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6 15: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
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
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生产力
1.石器时代的阶段划分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已经学会用火
2.旧石器时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使用打制石器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生产力
元谋人
北京人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学会用火
磨制、原始农业、饲养、陶器、定居
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3.新石器时代(早期)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距今约7000-5000年
骨耜
碳化稻
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

养蚕缫丝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3.新石器时代(晚期)
黑陶︵蛋壳陶︶
玉龙
距今约5000年
玉琮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元谋人
北京人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学会用火
生产力
磨制、原始农业、饲养、陶器、定居
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分布广泛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思考】我国早期人类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仰韶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牛河粱遗址(新石器晚期)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古城遗址(新石器晚期)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新石器晚期)
陶寺遗址所在时代史称“万邦时代”(约与
龙山文化相当),大概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认一认:下列遗址分布是哪里的?
什么时代?什么遗址?
尚未贫富分化
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贫富分化、不平等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元谋人
北京人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打制、渔猎、采集,群居,用火
生产力
社会组织
磨制、原始农业、饲养、陶器、定居
尚未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不平等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制
贫富分化
权贵阶层出现
(早期奴隶主)
战争
战俘和犯罪平民(早期奴隶)
(阶级分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父系氏族
阶级社会
部落联盟
国家
黄帝、炎帝帝尧、帝舜
“万邦”时代
(与龙山文化相当)
从部落到国家
时间 古人类/文化遗存 生产力水平 生产生活状况 社会组织及特点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云南)
距今约 70至20万年 北京人(北京) 距今约1万年 1万多处
距今约 7千至5千年 仰韶文化(黄河) 大汶口文化(黄河) 河姆渡文化 (长江) 距今约 5千年左右 龙山文化(陶寺遗址) (黄河)
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 (辽河) 良渚文化(长江)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渔猎、采集、用火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彩陶、种粟
种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玉器、祭坛、神庙等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低,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私有制产生、
阶级分化出现
原始人群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早期国家:
夏商西周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建立者:
2.政治制度:
3.考古发现:
公元前2070年 禹 奴隶制国家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传说大禹在会稽山召集各部落首领。防风部落酋长迟到, 被大禹处死。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建立者:
2.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年 禹 奴隶制国家
世袭制(禹死后,启继位)
国家性质:天下为公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禅让制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中央官僚制度:
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聚族而居,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地方行政制度: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建立者:
2.政治制度:
3.文化:
4.考古发现:
公元前2070年 禹 奴隶制国家
二里头遗址(河南洛阳)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世袭制(禹死后,启继位)
国家性质:天下为公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
中央官僚制度:
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聚族而居,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禅让制
历法《夏小正》
地方行政制度:
甲骨文的出土及1928年殷墟的发掘为商朝的存在提供了确切的证明。甲骨文里出现的王的名字按序排列,与《史记 殷本纪》上叙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二里头遗址现在还不能确证是夏都,因为缺少如甲骨文那样的内证性的文字证据出土。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
——刘周岩:《寻找夏朝》
安阳殷墟遗址
思考:为什么说商代以后的历史是“信史”?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结合,
彼此印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孤证不立)
(二)商朝
1.建立时间、建立者:
2.政治制度:
公元前1600年 汤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方?
辛巳这天来贞卜,给妇好征集三千战车、征集军队一万人用来征伐羌人好吗?
商王间接控制外服地区
商王直接控制
内服王畿地区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文化:
干支纪日法
(二)商朝的统治
4.考古发现: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1)“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当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2)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都城镐京
(三)西周的统治
(1)分封制
分封对象:
亲戚(鲁、晋、燕……)
先代贵族(宋……)
功臣(齐……)
1.建立:
2.政治制度:
(2)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
①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③两者相互补充(政权与族权结合),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
族权
结合
政权
(四)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
(1)井田制
井田制示意图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即方块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
(2)农具
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手工业:青铜铸造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性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三皇五帝:炎黄部落联盟、禅让制度、“万邦”时代
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
西周
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分封制、宗法制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西周灭亡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石器时代
商周的更迭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的阶段划分
部落到国家
(青铜时代)
同课章节目录