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11章三角形(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11章三角形(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22 15: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能理解它的特殊性。
3、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三角形的形状?
2、观察图形,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最短。
三、探索与思考
1、阅读书本42-43页并完成下列填空。
⑴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
构成的图形叫做 。
⑵ 三角形可以用符号“△”来 A
表示 ,如图①中的三角形可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 B C
其中,点A,B,C叫做△ABC的 ; ①
∠A, ∠B,∠C叫做△ABC的 ;线段AB,BC,CA叫做
△ABC的 。通常∠A, ∠B,∠C的对边分别用 ,
, 来表示。 A
⑶ 如图②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 ,另外
一条边叫做 ,两腰的夹角叫做 , B ② C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 。 A
⑷ 如图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三角形 腰和底边相等的三角形。 B ③ C
2、探究并讨论书本43页
如图①,在△ABC中,连接BC两点的线有:线段 ,
折线A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AB+AC> .
同理可得 AB+BC> , AC+BC> .
由此可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 第三边。
由此可得:三角形的两边之差 第三边。
3、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⑴ 用自制的小棒,看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
⑵ ①等腰三角形周长20厘米,底边长6厘米,则腰长 。
②等腰三角形周长20厘米,一边长5厘米,则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 。
⑶ 如图④,D是△ABC的边AC上的一点,AD=BD,试判断AC与BC的大小。 A
解 在△BDC中,
有BD+DC﹥ ( ) D
又AD=BD( ) B ④ C
则BD+DC=AD+DC= 所以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