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生物学时探索生命的科学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生物学时探索生命的科学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06 15:52: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单位 XX中学 执教者 XXX
解读课标 本节是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二《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概念2《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里的重要概念《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当中的次位概念《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和《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课程标准提出,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展示、材料分析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形成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
解读学生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命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来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还可在图书馆借阅到相关的生物学图书,或者在课前通过网络更多的了解相关著名人物对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主要贡献的相关知识。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北师大最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第2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属于概念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中的《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和《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中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学生相互讨论自己已有的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认识,介绍讲述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及发展简史,引导学生将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对比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描述生命科学史上的人物和他们作出的贡献,展示生物学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发展科学思维,形成敬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责任,认同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关注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形成敬重和崇尚科学的态度责任。 2.将教材中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发展科学思维。 3.归纳生物学对象和研究意义,初步认识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 2.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1.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观。 2.认同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一种态度责任。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八桂教学通平台、希沃白板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播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广告《万物共生篇》的视频】 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请大家先观看个视频,从视频中,你想到了上节课中的哪些内容? 生1:看了视频,我想起了上节课学到的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视频中生物生长的镜头让我想起了生物虽然多样但也有统一性,比如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 生2:还有阳光照在植物上,让我想到了光合作用,给植物提供营养,动物捕食获得营养,需要营养,也是生物的统一性的体现。 借助视频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1:观看了视频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视频中有没有体现人类为了保护生物而开展一定的科学活动? 师2:从你们的回答中,知道大家很仔细的看了视频,从视频当中得到很多启发,而且我们同学还看到了工作者走进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去观察,去记录,这是一种需要付出的科学活动,那生物学家们还进行哪些科学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科学家的活动,认识生物学。 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好处,我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会影响到人的生活,在视频里,有人用镜头观察和记录生物的特征或者活动,了解生物,才能更好的保护生物。
任务驱动 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物学——了解科学活动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生物学家工作的图片和有关生物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主要成就的资料拿出来,就教材P15交流活动中前三个问题进行小组内交流,交流的步骤如下(屏幕出示):①8个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作好记录;②在大组里进行两小组之间交流,作好记录;③4个大组把组间交流的结果用白板笔写在大白纸上,然后张贴在白板上。供全班同学一起观看;④最后每个大组派一个代表站到本大组的大白纸旁边,就不同点进行发言就可以。交流现在开始,时间15分钟。 生1:我是第一大组的代表,第一个交流问题的结果:我们认为科学活动有: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公元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因为一个意外的发现,反复进行实验,最后证实了青霉素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生2:我们组多了一个“比较研究”,比如公元1928年,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及其合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素食与荤食动物的比较研究,证明素食动物在生长、发育等方面差,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也低于动物蛋白等。他们还编制出中国最早的《食物成分表》。 生3:我们组多了个“比较分类”。比如公元1596年,中国药物学家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它记述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他用了观察法和比较分类法。 生4:我们组多了“解剖”,比如公元166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通过小交流和大交流两个活动的联合,充分发挥学生课前和课中探索知识的主动性,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和一些科学家的主要贡献,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师:通过交流后,四个大组在全班又再次得到另一种方式的交流表达,同学们对于科学活动的看法是大同小异,大家课前也做足了功课,了解到一些科学家为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种种科学活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教材中也给我们列举了一些生物学家所做出的贡献,下来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6-P18,把科学家与他们的主要贡献,及采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并用语言描述。 学生倾听,阅读教材,准备下一个任务
任务驱动 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二】认识生物学——了解生物学发展史 师:同学们,在前面交流发言环节中,四个大组所分享的关于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时,讲到公元1596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他就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并且用语言文字去叙述;而到了公元166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时,还用到了解剖实验法。这体现了不同的生物学发展阶段,出现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此更利于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教材中列举了哪些科学家,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做出了什么贡献?下面就以接龙方式来回答,一个同学说一个。 生1:首先是法国拉马克,第一次提出“生物学”名词,主要用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 生2: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命名法和分类学。他主要也是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 生3: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他主要采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 生4:英国科学家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主要用了实验法。 生5: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等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他们应该是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才能观察到这么微小的结构。 让学生自主阅读,接龙完成归纳生物学发展史,发展科学思维。
师:同学们表达不错,若再进一步归纳,从研究方法上看,我们发现拉马克、林奈、达尔文主要用观察、描述法,而哈维则开始使用实验法,在交流活动分享中点到的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时,也发现了血液循环,再一次证实了哈维的这个实验。若是从结构水平上来看生物学的发展,则是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察个体,到肉眼看不到的分子结构。由此可见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科技也不断发展。 学生倾听
任务驱动 解决 问题 【学习任务三】认识生物学——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探索,了解科学活动和生物学的发展史,知道生物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那生物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研究意义何在呢?同学们请自主阅读教材P19,结合前面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在小组内完成教材P19的三个交流问题。并请代表接龙式发言,每发言表达完一个问题,若有异议,其他组可作补充。 生1:生物学研究内容是生物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 生2:人类研究主要方法有观察、比较、分类、调查、实验、交流、查阅文献资料等。 生3:从生物学研究对象来分析,知道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影响,比如遗传和变异的研究,能减少遗传病,研究生态,利于生态环保。 生4: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比如研究水稻,那就会提高产量。 引导学生从第一个问题中找突破,回答第三个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发展会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
