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专家,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下面我从“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什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段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我今天所要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二次侵略战争,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从2022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得知这一课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这一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子目,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图片、文字资料了解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画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2.通过自主学习,以表格形式归纳中英《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并分析该条约带来的危害(影响),进而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学会分析、归纳问题,掌握学习历史方法。
3.知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感知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精神。
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中国历史一年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有所欠缺,学科核心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结合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我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定为学习难点。
怎么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播放小视频《圆明园》 提问:视频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观看视频尝试回答问题 1.用视频导入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很直观地激发学生感性认识,这也符合了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身心发展特点。 2.用倒叙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实现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目的,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新课教学 活动一:图片说史 1.阅读教材 P8内容结合图片分析为什么会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思考,假如没有“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还会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从而归纳出英法联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设计“图说历史”环节,其目的:图片能够直观形象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图片虽无法完整呈现历史,却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性。 2.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学习历史论从史出的方法。
活动二:地图说史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结合教材P9-10内容,动手画一画英法联军入侵路线图。 动手画一画:英法联军入侵路线图 画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诠释了学生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活动三:史料说史 指导学生阅读P9-10内容,结合相关史事,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P9-10页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用史料说史的形式使学生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弱国被人欺”,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奋斗情怀。
活动四:条约说史 1.自主阅读教材P9和P11内容,填写表格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约国家条约内容
3.阅读P11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找找中俄签订的条约及带来的影响 1.自主学习,填写表格,了解条约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 1.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和因人因材施教的原则 2.结合条约内容进行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践行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要求,实现了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结作业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下课之后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或学后感,下节课分享。 学生课堂小结;课后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或学后感 1.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加深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2.培养了学生看待问题的唯物史观,使学生由衷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体现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学得怎么样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得怎么样呢?我认为可以从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课堂的氛围及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活跃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中看出。一节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而且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这“活跃”不仅体现在激烈的合作探究上,也体现在安静的自主学习中,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历史思维的火花,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竞争的能力。这“动”与“静”的结合,既让学生懂得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道理,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发挥集体力量;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还学会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使评价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的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我想,这样的学习应该是成功的。
以上就是我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的说课。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