“煤改气”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
28.(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脏、乱、差”现象严重。下图为山东半岛丘陵某县区家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试叙述造成农种“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原因及该种污水处理的好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C
【答案】3.C
4.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1)A
(2)B
【答案】10.B
11.A
12.D
13.【答案】(1)C
(2)B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1)B
(2)A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1)A;D
(2)A;C
22.【答案】A
23.【答案】(1)D
(2)B
24.【答案】(1)C
(2)D
25.【答案】(1)D
(2)C
26.【答案】(1)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凌汛;流速慢。
(2)河套灌区灌溉退水汇集在乌梁素海,化肥农药导致乌梁素海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突出;水生植物过量增长,破坏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净化拦污能力下降。
(3)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防治土地盐碱化;防止灌溉退水把化肥农药带入湖区,污染湖水;控肥、控药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实现控肥增效,降低农药残留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控膜减少残膜累积导致的土壤板结,破坏耕地质量,造成水分疏导受阻等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的现象。
27.【答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轻雾霾;减少煤炭堆放占用的土地资源;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随雨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28.【答案】原因:经济发展快,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生活垃圾和禽畜粪便产生量多。|好处:占地少,成本底,操作简单;沉淀池可起到沉淀作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和吸收;湿地床可进一步过滤污水;形成的泥饼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