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06 15: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基础性训练
1.锂(Li)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质软,是密度最小的金属。用于制轻合金、电池等,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备受人们推崇。锂(Li)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锂在空气中燃烧只会生成氧化锂
B.锂很软,用小刀可以切割
C.锂的熔点比金属铯高
D.金属锂可以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最强
B.碱金属单质可将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
D.常温下Cs与水反应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及其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卤素单质只有氧化性
C.F、Cl、Br、I的最高正化合价不一定都是+7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变浅
4.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Rb与H2O反应最剧烈
B.K比Na活泼,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5.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
综合性训练
6.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钠和钾:分别取小粒金属投入含酚酞溶液的水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鉴别氯化钠、溴化钾、碘化钾溶液:分别滴加溴水,振荡,观察颜色
C.除去氯化钾中的少量碘化钾:溶于水,并通入足量氯气,加热蒸干并灼烧
D.证明钾比钠活泼:向氯化钠水溶液中加入一小粒钾,观察现象
7.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单质能将Y从NaY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同浓度下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8.下列关于卤素(F、Cl、Br、I)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单质在常压下的沸点,随着卤素核电荷数的增多逐渐降低
B.单质和水反应通式:X2+H2O===HX+HXO(用X表示卤素),剧烈程度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减弱
C.单质和氢气反应的通式:X2+H2===2HX(条件不同),剧烈程度随着卤素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减弱
D.随着卤素核电荷数的增多,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9.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溶液呈浅紫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溶液呈橙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 NaBr溶液、0.1 mol·L-1 NaI溶液等;
②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据报道,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85。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推测铷(Rb)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原子半径比钠小 ③铷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
⑤它是还原剂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
(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
B.氢化铷中的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
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
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
(4)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 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Li  B.Na  C.K  D.Cs
11.为了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学习小组中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装置内发生的反应: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蓝色;C处棉花变成红棕色。他由此现象得出结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1)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表示出B、C处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能否与KI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团,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 KI溶液的棉花团(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他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处试剂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解析:锂较其他碱金属活泼性差,燃烧不生成过氧化物,生成氧化锂,A正确;碱金属都很软,可用小刀切割,B正确;碱金属Li→Cs熔点依次降低,C正确;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小,所以不能保存在煤油中,D不正确。
答案:D
2.解析:从Li到Cs,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锂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最弱,故A错误;碱金属单质都易与H2O反应,故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总是先与H2O反应,故B错误;还原性强的物质,其氧化产物的氧化性一定弱,故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因此K+具有弱氧化性,故C错误;Cs的金属性很强,常温下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故D正确。
答案:D
3.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不是单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A项错误;卤素单质F2只有氧化性,其他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项错误;F无正价,Cl、Br、I的最高正化合价都为+7,C项正确;卤素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加深,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Fr的金属性最强,与H2O反应最剧烈,A错误;K比Na活泼,与水剧烈反应,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B错误;碱金属的阳离子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但不强,C错误;从Li到Cs,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增强,D正确。
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试管 胶头滴管 烧杯(培养皿)
(3)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D Cl2+2NaBr===2NaCl+Br2
② A 2Na+2H2O===2NaOH+H2↑
③ B Br2+2NaI===2NaBr+I2
④ C 2K+2H2O===2KOH+H2↑
(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0.答案:(1)五 ⅠA (2)B (3)D (4)AB
11.解析:(1)由B、C处产生的现象知,B处有碘单质生成、C处有溴单质生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Cl2的氧化性比Br2、I2强,则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的强;但通过实验无法探究溴单质与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因此无法得出题述甲同学的结论。
(2)乙同学的设计不合理,因为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时不可能全部反应完,即仍有Cl2与KI溶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3)丙同学证明了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结合甲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非金属性:氯>溴>碘,从而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4)实验中生成的氯气有毒,故NaOH溶液的用途是吸收没有反应完的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
答案:(1)Cl2+2I-===I2+2Cl- Cl2+2Br-===Br2+2Cl- 不正确 没有证明Br2能与KI反应
(2)不合理 氯气不可能被NaBr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进入沾淀粉 KI溶液的棉花
(3)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的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的强 2I-+Br2===2Br-+I2
(4)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Cl2+2NaOH===NaCl+NaClO+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