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形形色色的生物) 单位 XX中学 执教者 XXX
解读课标 在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本节课是课程内容二《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概念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里的重要概念《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当中的次位概念《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另外还涉及到了课程内容三《生物与环境》中的大概念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里的重要概念《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当中的次位概念《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和《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课程标准提出,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并探讨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
解读学生 1.七年级学生趋于感性认识,以学生常见的生物作为素材进行情境设计; 2.因年龄的局限,学生虽知道生物种类是有多样性的,但是而比较窄,而且对于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比较难理解,由此可以通过多举实例来突破; 3.在知识储备上不够多因此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引导:(1)让学生进行分析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响尾蛇追踪猎物”,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2)利用前面的分析归纳作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1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属于《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当中的次位概念《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和课程内容三《生物与环境》中的大概念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里的重要概念《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当中的次位概念《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和《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的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生命特征,通过本节学习,为后面学习生物与环境等内容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收集物种多样性的资料,参与探索生物多样性知识活动,初步形成生命观。 2.通过交流资料,描述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归纳生物的生命特征,初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 4.区别生物与非生物,树立关爱珍惜生命的态度责任观。
教学重点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通过交流资料,描述生物的多样性,发展科学思维。 2.归纳生物的生命特征,初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观察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八桂教学通平台、希沃白板5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导入 【仰望星空的照片】 师:宁静的夏夜,当我们仰望星空,繁星点点,你是否想过,我们脚踏的地球也是这亿万颗星中的一颗,那么生物为什么能在地球上生活?地球上的生物都生活在什么范围内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6,思考回答。 生:因为地球上有空气、水、阳光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以真实照片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层层设问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是的,地球上有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凡是生物所能达到的范围,就是生物圈,那么它的范围是怎样的呢?”(播放生物圈视频) 生: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里。
师:XX同学归纳得真好,那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呢?他们有哪些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些生命奥秘吧。 生:通过视频,我了解到原来地球只有薄薄的一层才有生物,厚度只有21千米左右,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任务 驱动 解决 问题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去收集关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资料,并让小组长组织组员共同完成生命档案册了,现在请大家进行组内和组间交流,从众多资料中,归纳收集了哪些生物?你是否认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这一观点? 生1:有些小组收集了不同的动物。有些收集了一些植物,还有一些小组收集了蘑菇之类的。我认同生物种类是多样的。 生2:老师,XX小组收集了很多狗,这也是物种多样吗? 通过交流资料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且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
师1:从收集的资料中,大家都认同了物种的多样性了,而且XX同学还很细心的发现狗这个物种有很多品种,猫这个物种也会有很多品种,包括课本中的菊花也有很多品种,这是为什么呢? 师2:是的,一个物种因遗传信息不同会产生不同品种,大家要区分“物种”和“品种”,多个物种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多种品种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P9,思考回答 生:狗是一个物种,有不同的品种,是因为它们的遗传信息不同。这个不是物种多样性,而应该是遗传多样性。 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遗传多样性
师:大家看这幅图,狗生活在陆地,而鱼生活在水中,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物跟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什么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P10~P11的第一段,思考回答。 生:说明了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不一样,它们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物跟环境构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连环追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师:分析得非常对,那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呢?它包含哪些类型? 生:因为生物种类很多,它们生活环境不一样,构成的生态系统就会多样。可以分三大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可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其中的荒漠又可以再分为沙漠和盐碱土生态系统。
师:是的,生物跟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有很多(展示各种生态系统图片),如果描述环境,那环境里包含有生物,就是生态系统,如果表达语句特指生物,则不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定要包含两个因素:生物+环境。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词句描述的是否是生态系统: 一个池塘。 一个池塘里的鱼虾。 一座山。 一座山上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圈。 生:1、3、5是生态系统。因为描述的是池塘和山两个环境,而环境里已经包含有生物,具备了“生物与环境”两个因素,所以是生态系统。2、4特指鱼虾和动植物,仅有生物,缺环境,所以描述的是生物而不是生态系统。
