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学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面貌
【学习重难点】
(一)学习重难点
1.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基督教会与城市在中世纪的地位与王权的相互关系;
【预习新知】
(一)阿拉伯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1)背景
①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__阿拉伯__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②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__伊斯兰教__。
③622 年,__穆罕默德__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
④到穆罕默德去世时,__阿拉伯__半岛基本统一。
(2)建立:到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__亚非欧__三洲的大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
①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__哈里发__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概念阐释】哈里发
意思是“先知的继承人”。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和法律,作为先知的继承人,哈里发拥有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的最高权力,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__宗教__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
①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__阿拉伯商人__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__巴格达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
①原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②表现: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__波斯__、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积淀。
(2)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形成阿拉伯文化。
(一)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兴起
(1)背景
①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__奥斯曼土耳其__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②14 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__东南欧__部分地区。
③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__拜占庭__帝国。
(2)建立:到16 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__亚非欧__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
①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__苏丹__,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概念阐释】苏丹
“苏丹”在《古兰经》中原指拥有道德或宗教权威的人士,后来成为一些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突厥人统治者马哈茂德是第一位称“苏丹”的统治者。印度德里苏丹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②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__工商业__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2)经济
①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__伊斯坦布尔__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帝国控制了连接__亚欧__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一)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1)笈多帝国
①兴起:4 世纪初,__恒河中游__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__恒河中下游__,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__印度教__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概念阐释】印度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一种宗教,兴起于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它的兴起严重冲击了婆罗门教和佛教,逐渐发展为中古时期及以后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 世纪,__突厥人__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__行省__,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__穆斯林__担任。
2.古代日本
(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__冶铁__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大化改新
①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概况:646年,__孝德__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__大化革新__”。
③结果: 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__中央集权制__国家。
(3)幕府政治
①背景:10 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__庄园__形成;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②建立: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__源赖朝__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__幕府政治__时期。
③表现:在这种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以__将军__为首的幕府掌握;将军与武士结成__主从__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 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概念阐释】幕府
“幕府”源自日本的“征夷大将军” 一词,最初指日本政府任命的指挥对日本北部阿伊努部落战争的将领。1185年,武士首领源赖朝消灭对手,成为日本实际上的最高军事统帅。1192年他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并在将军府所在地设置幕府,建立管理国家的机构,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此后直到18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控军队的幕府成为日本真正的统治机关。1867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将大权交还天皇,幕府政治告终。
3.古代朝鲜
(1)高丽王朝
①建立: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__高丽王朝__。
②仿效唐制
A.政治:高丽王朝仿效中国__唐朝__制度,在中央设__三省六部__,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B.经济:推行土地国有。
C.选官制度:引入__科举考试__选拔官员。
D.中国的__儒家经典__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2)朝鲜
①建立:14 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__朝鲜__。
②抗击日本侵略
A.时间:16世纪末。
B.概况:日本__丰臣秀吉__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赴朝鲜作战,与朝鲜大将__李舜臣__在战斗中牺牲。
C.结果:经过7年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巩固训练】
(一)巩固训练
1.阿拉伯帝国建立后,统治者组织修建了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通往各省的驿道,驿道上设有驿站、旅店、招待所和给水站。驿站上配有驿马、骡马和骆驼,并且帝国境内的驿道基本上都与境外商道相连。帝国驿道的修建( )
A.旨在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
B.实现了国内各民族的交融
C.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新商路
D.推动了全国商业活动的发展
2.到公元9世纪末,许多世界上优秀的文化古籍都有了阿拉伯文的译本,这些著作从阿拉伯文转译成拉丁文后传入欧洲,使欧洲人重新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从古希腊哲学中汲取养分的基础上,接受了阿拉伯人的自由思想。材料反映阿拉伯文化( )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使欧洲实现了社会转型
C.以理性作为指导思想 D.以武力扩张提升影响力
3.7世纪以前,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落后,尚未摆脱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自8世纪开始,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迅速提高,此前较为原始、野蛮的阿拉伯部落医学逐渐被放弃。阿拉伯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可能是因为阿拉伯( )
A.受到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 B.帝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巨大转变
C.政教合一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垄断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优势
4.大化改新百余年后,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这反映出( )
A.土地买卖之风盛行 B.庄园经济开始形成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幕府统治趋于瓦解
5.下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据图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
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
C.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 D.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6.公元7世纪阿拉伯民族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其文化中保留了大量氏族制下的诸如反对利己主义、只承认有限的私有制等因素。阿拉伯帝国时期注重发展商业贸易,但同时又反对商人过分追逐私利,财富过于集中。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B.传统观念影响商业发展
C.抑商成为经济政策主流 D.财务和税务部门的完善
7.15世纪时,朝鲜的生员考核制度规定:生员每个月要考查一次学过的经史,只有读了足够数量的经书才可以入仕,并且根据所读经书的数量决定分配的官职,读的经书越多,职位越高。这反映了朝鲜( )
A.传承圣贤精神 B.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C.普及儒学教育 D.借助科举选拔官员
8.《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A.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强大的帝国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C.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D.王后曾游历过印度、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区
9.有学者认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和吸收。这一观点( )
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B.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
C.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D.意在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0.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
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注重交通建设,修建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国内外驿道,驿道的修建有利于国内外往来,推动了全国商业活动的发展,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驿道的修建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国内经济的交流,不是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民族交融,无法得出驿道修建实现了国内各民族的交融,而且实现各民族交融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阿拉伯帝国内部驿道的修建,不涉及东西方的新商路,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考查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通过材料分析得出阿拉伯译本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故选A;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但非“实现了”,排除B;理性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材料涉及阿拉伯通过文化交流融合扩大其影响力,排除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文化。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崛起后,积极学习、吸收东西方文化,其医学水平的进步,是亚欧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巨大转变,B项错误;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统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C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并未垄断海上丝绸之路,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大庄园壮大,拥有“不输不入”的特权,这体现地方势力增强,中央集权遭到削弱,故选C项;材料并无土地买卖的信息,排除A项;“开始”一词有误,排除B项;庄园力量的增强推动幕府统治形成,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图例可知,阿拉伯在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的商人的商路也遍及亚非欧,这表明阿拉伯帝国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图2只展示了阿拉伯商人的商业活动,虽然可以看出他们的商业发达,但未显示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贸情况,因此,不能得出阿拉伯帝国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这与图中8世纪中期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图2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没有涉及到与游牧民族的交往,因此,不能断定阿拉伯帝国是否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排除C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氏族社会时期反对利己主义、只承认有限的私有制等传统,导致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反对商人过分逐私利,财富过于集中”的观念,体现传统观念影响商业发展,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时期公平正义远不能真正和完全实现,排除A项;材料提及“阿拉伯帝国时期注重发展商业贸易”,“抑商成为经济政策主流”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商业观念,看不出财务和税务部门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朝鲜。材料“只有读了足够数量的经书才可以入仕,并且根据所读经书的数量决定分配的官职读的经书越多,职位越高”体现的是朝鲜规定,只有学习足够数量的儒家经典才能入仕做官,说明朝鲜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传承圣贤精神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的是统治阶层的政策,因此普及儒学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故事中融合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A项过于绝对,排除。B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不能证明王后曾游历过印度、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区,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目的题。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翻译运动时期,阿拉伯人在保存了中世纪失传的古代希腊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这一言论强调了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C项正确;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在古典文化保存和现代欧洲文明兴起所作的贡献,而不是对文化发展潮流的引领,排除A项;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吸收古希腊文化,而没有提到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和特点,排除B项;该学者的主要目的是阿拉伯人于现代欧洲文明兴起的关系,而不是揭示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