师:关于最后一个问题,其实也就说出了研究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成果能推动科技进步,在医疗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粮食短缺问题等等,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生倾听
课堂总结 鼓励学生从知识角度及除知识外的心得去谈收获、谈感想 落实目标,形成进化和适应的生命观念,认同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形成尊重科学态度责任。
练习巩固 展示【数字教材】的内嵌资源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使用【数字课件】的习题库添加练习。 做练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生物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解生物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课后查阅资料,深刻了解生物学研究的深远意义,写一篇相关的心得体会或感想 形成关注生物学研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态度责任
学习评价 项目细则分值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综合评价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物学——了解科学活动会收集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图片10能说出科学家的科学活动10能说出心目中的生物学家的科学态度(特质) 10 学习任务二:认识生物学——了解生物学发展史会收集生物学家的主要贡献相关资料10能把科学家跟主要贡献联系起来10能说出这些科学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10 学习任务三:认识生物学——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能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10能课后查阅生物学最近的研究成果,理解生物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0写关于对生物学研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一篇心得或感想20总分100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自然科学活动 二.生物学发展史 1.拉马克——提出“生物学”名词(观察描述) 2.林奈——创立双名命名法、分类学(观察) 3.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观察、调查、分类、比较) 4.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实验法) 5.沃森、克里克——发现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2.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效果 1.通过资料的交流,让学生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2.通过对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分析,发展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从简易问题出发,尝试结合事件理解生物学研究的意义,便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4.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生物学技术应用到的领域,通过教学渗透生物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粮食问题、健康问题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单元设计案例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自然单元)
作者:黄惠荣
一、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对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二“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2.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另外还涉及到学习主题三“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是全书的开篇,单元前言的生物圈牵引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在本单元的三节内容中一一让同学们展开有趣的探索,通过让学生描述生物的多样性,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生物的特征,初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更好地从生物学视角,认识生物的生命特征、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再让学生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及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这过程中,所运用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第三节中让学生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本单元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寻求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如展示各种丰富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再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或所知道的珍稀物种。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尝试收集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资料,制作生命档案册等活动,通过小组分析响尾蛇实验及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等多种途径,有效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二、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
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 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本单元属于学习主题二“生物的多样性”和主题三“生物与环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有着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形形色色的生物,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初步形成生态观和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通过阐述生物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活动和生物学发展史,以及实验探究的设计分析等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的 质疑、理性包容的态度责任。
本单元从生机盎然的生活情景出发,导出精彩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用问题导出第二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再通过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学生探索响尾蛇是通过什么标记去追踪中毒的猎物的,设计对照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过程,并关注生物的生命,从而理解探究实践的方法步骤和形成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生命观念,养成爱护动物和环境的生态观,以及勇于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如下∶
单元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的多样性,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生物的特征,初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生命观念)
2.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及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描述中所运用的分析、归纳、综合方法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
3.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扬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3.收集生物学家工作的有关图片,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
4.收集有关生物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主要成就的资料,通过资料交流,简单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能将教材中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并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5.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6.尝试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如实记录,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等态度责任。
难点:
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收集有关生物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主要成就的资料,通过资料交流,简单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能将教材中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并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3.说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初步建立探究实践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4.尝试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如实记录,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等态度责任。
三、单元(或主题)内容结构设计图及说明:
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认识生物,通过观察图片、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形成探究实践和发展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并形成进化和适应观的生命观念。第2课时主要是通过交流课前材料分别展示生物学家不同的科学活动和不同阶段不同生物学家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采取的不同方法,揭示了生物学的发展史长河中,生物研究方法的演变;生物技术的演变等生命观念。第3课时通过分析和设计探究实验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爱做实验的动物,形成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
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
四、单元教学评思路设计
为了实现2.1.1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2.1.2 “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3.1.6 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的学习目标,将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这几个核心问题将通过3个教学任务来解决。同时,在学习评价中,将以课堂表现、成果展示、评价量规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如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