师:那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呢? 生: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这个环境最大;第二因为生物圈是环境,环境里有生物,具备两因素,所以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师1: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生物多样性内涵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这三个多样性里边,哪个是实质?为什么? 师2:是的,生物多样性内涵中遗传多样性是实质。地球上的生物不断进化,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那有没有统一性呢?也就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 生:遗传多样性是实质,因为遗传信息不同,导致不同物种,即便是一个物种还会有不同的品种,另外不同生物生活在特定环境中,会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物种,环境多,生态系统就多样。所以追根结底,最实质的应该是遗传多样性。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任务 驱动 解决 问题 【学习任务二】认识生物的统一性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那么这些多样的生物有没有共同的生命特征呢?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些是生物?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机器人,钟乳石,枯叶,珊瑚不是生物,它们不能运动,不会呼吸,不会生长,繁殖。蘑菇,病毒,肺球菌,枯叶蝶,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它们能生长繁殖。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设计情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师:XX同学判断的结果是对的,但是这个依据,其他同学有没有异议,谁能说说? 生:我认为运动不能作为依据,因为象植物,蘑菇一般是不能运动的,但是它们也是生物,所以“能运动”不算是生物的共性。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阅读,探索新知“生物都有应激性”
师:非常好,若有些生物没有这个特点,就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动物受到刺激确实会运动,会逃跑,植物等生物虽不会运动,但能不能趋利避害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1,思考:生物对外界刺激是否都有反应?这种反应,不叫运动,那是什么概念呢? 生:只要是生物,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叫应激性。比如含羞草叶子受到刺激会下垂等。
师:对,你理解得非常好,有如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说的就是红杏对光刺激的一种反应,这就是应激性。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图(展示向日葵的一生图片),在图中向日葵作为一种生物除了向光生长的应激性外,还有其他什么生命特征吗? 生:除了应激性,还有生长和繁殖,每一种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还会衰老和死亡。 通过观察,由现象上升为理论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表达得也很好,那你们知道怎么区别生长和繁殖吗? 生:生长是体形增大,体重增加,而繁殖是产生后代的过程。
师:是的,看来同学们对生长和繁殖理解得比较好,都认同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一种普遍现象,那我们再来观察这组图(鲸鱼喷水柱、水稻光合作用、猎豹追踪猎物、运动员出汗、狗撒尿、树落叶),谁能用简短的话来描述每一幅图中生物的生理活动呢? 生:第一是鲸鱼在呼吸、第二暂时不清楚、第三是猎豹获取食物、第四是排汗、第五是排尿、第六也不清楚。 通过设计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分小组讨论,得出新陈代谢概念,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师:很好,有没有同学进行补充? 生:第二,是水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六,我不清楚。
师:XX同学课外知识挺丰富,还知道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的,动物,人通过从外界获取食物,来获得有机物,这就是植物和动物、人不同之处,但是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生物都需要营养,吸收营养,就会排出代谢废物,动物和人可以通过排汗和排尿的方式排出代谢废物,那植物就以落叶的形式来排出。大家再仔细观察这组图,进行组内交流,归纳这些生物都具有哪些的生命特征?归为什么共同的现象? (提示学生注意记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1,结合图片,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生3:我们小组认为这些生物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生命特征①需要呼吸②需要营养③需要排出代谢废物。这些现象都可以统称为新陈代谢。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学习,已经知道生物有多样性也有统一性,教材中给我们讲了四种: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共同特征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课前记录的:草履虫运动视频,请大家看视频(老师边讲解:草履虫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但是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同学们再来看这几幅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照片:蚕豆叶表皮细胞;人血涂片细胞,蚕豆和人的细胞有很多个,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看:草履虫运动视频,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人血涂片细胞。倾听讲解,思考回答。 生1:看了视频和图片,我想到了以下几点:①细胞能完成生命活动②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③有些生物是单细胞,有些是多细胞。 通过观看课前录的视频和照片,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发展科学思维。
师:你归纳得真不错,但是老师需要补充一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请同学们做一下笔记: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它们也是会生长繁殖的,草履虫生草履虫;种蚕豆得蚕豆,人生人,为什么呢? 生:繁殖过程中会遗传。
师1:是的,在生物中遗传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会不会后代跟子代一模一样呢? 师2:对的,这种差异就叫变异,也是生物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生:不会,会有差异。
师:谁能总结一下,除了教材中的四个生物的生命特征外,还有哪两个吗? 生:我们引申出了两点,一是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二是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课堂总结 老师和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共同总结:认识生物的两个维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认识生物的统一性。 初步体会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
练习巩固 展示【数字教材】的内嵌资源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使用【数字课件】的习题库添加练习。 做练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拓展延伸 对同学们的生命档案册进行点评,提出要求 小组长课后继续组织组员进一步完善生命档案册,可以是查阅到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配有图片或者照片,或者画画。 搜集资料,关注当地濒危珍稀生物,建档,关爱生物
学习评价 项目细则分值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综合评价 任务一: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会收集相关资料20会建立生命档案册20能说出生物多样性内涵10能准确判断生态系统,并知道最大的生态系统 10能说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10任务二: 认识生物的统一性能说出生命的6个基本特征(包含课堂引申的两个特征) 10会区别生物和非生物10课后能继续完善生命档案册10总分100
