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最新版大单元设计案例
概念1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作者:黄惠荣
一、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对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需要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和1.2“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初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等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本单元涉及到的概念多,相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显得虽有趣但难懂,比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对于学生而言就很抽象,故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创设情景以及实验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居于上述原因,进行本单元教学设计时,需反复研读新课标,以它为一个指导思想,把教学设计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一个基点,寻求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生活现象,如糖拌西红柿渗出汁液、煮苋菜时汤汁变红等;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为学生提供多种生物材料,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形成对细胞结构的感性认识。这一系列的运用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教学的方法,能直观展现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
概念1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2 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1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1.1.2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1.1.3 植物细胞具有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1.1.4 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1.5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2.1 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2.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1.2.3 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单元属于学习主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内容。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本单元从身边感性材料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次位概念:
1.1.1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1.1.2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1.1.3 植物细胞具有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1.1.4 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1.5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2.1 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2.2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1.2.3 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再通过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学生探索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在帮助学生形成前次位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各种相应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在比较、归纳中发展科学思维;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在学习中的各种显微材料,无时不彰显着科学家严谨求实,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科学态度,影响着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树立了正确的态度责任。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如下∶
单元学习目标:
1.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2.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发展科学思维。
3.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异同点,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运用示意图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说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发展科学思维。
5.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
6.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发展科学思维。
7.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并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2.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发展科学思维。
3.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异同点,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运用示意图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说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其关系,发展科学思维。
5.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
6.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发展科学思维。
7.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并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
难点:
1.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2.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
3.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明细胞通过分裂
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
三、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规范使用显微镜,形成规范操作显微镜的意识,体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或生物的成就感。第2课时主要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临时装片,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发展科学思维。第3课时通过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比较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发展科学思维。第4课时通过运用示意图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说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其关系,发展科学思维;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形成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第5课时通过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结果,运用模拟实验研究细胞保持较小体积的原因,提高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学模型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价值,发展科学思维。第6课时通过描述细胞分化的基本过程和结果,识别人体基本组织;在观察人体基本组织及观察鸡翅的活动中,提升解剖和观察能力,体会解剖观察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养成规范操作实验器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7课时通过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比较动植物体主要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初步形成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7个课时。
四、单元教学评思路设计
为了实现1.1.1、1.1.2、1.1.3、1.1.4、1.1.5、1.2.1、1.2.2、1.2.3的学习目标,将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这几个核心问题将通过7个教学任务来解决。同时,在学习评价中,将以课堂表现、成果展示、评价量规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及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如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时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1.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单位 XX中学 执教者 XXX
解读课标 本节是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一《生物的结构层次》中的大概念1《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里的重要概念《1.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当中的次位概念《1.1.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课程标准提出,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探究实验、分析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和功能适应的生命观念。
