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 阅读鉴赏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水田园诗 阅读鉴赏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6 15: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 、 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3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3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②迥:远。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 洞庭湖的景象 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_②__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__③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阁 夜①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本诗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李白、严武、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③漫:任凭,听任。
(1)一切景语皆情语。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诗人的心境,但是诗人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首句中的“____”字,写出了每一天太阳升起又落下,而诗人自己也步入了暮年,忧心的事情很多,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第二句中的“寒”字,写出了
。(2分)
(2)古人评价本诗的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得伟丽。请你结合内容做具体的赏析。(2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夜归鹿门①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首句以山寺钟鸣反衬鹿门山__(1)__的环境特点,用渡头的喧闹反衬诗人__(2)__的内心感受。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此处用比照,前句写人们沿着沙路向江村走去,后句写诗人自己乘着小舟返回鹿门,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志趣。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忽”字用得极妙,可做这样的赏析:__(3)__。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庞德公携妻登山采药一去不回。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分)  (2) (1分)
(3)
(2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西 楼
[北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①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即标题的“西楼”。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疏箔,用芦苇或竹子编成的帘子,有隙可通风。
(1)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这首诗写的是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情况。前两句通过对 、云压、 和雷鸣等的描写,突出了风雨来临之前海面的壮美气势。
(2)诗句“朱楼四面钩疏箔”看似平淡,作用却不可小觑。请试做分析。(3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南 邻
[唐]杜甫
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1分)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3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
浣溪沙
[北宋]张元幹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①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②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③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②度:指遮挡。③萧萧: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1)品词意。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很明显是化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 ”两句的诗意。(2分)
(2)品词人。从“欲三更”“到天明”,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结合词意回答。(2分)
答案解析
西溪独泛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清幽恬静__的氛围。(2分)
【解析】从诗歌的标题“西溪独泛”可以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去泛舟的,故作者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__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而本诗尾联“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写诗人独自一人去西溪泛舟归来,只有明月陪伴着自己。两处都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表达了诗人安闲自在、超然物外的情怀。
江楼夕望招客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__晴天雨__、__夏夜霜__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2分)
【解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夏季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具体用新奇的比喻描写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的是五、六句,这里把晴天时,风吹古树飒飒作响比作“晴天雨”,把夏夜里,月光洒满了平地比作“夏夜霜”,比喻新奇、逼真而传神。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3分)
__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__
【解析】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然后点明各联跟望的关系即可。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①通过岳阳楼雨天与晴天的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通过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欲渡无舟的景象,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③通过描写江水苍茫,洞庭湖面开阔浩荡,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或:乐而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解析】熟悉掌握这三篇古诗文的内容和主旨,联系所学知识和表格中给出的洞庭湖的景象,再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答即可。景物描写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前两句形象地表明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阁 夜①
(1)一切景语皆情语。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诗人的心境,但是诗人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首句中的“__催__”字,写出了每一天太阳升起又落下,而诗人自己也步入了暮年,忧心的事情很多,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第二句中的“寒”字,写出了__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__。(2分)
【解析】分析诗意,需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漂泊旅居在外的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2)古人评价本诗的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得伟丽。请你结合内容做具体的赏析。(2分)
__前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鼓角声响亮,愁人不寐;后句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星光侧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巧妙结合,抒发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__
【解析】“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夜归鹿门①歌
(1)__宁静(幽静)__(1分)  (2)__孤独(寂寞)__(1分)
【解析】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对比,也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内心感受。
(3)__“忽”字表达了诗人忘情地攀登崎岖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的隐居地,表现了诗人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以至于忘乎所以。(意思相近即可)__(2分)
【解析】“忽”是忽然的意思。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以至于忘乎所以。
西 楼
(1)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这首诗写的是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情况。前两句通过对__浪涌(浪卷)__、云压、__风吼__和雷鸣等的描写,突出了风雨来临之前海面的壮美气势。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情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浪,显得气派场面更加宏大。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2)诗句“朱楼四面钩疏箔”看似平淡,作用却不可小觑。请试做分析。(3分)
__①此句写“朱楼”起到了点题的作用。②此句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③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④这一逆情悖理性的动作,不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更易于引起读者深入思考。同时,它也为后面表达情感做了有力的铺垫。__
【解析】“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本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引人思考而发现奇趣。
南 邻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__江村送别图(意近即可)__”。(1分)
【解析】后四句中,“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3分)
__这位“南邻”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诗人能与其畅谈甚欢至日暮方归,当非一般农夫。从“未全贫”可以看出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以看出他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__
【解析】杜甫到人家家中做客,首先看到的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可以看出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从末句“相送柴门月色新”可以看出主人对客人的殷勤接待。
浣溪沙
(1)品词意。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很明显是化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气蒸云梦泽__,__波撼岳阳城__”两句的诗意。(2分)
【解析】根据首句的意思“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可知此句化用的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的诗意。
(2)品词人。从“欲三更”“到天明”,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请结合词意回答。(2分)
__“欲三更”写出词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之久,“到天明”写出词人散发独坐,沉吟达旦。从中读出词人既有沉浸在山水自然风光中的意趣,又有自由潇洒的超脱情怀。__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从疏通诗歌意思、了解内容入手。这里的“欲三更”,既点出词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忘返,又婉转地表达出词人浸沉于秀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到天明”写词人沉吟至天明的情景,为自己勾画了一个超脱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