板书设计 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圈 概念 范围 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实质)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的统一性(生命的基本特征) 1.应激性2.生长3.繁殖4.新陈代谢5.遗传和变异6.除病毒外,由细胞构成
教学效果 1.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由问题引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数字教材的配套资源,如视频、图片、练台上传功能添加教学素材,发挥信息资源的功能,有助于学生直观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单元设计案例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自然单元)
作者:黄惠荣
一、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对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二“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2.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另外还涉及到学习主题三“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是全书的开篇,单元前言的生物圈牵引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在本单元的三节内容中一一让同学们展开有趣的探索,通过让学生描述生物的多样性,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生物的特征,初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更好地从生物学视角,认识生物的生命特征、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再让学生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及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这过程中,所运用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第三节中让学生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本单元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寻求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如展示各种丰富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再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或所知道的珍稀物种。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尝试收集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资料,制作生命档案册等活动,通过小组分析响尾蛇实验及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等多种途径,有效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二、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
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本单元属于学习主题二“生物的多样性”和主题三“生物与环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有着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生物,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初步形成生态观和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通过阐述生物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活动和生物学发展史,以及实验探究的设计分析等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的 质疑、理性包容的态度责任。
本单元从生机盎然的生活情景出发,导出精彩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用问题导出第二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再通过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学生探索响尾蛇是通过什么标记去追踪中毒的猎物的,设计对照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过程,并关注生物的生命,从而理解探究实践的方法步骤和形成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生命观念,养成爱护动物和环境的生态观,以及勇于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如下∶
单元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的多样性,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生物的特征,初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生命观念)
2.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及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描述中所运用的分析、归纳、综合方法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
3.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扬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3.收集生物学家工作的有关图片,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
4.收集有关生物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主要成就的资料,通过资料交流,简单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能将教材中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并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5.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6.尝试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如实记录,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等态度责任。
难点: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收集有关生物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主要成就的资料,通过资料交流,简单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能将教材中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并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3.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尝试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如实记录,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等态度责任。
三、单元(或主题)内容结构设计图及说明:
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认识生物,通过观察图片、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形成探究实践和发展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并形成进化和适应观的生命观念。第2课时主要是通过交流课前材料分别展示生物学家不同的科学活动和不同阶段不同生物学家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采取的不同方法,揭示了生物学的发展史长河中,生物研究方法的演变;生物技术的演变等生命观念。第3课时通过分析和设计探究实验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爱做实验的动物,形成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
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
四、单元教学评思路设计
为了实现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的学习目标,将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这几个核心问题将通过3个教学任务来解决。同时,在学习评价中,将以课堂表现、成果展示、评价量规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