解读学生 1.学生初步具备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探究实践能力。通过前面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已经不陌生,虽然不是特别的熟练,但可以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再次得到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机会,学生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实施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 2.学生对临时装片的制作,也有一定的经验。因为在第一课时安排了一个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中的生物”,在该活动中,已经实操过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本节课安排了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学生可以通过该活动梳理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把关键点给提炼出来,发展科学思维。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北师大最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2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中的第2课时,属于概念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中的《1.1.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再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认识动物细胞的结构,最后通过视频或动画了解动物细胞结构的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教学目标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临时装片,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发展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临时装片,观察并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标记结构名称。 2.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教学难点 1.规范画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 2.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观察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八桂教学通平台、希沃白板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展示一滴池塘水中的生物的显微镜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上节课的活动观察到的一滴池塘水中的生物,一滴普通的水,在显微镜下却是如此的不同,显微镜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神奇的微观世界,同学们想不想再亲手制作一个我们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一下我们人的细胞呢? 学生齐答:想 用上节课的显微图片来激发学习兴趣,设置情境,启发学生回忆旧知,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1:关于一滴水临时装片的有哪位同学还记得怎么制作吗?可以到讲台上直接回顾演示。 师2:非常好,那今天这个实验跟上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到讲台上直接演示一滴水的临时装片
任务 驱动 解决 问题 【学习任务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师:老师准备了“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频,请同学认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32-33,对实验步骤进行归纳提炼关键词,并请代表进行描述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学和对学,归纳提炼制作过程的关键词 生:我们归纳出6个步骤,分别用一个关键字来表达:擦—滴—取—涂—盖—染 通过自学,对学,归纳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师:归纳得非常好,这个实验比上次多了个取材、涂抹、染色。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亲自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特别注意盖盖玻片和染色。(巡堂指导) 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师:同学们实验的兴趣很高,为了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现在抽查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其他同学进行观看作记录,点评。 一学生进行演示制作临时装片,其他同学观看记录,点评。
师:好,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操作表现比较认同。现在请他把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同学们看他的操作是否正确,可以给他适当的提醒。 一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其他学生观看,给他适当的提醒。
师:非常好,老师把它的物像投影到屏幕上,我讲一下画图的要点:①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②一般用3H铅笔③图中暗处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④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⑤在图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老师边画图示范,边强调)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画到报告单里。 学生听,记录,画口腔上皮细胞图,并阅读P35识别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名称 学习规范画图,培养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任务 驱动 解决 问题 【学习任务二】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其动物是否也有这样的结构呢?它们的形态也是一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几盒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切片,同学们可以选择2~3种,进行观察?请大家根据教材P34的活动3:观察不同动物细胞结构,分小组完成教材P35的讨论题并绘制1-2种动物细胞结构图,标注主要结构名称。 生1:我们小组观察的是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看到它们和口腔上皮细胞一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生2:我们小组观察的是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看到它们的形态跟口腔上皮细胞不一样的,平滑肌细胞比较长,神经细胞外面有好多树枝状的结构,但它们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小组讨论,合作探索出动物细胞形态多样,但基本结构相同的结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师1:说得非常好,那我们现在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绘制图。(老师拍照上传到屏幕上,供大家浏览)你们有没有发现画图存在什么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师2:同学们点评都没有错,大家课后要把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改善,争取图画得更规范。 生1:大家的基本结构都已经画出来了,但感觉轮廓有很多线,显得凌乱不清晰。 生2:还有一些同学出现了涂黑来表示细胞核,上次老师说要用打细点来表示,不同涂阴影。 生3:有些同学的图下方没有写上结构示意图的名称。 生4:还有结构名称的标注应该统一在右侧,而不要每个方向都有,这样不规范。 通过学习的互评,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习更主动,更积极,且发展了科学思维
任务驱动 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三】初步分析活动中出现成像不佳或观察现象不良的原因 师:同学们今天的活动完成的非常不错,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巡堂时,老师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汲取经验,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回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接龙式描述分享。 生1:我们组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成堆,咨询老师知道是因为在制作时涂抹不够均匀而导致的,我们重新做,就没有细胞堆叠现象了。 生2:我们组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有些粗黑轮廓的结构覆盖在细胞上,老师说,类似这种轮廓粗,黑,里面亮的是气泡。我们看了教材,才知道是因为没盖好盖玻片的缘故,后面重新做,动作缓慢下放盖玻片,轻微压一压,气泡就少了。 生3:我们组观察到的细胞颜色比别组的淡,比较难找,老师让我们把光线调暗一些了,才找得到。老师说,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太亮不易找,原来染色是为了更容易观察细胞。 生4:我们小组是在观察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切片时,只看到颜色。老师说是因为调焦距的问题,告诉我们如果越往上颜色越淡,说明焦距太大,要重新降到最低处,重新缓慢调整,需要耐心反复调焦。 生5:我们发现视野忽暗忽亮,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不要挡住光源。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发展科学思维。
师:同学们分享了很多活动中碰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每次都能把它们记下来,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争取更高效的完成实验。 学生倾听,作记录
课堂总结 老师和学生通过画图方式共同总结 落实教学目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练习巩固 展示【数字教材】的内嵌资源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使用【数字课件】的习题库添加练习。 做练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拓展延伸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动物细胞的模型 动手制作一个动物细胞的模型 引导学生课后动手建模,提升实践能力
学习评价 项目细则分值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综合评价 【学习任务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能说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10会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20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画图20【学习任务二】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功能会识别动物细胞的结构10能说出动物细胞的功能10【学习任务三】初步分析活动中出现成像不佳或影响观察的原因能说出细胞堆叠和出现气泡的原因,说出染色目的、调焦注意事项 30总分100
板书设计 1.1.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滴、取、涂抹、盖、染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保护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有线粒体:协助呼吸) 3.细胞核:控制生命活动(贮存遗传信息)
教学效果 1.通过观看视频和自主阅读教材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学,互学,共学方式,归纳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发展科学思维。 2.通过对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发扬自主探究,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发展科学思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