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科学 1.1-1.3.1讲义
一、单选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2.下列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水母 B.仙人掌 C.干种子 D.人体
3.我国为了解决华北、西北的缺水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蒸发
4.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
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
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
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
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6.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7.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8.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其中分布占比最多的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湖泊淡水 D.大气水
9.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a管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管的气体能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0.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1.发生地震后, 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 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 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2.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电解1g水可以得到 2g氢气和 1g氧气
③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成原子, 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在做水电解实验时,老师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反应后剩余的溶液是纯净物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这种物质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4.诸暨新茅渚埠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N
D.构件的密度为2.5×103kg/m
15.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6.下列情况下,不受水的浮力的物体是( )。
A.水中的气泡 B.跨海大桥的桥面
C.水中正在上浮的木块 D.水中正在下沉的石块
二、填空题
17.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会通过水循环的 (填字母,下同)环节进入大气,有可能通过 环节到全球上空,进而通过 环节污染全世界陆地。
(2)浙江省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D.用洗漱过的水冲马桶
1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C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19. 的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形成 火焰, 将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烧杯内壁出现 。说明氢气和 反应,生成了 , 文字表达式为 。
点燃像氢气这样的可燃性气体前必须 。
20. 如图所示,“蛟龙号”7000 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任务于北京时间 2012 年6月27 日 5 点 29分开始注水下潜,11 点 47 分,潜水器到达7062m深度海底。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蛟龙号”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 ,浮力 。(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物体,在空气中测时示数为7.4 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 N,则物体的体积是 cm3,物体的密度是 g/cm3. 若将这个物体的一半体积浸人密度为0.8× 103 kg/m3的酒精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g取10 N/kg)
三、实验探究题
22.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 极相连。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23.某学习小组做电解水实验, 测得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如下:
时间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试管A 中气体体积/mL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试管B 中气体体积/mL 2 4 7 11 16 21 26 31
请回答 :
(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二者体积比的理论值是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 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中气体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4)从第 min 起试管A和试管B产生的气体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值。
四、解答题
24.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个用10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8kg,体积为0.1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和体积。计算(g=10N/kg):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 牛。
(2)不载人时,竹筏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大?
(3)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若竹筏上每人的平均体重为500N,则该竹筏最多能载几人?
25. 如图所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已于2012年10月正式服役,其最大吃水深度为 10. 5m(指最底部到水面的竖直距离),排水量达6.7×10°t,舰载机50余架,为保护我国领土领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m水取1.0×103kg/m3,g取10 N/kg)
(1)每次战机从甲板起降前,机组成员要对甲板进行地毯式排查。已知飞行甲板长300 m,排查时人的行走速度约为1. 5m/s,则机组成员从船头到船尾进行一次排查需要多长时间?
(2)当“辽宁舰”达到最大吃水深度时,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为多大?
(3)当一架质量为20t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了多少?
26.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商,北极地区冰层熔化速度增大,北极熊的栖息地不断编小,北极熊遭遇的生存危机是全球变暖的又一证据。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而经常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要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铮冰上(如图所示)。
(1)北极熊跳上浮冰时,承载若北极熊的浮冰受到海水的浮力与承载前相比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当一只780 kg的北极熊跳到一块露出海面部分的体积为10m3的浮冰上时,请计算说明这块浮冰能否继续保持漂浮状态? (ρ海水 =1.04× 103 kg/m3,g取10 N/kp)
27.读水电解过程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水分子是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 。
(3)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1)B;C;A
(2)A
18.【答案】(1)降水;水汽输送
(2)C;D
19.【答案】纯净;淡蓝色;小水珠;氧气;水;氢气+氧气水;验纯
20.【答案】变大;不变
21.【答案】500;1.48;5.4
22.【答案】(1)负
(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氢气
23.【答案】(1)水氢气+氧气
(2)氧气;氢气;1: 2
(3)开始阶段氧气和氢气在水中溶解未达到饱和状态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
(4)4
24.【答案】(1)800
(2)V排=F浮/ρg=800N/(1.0×103kg/m3×10N/kg)=0.08m3
(3)V排′=0.5V总=0.5×1m3=0.5m3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5m3=5×103N
G总=F浮′-G竹筏=5000N-800N=4200N
n=G总/G人=4200N/500N=8.4
该竹筏最多能载8人
25.【答案】(1)机组成员从船头到船尾进行一次排查需要的时间
(2)其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
(3)因为
所以排开海水体积的减小量:
26.【答案】(1)变大
(2)解:要使北极熊跳到冰上能够安全,则冰完全浸没增大的浮力不能小于北极熊的重力.则:
△F浮≥G=mg=780 kg×10N/kg=7800(N) (1分)
即ρ海水gV露≥G,则V露≥==0.75m3(2分)
因为10m3>0.75m3
所以这块浮冰能继续保持深浮状态。
27.【答案】(1)2;1
(2)2:1
(3)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